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5)101

苏麻喇姑一个在史书中并未留下太多痕迹的宫女。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公元1705年九月初七,清宫中一位年长的宫女病逝,康熙的心情十分沉痛,下旨为该宫女举办隆重的葬礼。这位宫女不是别人,正是93岁高龄的苏麻喇姑。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苏麻喇姑的话,肯定是“传奇”无疑。苏麻喇姑的特别之处至少体现两方面:苏麻喇姑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个时代,去世时是93岁,这在宫中算是很高寿的了;苏麻喇姑只是一位宫女,但她去世后,康熙却按照嫔妃的规格对其落葬,非但如此,出殡那天,诸位皇子都参加了她的丧仪。

试问,一位年老色衰的宫女的丧礼,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吗?别说,这正是苏麻喇姑的特别之处。

苏麻喇姑:草原上的“半大口袋”

苏麻喇姑(约1612—1705年),蒙古族人,生于科尔沁大草原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初名苏茉儿,蒙语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而“姑”则是宫里人叫顺口之后,加的一个字。

提起苏麻喇姑,就不得不提布木布泰,两人是主仆关系。布木布泰也就是日后的孝庄文皇后。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按照当时当地的惯例,孝庄到了孩提时代,家族就要为她挑选年龄相仿的侍女。孝庄五六岁的时候,贝勒府挑中了一位叫苏茉儿的女孩,她比孝庄大一岁,她做事沉稳、聪明伶俐,两人很快便熟知了。

苏麻喇姑出身贫穷,被选为侍女,他们家倍感荣耀,入选当天,她暗自发誓必须好好侍奉自己的主子,她是怎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凭借着一股聪明劲,苏茉儿很快精准地掌握了满语,这为她以后辅佐孝庄,给康熙当启蒙老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的苏麻不过13岁。

天命四年(1625年)二月,在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孝庄带着侍女苏麻喇姑远赴盛京,成为了皇太极的女人。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孝庄成为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孝庄被册封为庄妃,并且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就是日后的顺治皇帝。

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苏麻喇姑当起了师父

《史记·游侠列传》: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可以看出苏麻喇姑是一个不惧艰难困苦的女子,她自始至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暗自许下的诺言,其胆识不输男儿。正因此,她跟孝庄明面上是主仆,可私下里确实要好的姐妹,走到哪都形影不离。

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后,改变的不仅仅是超纲,印玺、服饰等都要重新设计。而孝庄就曾向皇太极力荐苏麻喇姑去做一件事:“手制国初衣冠”。

《清史稿·卷一百零三》记载: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

苏麻喇姑蕙质兰心、心灵手巧,尤擅女红,而且,他熟悉满蒙文化,所以孝庄才如此建议。果不其然,苏麻喇姑不负众望,她充分吸收了满、汉、蒙等北方各族服饰的优点,通过大胆创新,出色地完成了国初服饰的 *** 。而这种服饰,一直到宣统皇帝退位,整整延续了近300年。

清朝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在孝庄的暗中操作下,苏麻喇姑在多尔衮和皇长子豪格之间反复斡旋,最终年仅六岁的福临成为“黑马”杀出,成功继承了皇位,是为顺治帝。

崇德九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跟随被尊为皇太后的孝庄带进关内,从此住进了紫禁城。1653年,顺治纳佟图赖之女佟氏入宫为妃,次年,佟氏生下三皇子玄烨(日后的康熙帝)。由于佟氏并不得宠,孝庄就让苏麻喇姑来照料玄烨。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啸亭续录》:

仁皇帝幼时,赖其(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故宫中甚为高品。

玄烨很聪明,他很听苏麻喇姑的话,苏麻喇姑教他习文断字,更教他做人的道理。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况且苏麻喇姑不但是玄烨的启蒙老师,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剧照:苏麻喇姑、玄烨

顺治十二年,玄烨仅2岁,宫中天花盛行。顺治和孝庄商量,把宫中的诸位皇子全部转移到宫外避痘。不幸的是小玄烨染上天花。苏麻喇姑奉孝庄之命,日夜守在玄烨身边。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医疗条件非常差,天花的致死率极高,一旦染上天花,很难幸免。但在苏麻喇姑的照料下,玄烨神奇地痊愈了。康熙后来曾回忆说:“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保母”即苏麻喇姑,可以看出,康熙年幼时,因为天花的原因,和父母分开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期间多亏苏麻喇姑的照顾。

苏麻喇姑大康熙42岁,不但是他的启蒙老师,更是父母一般的存在。换句话说,若没有苏麻喇姑的悉心照料,便没有玄烨,更没有后来的康熙大帝。

相传,孝庄曾有过把苏麻喇姑嫁给孙子玄烨的想法,可是苏麻喇姑直接回绝了。也难怪,两个人相差四十多岁,虽有感情,但也绝非男女之情。

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苏麻喇姑尊享哀荣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玄烨登基,孝庄被尊为太皇太后。当时,顺治留下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人辅政,苏麻喇姑和当年顺治年幼时一样,每日早晚都往返于乾清宫和后宫之间,一方面向孝庄汇报康熙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向康熙传达孝庄的关爱。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腊月,孝庄病危,康熙亲奉汤药,日夜陪伴在祖母身旁。苏麻喇姑则一直守在孝庄的佛堂之内,整日诵经念佛,只求能延长她主人的寿命。通过两人相处的历史可以看出,孝庄成就了苏麻喇姑,而苏麻喇姑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孝庄。

在大清,孝庄辅佐三代帝王,为清朝做出过重大贡献,《清史稿》说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可见孝庄不是普通的女子。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谁又能阻挡得了呢?主子的离去,最为贴心的侍从苏麻喇姑也逐渐沉寂下去。

《啸亭续录》:“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余下的时光很青涩,苦伴青灯也许是留给苏麻喇姑唯一的精神寄托。此外,苏麻喇姑还有两个怪癖:

之一是病了不吃药。苏麻喇姑认为,自己的身体应该由自己恢复,不应该借助药品,药品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弱。第二个怪癖是,一年只在除夕洗一次澡。蒙古草原的风俗是一年只洗一次澡。在草原上,水是神圣的,是让人和牲畜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是不能浪费的,因此她在洗完澡后甚至还会将洗澡水喝掉,以免浪费,而这也是对上天的一种忏悔。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孝庄去世时75岁,苏麻喇姑76岁,康熙见她日渐消沉,于心不忍,最终决定将庶妃万琉哈氏(后来封定妃)所生的十二皇子胤裪送到苏麻喇姑处,希望苏麻喇姑来抚养胤裪。

按照清廷祖制,在清朝嫔位以下的后妃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但康熙却把一位皇子堂而皇之地交给苏麻喇姑这位老宫女来抚养,不仅能看出康熙对苏麻喇姑的重视,更能看出对她的信任。

如康熙所愿,自从有了胤裪在身边,苏麻喇姑重新忙碌起来,她每日教胤裪读书写字,陪胤裪玩耍,胤裪和苏麻喇姑的感情也非常好。

有道是,治国平天下之权,盖以母教为本也。苏麻喇姑一直陪伴胤裪十余年,直到胤裪成年。在苏麻喇姑的教导下,胤裪养成了沉稳无争的性格。康熙晚年,诸子夺嫡,胤裪当时虽然早已成年,却没有参与其中,这里面苏麻喇姑的教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93岁的苏麻喇姑安详地辞世了。苏麻喇姑去世时,康熙伤心不已,下令按嫔妃礼为苏麻喇姑治丧。因十二皇子胤裪是苏麻喇姑养大的,胤裪提出要为苏麻喇姑守灵,胤裪说:“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对于胤裪的请求,康熙欣然应允,不仅如此,康熙还下旨让除了五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以外的所有皇子都参加苏麻喇姑的丧仪。康熙还下令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328.html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入川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刘备入川之后,确实再也没见过关羽。而历史上,两人是见过面的。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也很快就打下了汉中。曹操打汉中表面看起来虽然艰难,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战力损失,因为张鲁最后是选择投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还不知道:黄忠和魏延哪个武艺更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天下最强的武将是吕布,而仅次于吕布的就是蜀国五虎将了。由于吕布早死,因此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组成的五虎将团队也成了后来最强的武将组合。相比较而言,黄忠由于年龄太大了因此老被人挑刺,甚至还有人...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刘备任命汉中太守时,为何放弃战功卓著的张飞,而是选择了魏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便物色担任汉中太守的人选。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谁知道,刘备最后选择的汉中太守是魏延...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毋庸置疑是战国末年一位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嬴政13岁在秦国称王。虽然在此之前,吕不韦曾经在赵国有恩于嬴政,但出于诸多政治目的和私人恩怨,嬴政最后还是将吕不韦削官,到头来吕不韦不得已饮鸩自杀。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是战国末...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对为什么韩信会被宫女用竹竿戳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主流的说法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曾经给了韩信一份“三不杀”的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在看得见天地的地方都不能杀韩信、金属兵器也不能用来杀韩信,这不等于就是黑了韩信一块“免死金牌”吗?到底是谁要杀韩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