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历史文化9年前 (2015-05-26)99

还不知道:唐朝的宰相为啥大多只是三品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唐朝时,宰相大多只是正三品官,那么一品和二品岂不得上天?如果单纯想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但如果想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搞明白背后的政治逻辑,那咱们得花点功夫了。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首要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

在很多朝代,同一个人的官品与职务并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品级很高,但也许在行政体系中的职务处于中流;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品级并非顶尖,但却占据着最核心的 *** 岗位。

以唐朝为例。唐朝没有“宰相”这一职务,但在大部分时期,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中书省的更高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都是实际上的宰相,这就是那时的“群相制”,他们是辅佐皇帝处理朝政的更高级实权官员。

这些人里面,除了尚书仆射是从二品外,其他都是正三品。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一些时期,那些不是三省长官、但却担任宰相之职的官员,会被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甚至连尚书省仆射也自带这一名号)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权力更大的官竟然只是从二品、正三品,那往上的是何方神圣?说的直接点,他们大都是些荣誉类的虚职,只有待遇、没有权力。

以唐朝为例,

正之一品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从之一品是各类文散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类武散官,嗣王、郡王、国公等;

正第二品,则也包括一些文武散官,开国郡公、上柱国等荣誉爵位。从第二品里面,除了尚书左右仆射、府牧、大都督、大都护等实权岗位外,还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开国县公、柱国等文武散官。

可能朋友们注意到了“散官”这个名词,它指的是“有官名、但无职事”的一类人。这一做法开始于隋朝,朝廷给那些文武重臣加上一些冠冕堂皇、词藻华丽的官名,但没有让他们掌握任何权柄,说白了就是荣誉类头衔,只是名称好看、待遇高而已。

隋朝的制度基本被唐朝完整继承,官制同理。初唐设立的文散官共分29阶,武散官45阶。

与散官相反的概念,是职事官,同一个人的职事官与散官品级并不一定是一样的,前者靠的是能力,后者的确定是看门第出身(比如开国元勋、皇室后裔)。

同一个人,可能散官的级别很高、但在朝廷里的行政岗位级别很低,这叫“行”某官,意思很好理解:高级人物姑且行使某些低级职权;

反之,散官低但职事官高,称为“守”某官,因为你的等级低却干了高级事,所以能守住就不错了。

至于待遇,则按照散官品级来确定,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同一行政岗位的两个人,由于散官级别有差异,导致薪酬相差悬殊。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那么,为什么古代会发明“品级”这么复杂的体系呢?为什么品级高的人不一定在 *** 中担任更高级的实权岗位呢?这其实都有讲究的。

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等级。

周王朝时期的森严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奴隶等级分明;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逐渐崩溃,人们需要新的分级制度,孔子就提出了对人物进行分级评价的主张,比如他曾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其实这并不奇怪,儒家就是主张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他们认为这样才能维持稳定的统治秩序。

而根据史料来看,西汉时已经开始对上、中、下施行细分了,比如在《史记》里,就曾说李广的堂弟李蔡“为人在下中”,跟李广压根没法比,却因战功位居列侯,后来还升至三公。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而到了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首次把人物列为三类九等:上类三等是上上圣人、上中仁入、上下智人;中类三等是中上、中中、中下;下类三等是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不过,也许是出于不触碰敏感领域的考虑,当时班固所品评的只是那些古代的政治、文化人物,并不包括汉代的人物,跟官员品级那就更没关联了。

不过,班固的这一原创,却成了后世曹魏时期设立九品中正制的灵感来源。《太平御览》称:“九品汉氏所无,班固著《汉书》叙先往代贤智以九品条,此盖记鬼录次第耳,而陈群依之以品生人。”

后来,虽然九品中正制慢慢崩溃,但历朝历代都沿用了对官员进行品级分类的制度,也许具体细节有所不同,但这一概念可谓深入人心。毕竟借用现代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这可是意味着“尊重与自我实现”,代表着人类更高的两级需求啊。

那么,为什么隋唐开始会出现品级与职务不挂钩的现象呢?这源自皇权的需要。

曾几何时,中国古代官员的尊贵程度、权力大小两者之间是一致的。在东汉之前,“三公”代表着最为尊贵、同时也是最有权力的职务;

比如在周王朝时期,太师、太傅、太保“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啥国家大事都会参与,协助周天子辅政,是那时权利更大、地位更高、最有荣耀与威望的官员;

秦朝时,左右丞相(相国)位高权重,李斯几乎是一人之下:“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西汉时,为了强化皇权,相权被持续削弱,“三公”具体指代的岗位也经常变化,形成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并立,行政、监察、军事制衡的体系。

后来,太尉被改设大司马,御史大夫被大司空取代,丞相改名为大司徒,形成了这三者并驾齐驱的高级官僚体系。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然而,国家更高权力集中在最尊贵的官员手中,这对皇权造成了极大冲击。西汉末年,掌权的王氏外戚几乎垄断了大司马、大将军等权贵职务,身份与权力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让王莽篡汉显得顺理成章。

因此,在刘秀光复汉室后,为了加强皇权、杜绝高官擅权现象重演,他对中央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三公从实权职位变成了虚职:“虽置三公,备员而已”;而三公原本负责的工作,则交给了尚书台。值得注意的是,三公的俸禄是每人每年万石粮食,而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只有一千石,是前者的十分之一。官位高的没权,有权的官位低,以此来消除权臣篡位的风险。

因此,东汉末年袁绍家族的四世三公,看着牛气冲天,但在手里有兵的边将董卓面前显得像个弟弟。

而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权臣谋朝篡位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显得合理合法,那些篡位者经常一股脑地给自己加上最牛的头衔,这段时期,品级与官职再度挂钩。比如两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已成了社会现象。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左传》早就点出了帝王把控权力的最基本前提,如果让臣子兼具了名声与权柄,无疑是皇权的巨大威胁。因此,以权臣篡位起家的隋朝推行了品级与职务脱离的制度,让尊贵的官职没权、有权的职务地位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扼杀了权臣的生存空间。只可惜,唐朝防住了权臣,却因皇权的无限膨胀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也许这就是封建制度压根无法解决的困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1536.html

“古代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唐朝时期为何只是三品官” 的相关文章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天下风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刀剑无眼,战火无情,在战场之上,士兵们往往都是拿着自己的命在厮杀,虽然其中不乏有志之士,他们来到战场是为了能够获得军功,从而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国效力,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赚取生活费,从而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对于如今的我们而...

令狐楚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有哪些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令狐楚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有哪些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

韦处厚: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韦处厚: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监察御史韦万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处厚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自少博涉经史,勤于著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垍引直史馆,补...

荀悦:东汉时期史学家、思想家,在文学史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荀悦:东汉时期史学家、思想家,在文学史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荀悦(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

何曾:西晋开国元勋,一生奢侈无度,讲究饮食

何曾:西晋开国元勋,一生奢侈无度,讲究饮食

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西晋开国元勋,曹魏太仆何夔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曾出身于陈郡何氏,博学好学,事亲至孝。曹魏时期,袭封阳武亭侯,起家平原侯(曹叡)文学掾。魏明帝即位,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

钟会在书法方面造诣如何?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钟会在书法方面造诣如何?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

在古代乳母都是什么样的人?有何好处

在古代乳母都是什么样的人?有何好处

所谓乳母就是雇佣其他的妇女来哺乳婴儿,并且还会要照料婴儿等等。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乳母又叫奶妈,是古代达官显贵乃至天子在生了孩子后,雇佣奶水多的女人位自己的孩子哺乳。因为古代没有奶粉,如果是穷苦人家孩子母亲没有奶水,只能用小米粥最表层的最薄的液体液体代替,而显贵就...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唐朝宰相、书法家,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第17代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