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选官新视角:相貌亦成衡量标准

中国历史1分钟前10

在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历经多次变革,从夏、商、周的“世卿世禄制”,到秦朝的军功爵制,再到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统治者对人才选拔标准的调整。到了唐朝,科举制度达到鼎盛,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然而,在这一看似公平的选拔机制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选拔标准——相貌。

一、科举制度:才学为主,公平选拔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渠道。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其中常科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考生需经过层层选拔,通过乡试、省试、殿试等关卡,才能最终获得官职。这一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的壁垒,使得有才学的平民子弟也有了进入官场的机会,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进步。

二、吏部选官:“身言书判”,相貌为先

然而,即便通过了科举考试,考生也并不能直接获得官职。他们还需经过吏部的进一步选拔,这一环节被称为“释褐试”。吏部选官的主要标准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其中“身”即指相貌。唐朝统治者认为,官员代表着朝廷的威仪,因此对官员的身材相貌要求颇为严格。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者更容易获得青睐,而相貌不佳者则可能因此失去晋升机会。

三、相貌标准:历史背景下的合理考量

将相貌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在唐朝并非个例。在更早的时代,如汉朝,也有“相人术”的存在,通过观察人的相貌来预测其命运和性格。在唐朝,这一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统治者希望通过选拔相貌端庄的官员,来提升朝廷的形象和威仪。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形象和气质的重视。

四、科举与相貌:才学与外貌的双重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相貌在唐朝选官中占据了一定地位,但它并非唯一标准。科举考试仍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才学依然是衡量官员能力的重要标准。只有那些既具备才学又相貌出众者,才能在唐朝官场中脱颖而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1484.html

“唐朝选官新视角:相貌亦成衡量标准” 的相关文章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族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派人赐死了名将宇文神举。宇文神举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还平定北齐余部的叛乱,巩固了宇文赟的皇位。那为何宇文赟还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堂伯宇文神举呢,一,出身名门宇文神举出身鲜卑贵...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何名声差?强迫读书人互相指责,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好,这大概和他残酷对待兄弟手足和逼压官员士绅纳税有关。不过雍正也是个很有趣的皇帝,在对待某些敌视他的官员士绅方面,雍正不像他的父亲...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作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鳌拜曾功高盖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鳌拜是大清三朝元老级人物,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后来的顺治,鳌拜都是一路“飘红”,尤其是到了顺治时期,更是风光无限,权倾朝野。顺治皇帝认为鳌拜是一个有用之人,所以在他之后,鳌拜便作为“四大辅...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还不知道: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

贾诩只是被曹魏封为三公 孙权为何断言曹魏要亡

贾诩只是被曹魏封为三公 孙权为何断言曹魏要亡

还不知道: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为何孙权得知后断言魏国要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在得知曹丕封赏贾诩为三公后,孙权之所以会断言魏国要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看你都懂了几个。贾诩被封为三公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对贾诩不陌生,因为贾诩之谋,堪称一绝,不少英雄好...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 为什么还说姜维是曹魏的内奸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 为什么还说姜维是曹魏的内奸

为什么说姜维是魏国内奸?这三件事解释不清楚,很难让刘禅信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麒麟儿姜维,被认为是诸葛亮的传人,继武侯后,又一杆蜀汉北伐的旗帜。但姜维的行事存在可疑,后人分析,姜维可能是魏国的内奸。为什么说姜维是魏国内奸?这三件事解释不清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