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斩杀了三位蜀汉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说起刘禅,你也许会联想到两个俗语:“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刻板的印象,似乎已经延续了千年。正史上的阿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不可否认,蜀汉的灭亡,宠幸宦官,排斥忠良等,的确让刘禅难辞其咎,然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依然能够维持29年的政权,这足以说明阿斗并非“扶不起”,相反,刘禅有很高的治国能力和水平。
三国时期处东汉末年,时逢乱世,而又是兵家纷争的风云诡谲时代,各个地方郡守全面掌握了地方的财政军事大权。这滋生了他们的野心,朝堂之上都是宦官掌握大权,皇帝坐庄如风水轮流转,这些人妄想着隔绝中外来达到自己操纵权力的目的。可中国一向就是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堂堂大汉,岂无材勇。以袁绍等十八路诸侯为首讨伐董卓开启了先三国时代。
众所周知,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段落,以曹魏、东吴和蜀汉三股力量驰骋华夏版图最为抢眼,他们发起的多起战事,一度让中原硝烟弥漫,他们勾勒出的历史画卷,也一度让人倍加神往。
那么你可曾想过,为何汉朝分裂后,余威仍如此强大,就算是到了蜀汉以益州一州之地都还能独自对抗整个北方曹魏,不得不说,这就是汉家雄风。
而诸葛亮死后,一向被人们看不起的阿斗,却仍然续写蜀汉政权29年,尤其是他一口气杀了三位重臣,一度让人看不懂,可恰恰是这些硬核手段,才让蜀汉续写传奇。试问,“扶不起的阿斗”为何突然间会变得凶神恶煞呢?这得从名相诸葛亮说起。
01
诸葛亮对于蜀汉集团的重要性
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三顾茅庐到赤壁之战,之后到平定荆州四郡,再到刘备白帝城托孤,直至后来的南征北伐,蜀汉事无巨细,诸葛亮均要事必躬亲,一个个锦囊妙计犹如雪中送炭,将蜀汉危机一次次巧妙化解。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建立意义非凡。
而自古以来,诸葛亮的角色定位,向来为史学家津津乐道。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物,他们代表的实则是荆州集团,他们是从赤壁大战中活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是蜀汉的老臣和精英。而蜀汉的大本营益州,则是三国前期一个较为安定的地区,相对于益州官员来说,刘备集团是外来者,但对于刘备来说,益州是自己成就霸王之业所必须得到的地方。
所以,要想在此地建功立业,笼络人心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此地是刘备巧计夺得,并非汉室册封,所以大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而且夷陵之战,蜀汉丧失3万精锐,这支部队乃蜀汉最强班底,夷陵一战毁于一旦,之后蜀汉要在益州招募新兵,要知道,这样的蜀汉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危险。
益州所在区位
也难怪曹魏说诸葛亮是蜀汉的实际掌权者,其实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到刘禅成长起来的那段历史,全靠诸葛亮在撑起排面。例如,刘备死后,诸葛亮迅速整顿朝政,外与孙权结盟,议和,不再提为关羽,张飞复仇的事情。对内迅速平定原刘璋部下的起义作乱,进入了长达数年的休养阶段,这使得蜀汉百姓虽然赋税沉重却不知沉重。
五次北伐,也大都在蜀汉稳定的时候,才力图之,如此经过几十年的磨合、铺垫,诸葛亮早已经被益州本土百姓接受,大家都叫他君侯,其实就是将诸葛亮看成了蜀汉的王一般。
02
阿斗诛杀三位重臣
随着时间的流逝,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的遗愿,不惜劳民伤财五次北伐,但多因粮尽无援无功而返。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
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治是进入了一定的混乱时期的,但这个时候的刘禅实则是成长起来的,他只是被父辈的光环压得太重罢了。其实称刘禅为一代守成之君是完全可以的。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迅速处死了蜀汉朝堂上的三个重臣。一时间在魏蜀吴三国之间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也许你很难一下子把“扶不起的阿斗”跟凶神恶煞的刽子手联系到一起。但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刘禅此举实在是高明。那么,刘禅诛杀了哪三个人,为何要杀了他们呢?因为事出皆有因。
之一人:车骑将军刘琰
刘琰算是蜀国的元老级人物了,刘备在豫州期间就已经被征辟为了从事,在此之后获得了诸葛亮等人的信任。231年,因为刘琰运粮不济,诸葛亮联合百官上书弹劾刘琰。
后来,逃过一劫的刘琰不知收敛,愈发地骄纵,而且把这一套带到诸葛亮的军中,公然和魏延叫板,这让诸葛亮十分不爽。“言语虚诞,亮责让之”,因此返回了成都。既然罪不至死,为何偏偏死在刘禅手里了呢?
原来,刘琰有一名非常美貌的妻子,叫作胡氏,在234年新春,胡氏进宫拜访吴太后,两人相谈甚欢,因此太后将胡氏留在宫中一个月没有回家,谁知刘琰看到妻子不回家,竟然认为她是和刘禅私通,将其殴打,伤痕累累的胡氏直接来到衙门告状,一时间风言风语传遍满城。刘禅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刻命令将刘琰抓入监狱,随后将其在闹市斩首。
第二人: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
自古以来就不缺少阿谀奉承帝王的人,他们善于见风使舵,以帝王的喜好行事,在升官发财上面赚得盆满钵满。但失败者一旦触犯到帝王的逆鳞,等待的他的唯有一死。参军李邈就是这样一个人。
诸葛亮灵柩抵达成都后,后主刘禅亲自穿着白色衣服为诸葛亮哭丧守孝,然而此时,不识时务的李邈却写了一篇《丞相亮卒上疏》: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言下之意是诸葛亮曾经专断独权,这让国家陷入危亡,如今他已经去世,应当值得庆祝。
这篇文章相当于直接否定了诸葛亮时期的贡献,刘禅看到后二话没说,将李邈关进大牢,随后将其诛杀。既然李邈惯于拍须溜马,为何会作出如此荒诞的行为呢,主要是李邈没有真正理解刘禅的意思。
李邈本打算去试探刘禅的口风,想要大修诸葛亮的庙宇来纪念他,并将诸葛亮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可是那时的刘禅心思并不在此,他只想着之后要怎么安排大臣们,于是他的回答有些敷衍。而李邈误以为刘禅对诸葛亮的死不屑一顾,这是哪跟哪呢,只能怪李邈自己会错了意。
杨仪在诸葛亮病亡后,经常以丞相接班人自居。班师回朝之前,以叛乱的理由,杀掉了与他不和睦的魏延。不但如此,杨仪反而认为自己立下大功,应该拿到大权,并理应得到刘禅的褒奖。
可是刘禅却让蒋琬主政,杨仪什么也没捞到。这令他心生不满,于是他疯狂上书诬陷众人,并宣传谋反的言论。等到235年,蜀后主将其流放到了汉嘉郡,一开始只将他贬为庶人,可是杨仪仍旧不依不饶,甚至辱骂君主刘禅,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不知悔改的他依然上书诽谤,措辞激烈,朝廷再次派人前往捉拿,最终自知难逃一死的杨仪,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03
刘禅的真实用意
三位大臣皆是重臣,诸葛亮新死,若说念在旧情的份上,刘禅不是不可以饶了他们,但刘后主却没有这么做。那么,刘禅此举有没有其他深意呢?若换做其他疾恶如仇之人,诛杀罪臣,可能风平浪静,但后主刘禅杀了这三位大臣,却有意外的收获,以至于多年以后,人们对刘禅的做法很信服。
目的1:由于父亲刘备和相父诸葛亮的光环,刘禅总给人以“摆设”的感觉,活在他们之下,自己再大的能耐,再有建树的治国思想,都会被掩盖。此次诛杀三人,总算获得了亲政掌管大权的机会,以雷霆之力处理掉损坏他名声的刘琰等人,算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目的2:长期以来,蜀汉内部集团,并不是铁板一块,本土的益州官员和外来的荆州集团始终不对付。诸葛亮频繁北伐,也正是考虑到了矛盾转移过程,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益州官员李邈的发难,可以理解为对荆州固有集团的一种挑战,刘禅诛杀李邈,实际上也是维护诸葛亮名声的表露,促进了两派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