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8)93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回想我国封建王朝,曾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厉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结果导致不错的局面瞬间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比如大将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飞,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又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都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熟悉明代历史我们知道,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以后,便立朱标为太子,也就是说朱标是朱元璋唯一合法的继承人。而且朱标各方面能力出众,也的确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最终没有等到荣登大宝的那一天。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话说回来,皇帝虽然是一个高危职业,但仍然有大批的皇子皇孙为了这个位子而前赴后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权”字和一个“利”字。

有些皇子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觊觎皇位,想独自坐拥老子的一片江山。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便是发生在清朝的“九子夺嫡”。那么,是不是因为子嗣多就一定会造成这一历史性共性问题呢,非也。朱元璋一生也有26个儿子,但始终就没有出现过像清朝那样兄弟手足,为了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血溅朝堂的现象。这是为何呢?我们从朱元璋推行的一项制度说起。

“九子夺嫡”

01

朱元璋和他推崇的“嫡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长子”后被引申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元朝至正十五年,朱元璋长子朱标出生于太平县家中,这一年正值濠州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去世,朱元璋开始取代郭子兴的一年,事业正式起步。朱标的降临,无异于双喜临门。朱标是朱元璋与他的发妻马皇后所生,是朱元璋的之一个儿子,他的出身就很好。

我们知道,我国封建时代的继承人筛选制度,无论是蒙元的幼子守灶制度,还是汉族王朝定下的嫡长制度,其实从根本上上来看,都是把继承者的出身排在了之一的位置 。也就是说,朱标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一大半了,而且这些先天的优势是其他人所不具备,也没法去争夺、去抗衡的。而且朱元璋40岁才当上皇帝,天下大定时,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当大明江山有了后继之人,朱元璋自然欣喜若狂,对朱标便寄予无限厚望。

古话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朱元璋曾拿着一个荆棘条对站在身旁的朱标说,我要为你撸平这根藤条上的尖刺。说完,朱元璋不怕疼痛,愣是硬生生地将藤条上的尖刺给撸了去。如此可见,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欣赏,是无以复加的。此外为了让太子没有后顾之忧,他还在制度法令上进行了强制规定。

即,朱元璋极力推崇嫡长子继承制,同时他还将这条制度进行了完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要知道,这条制度可是古代“程朱理学”的代表性内容,你以为朱元璋出身草根就不会考虑周全吗,你错了,通过这条制度的推行,不但可平衡百姓民心,更能有利说服群臣百官。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朝臣子受礼法影响,连日后明朝的皇位都深受其左右。

02

宅心仁厚,“盛德闻中夏”

方孝孺:

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雄伟大略的不乏其数。但是仁慈,似乎与开国皇帝不挨着。换句话说,开国皇帝如果太过仁慈,很难打牢根基。但二代君主就不一样了,大多要求宽仁治国,因为国家和百姓,都需要这种仁政来休养生息。恰巧,朱标就具有这种性格。

所谓三岁看老,朱标自幼出生在战火之中,见识了天下大乱和统一的过程。对于饱受战火的百姓,深知其疾苦。而且对于父亲朱元璋的辛酸往事也历历在目。因此,在明朝建立后,朱标多次向朱元璋提出要以仁政治国,同时,对于朱元璋建国后诛杀功臣,朱标多次进谏,包括自己的老师宋濂因牵涉到胡惟庸案别下狱时,朱标不惜地跳下河来劝谏朱元璋,足以可见朱标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朱元璋喜爱朱标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百姓仁慈,只有这样才能守天下。这不正应了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话吗?

从后来的历史我们也能发现,朱标储君之位坚如磐石,整个大明朝从上而下无一人对朱标的继位之路有过任何的阻拦,这实在是千古难见。就像建文大臣方孝孺说的那样,虽然是溢美之词,但足见朱标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

自古文能安邦、武能治国,这一点朱元璋比谁都清楚,是不是朱标只会附庸风雅,只能做一些纸上谈兵的事情呢,显然不是。

朱标本人从小接受了高强度的文治武功锤炼,铁定不是一个酒囊饭袋。人家不只爱学习,还聪明、听话,这让朱元璋“朕心甚慰”。而朱标的一贯表现,朱元璋自是看在眼里。比如,老朱外出带兵打仗时,朱标便会留在京都处理政务。据说朝内文臣武将皆被朱标圈粉,但朱标从来不搞“山头主义”,能做到不让朱元璋心有忌惮,这就是一种别人没有的能力。

事实上,朱标是一个宅心仁厚、纯孝之子。朱标对父母向来毕恭毕敬,而且对于父亲朱元璋有时候犯的错误,也会采取劝诫的方式,暗示朱元璋。这一方面能看出朱标的孝心,另一方面也是他机智办事的表现。

非但如此,朱标不但在朝堂上有很好的人脉,跟弟弟们相处得也很融洽,最重要的是,他们都非常尊敬这个大哥。拥有了这样的人设和形象,就确保了朱标在太子位置上坐的十分稳妥,既没有什么来自朝臣的反对指责之声,也没有来自兄弟们的阴谋不轨,可以说朱标顺利登基,成为下一任皇帝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03

朱元璋有意栽培,东宫被加持

三岁定八十,朱标能当上储君,完全是老爸朱元璋亲手给铺的路,这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首当其冲纳入日程的规划。

能从一个放牛娃爬到万人敬仰的帝王之位,朱元璋肯定有异于他人的眼光的胆识。选定朱标作为继承人,是他深思熟虑的。因为从小朱标就不是在朱元璋的翅膀护佑下长大的。

区别于元朝对皇太子的处处掣肘,朱元璋对朱标的中书令权力是倾囊相赠。史料记载,朱标才二十二岁的时候,朱元璋便明令其“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这看上去很不可思议,毕竟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有那么一点敏感,很少有皇帝会在自己在位时真正放权给太子,历来罕见。

而且,朱元璋看不惯像元朝制度的提防,朱元璋让大臣詹同根据历代东宫制度,选择了一大批勋将老臣、新进进士填充东宫。文的方面,朱元璋为朱标选了明初著名学者宋濂任文科老师;武的方面,李善长来担任太子少师一职,而徐达则为朱标的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冯胜为太子詹事。朱标的这些老师们在明初,可都是清一色的泰斗级人物,随便拉一个出来,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在这些人的培养下,朱标自然是集各方之大成。无论是文韬武略,亦或是治国理人,都不在父亲之下。

今天,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论综合实力,朱标比父亲朱元璋、兄弟朱棣、儿子朱允炆都要均衡出色,为什么这样说呢?

明初,政权刚刚建立,在坎坷的创业历程中,朱元璋必定要用一些特殊手段和阴险的招数,这在乱世之中自然是具有震慑力的,同时也能事半功倍。但是到了承平年代这就不行了,甚至说比较危险,如洪武年间就爆发了诸多大案要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哪一个都是牵连数万甚至数十万人的大案,导致一个国家慢慢陷入混乱。

再看朱允炆,他生活在爷爷和父亲的阴影下始终没走出来,而且他的性格过于仁慈,根本震慑不住这片江山,这也是他后来遭人背叛的原因。说到底是朱允炆不够成熟稳重。

再看朱标的兄弟朱棣。此人的争议很大,朱允炆削藩触及到叔叔的利益,最后朱棣起兵反叛,但朱棣的致命弱点是杀戮心太重,不懂得与民休息,也招致众人的反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737.html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对诸葛亮与庞统,三国顶尖智囊,究竟谁更胜一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他们同为水镜先生的高徒,是三国中顶级谋士。那他们究竟谁更胜一筹?如果庞统不死,蜀国会是怎样的局面?其实,想知道他们谁更厉害,就得先分析他们两个...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对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共有十个大一统皇朝: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几乎不被视为正统朝代的新朝之外,西晋可以说是古代大一统朝代中评价最低、知名度最小的朝代。西晋评价低...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公元265年,司马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突然病死。由于司马昭死得突然,因此让人不由得对他的死生疑。其中,罗贯中就在《...

吕公弼:北宋名将吕夷简次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公弼:北宋名将吕夷简次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公弼(1007年—1073年),字宝臣。寿州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时名相吕夷简次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赐进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官至枢密使、西太一宫使,卒赠太尉,谥惠穆。人...

三国时期司马懿和钟会是如何看待蜀汉北伐这件事的?

三国时期司马懿和钟会是如何看待蜀汉北伐这件事的?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为恢复汉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多次北伐曹魏,最终,累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线。虽然北伐没有成功,但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诸葛亮数次北伐...

周玘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玘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两个儿子,一强一弱,为何赐死战功赫赫刘封而选平庸的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有四个儿子。刘永、刘理太小,暂不讨论。只比较刘禅和刘封两个人:为什么刘封没被立为嗣子?很简单:“刘封义子”嘛,他不是亲儿子。中国是重视血缘的。除了后周郭威传位给内...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攻打江南 曹操是被打败了吗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攻打江南 曹操是被打败了吗

赤壁之战把曹操打怕了吗?12年多次征战,为何他始终不攻打江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许多人看来,赤壁之战,就是曹操一生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野心勃勃,率八十万大军,要在江南与孙权“会合”,但这一次失利之后,他对孙权充满了嫉妒,感慨“儿子果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