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8)105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年六十二,追赠少保。天启初年,追谥襄宪。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后七子”之一,又与余日德、张九一并称“三甫”,著有《崌崃集》。

影响

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后七子”之一,与明文坛“后七子”、文坛领袖李攀龙、王世贞、宗臣、吴国伦唱和,深受他们复古主张的影响,主格调,讲法度,大力攘斥当时文坛上的空浮之弊和“主理”现象。不过 ,异于“后七子”其他成员的是他强调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的真情贯注。其《沧溟先生集序》曰:“诗依情,情发而葩,约之以韵;文依事,事述而核,衍之成篇 。”《复友人论时学》(《崌崃集》卷五十四)又云:“某惟诗者持也,古人亦云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而已。夫人禀七情,有触斯发,对境咏志,天籁自鸣。”有学者甚至认为,“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散文有各类赠序、游记、书牍、行状、祭文等,成就不高。其诗歌以七律、五律和七言古诗更具代表性,或叙写山川风景、羁旅乡愁,或抒发奔走边塞、戎马倥偬的胸襟怀抱,或抨击社会弊端、感叹志士沦落,情感真实充沛,风格高迈俊朗,慷慨奋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张佳胤一生宦海沉浮,奔走于塞北滇南之间,足迹几遍天下,大江南北之胜迹屡屡散人其诗境,造语新奇,风格豪壮。自夔门东出巴蜀,乃得一览三峡之峻美,“十二高峰生眼前,晴光次第开苍烟。危石曲藏古老洞 ,断岩倒挂飞来泉。”(《巫峡行》)。出使闽越,他得以 “高台落日对江风,眺尽孤城海色中。”(《平远台晚眺同吉侍御李户曹》)。按察云南,南疆之奇山丽水更让他惊叹不已,“西南天尽见雄都,气象中原自不殊。山削芙蓉青并出 ,日衔湖水色平铺”(《入滇城》)。历职晋冀,北国山川的粗犷又激发其胸中豪气,“矫首青冥万里看,河流秋色不胜寒。天风洒扫中条石,坐折长虹作钓竿。”(《登太行山四首》其一)。其《宿黄牛峡》一诗最为人称道 :

春到黄牛峡,江辞白帝城。楚云高不落,巴水去无声。

绝塞书难得,孤舟月更明。棹歌听自短,几处夜猿鸣 。

全诗写三峡旅思,巴水楚云,月明猿啼,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尤其是 “楚云”一联意境阔大,格调高迈,人谓 “殊有神境”。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少小即有英雄气,入仕后又常处军旅,故其作品于山川风物、羁旅乡愁之外,更多的是抒写个人豪情壮志,或借送别怀人而感世忧时,针砭时弊,在短歌长吟之中悲叹才士不遇 、英雄沦落,如 “胡为抱策伴春归,长使英雄泪欲挥”(《韩生别余燕京余伤其抱志不售也遂作歌》)、“英雄落魄无古今,山川到处堪沉吟”(《秋日登吹台怀吴明卿》)、 “逢人难说投珠事,闭户空悬抱瓮心。浮世功名会有数,英雄自古隐屠沽 ”(《醉歌行送王懋行佥事之豫章》),情蕴深沉而凝重。又如七律 《同陈双山宪使偕其弟季山水部登乌石山四首》其一:

万山同登江上台,海门东望思悠哉。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

绝域风流逢谢陆,中原词赋愧邹枚。相看羽翼南溟近,徙倚浮空大鸟来。

乌石山在今浙江衢州 ,此诗 即作于万历十年(1582年),张佳胤巡抚浙江平定马、刘之乱后,“请缨系越深惭我 ,杖屐登山亦有君”(《登乌石山四首》其四),登高望远,峰峦林立,信马闲赏之际,雨收云散,极目寥廓,一句 “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洗练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挥洒自如、从容自负的儒将形象,高华雄峻,意气飞扬。朱彝尊赞云:“肖甫以功业显,其诗亦多慨慷奋厉之气,与仰屋梁著书者不同。”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中,亦选有张佳胤“登函关城楼”一首。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作品

张佳胤著有《崌崃集》65卷(今国家图书馆藏有万历间刻本)、补《华阳国志》1卷,并有奏议22卷。其中,《崌崃集》卷一为赋 ,卷二至卷二十九为诗 ,卷三十至卷六十四为杂文,末一卷附录刘黄裳所撰 《张公行状》、王世贞所撰 《张公墓志铭》,附录后又载同时诸人所作序 、记等十一篇。又主修《嘉靖滑县志》。另吴文治编 《明诗话全编》载有 《张佳胤诗话 》81则。

张佳胤又刻书多部,嘉惠学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刻汉袁康撰《越绝书》十五卷,今国家图书馆藏有清龚自珍跋善本。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刻《华阳国志》,对原书次序有所改动,是目前存世的该书最早的刻本。隆庆三年(1569年),刻《奚囊蠹馀》二十卷,计十二册,明张瀚撰。万历十二年(1584年),刻《天目先生集》二十一卷,徐中行撰,计十册(有附录一卷,明郭造卿撰)。

万历十六年(1588)夏,张佳胤来(今大英隆盛镇)长滩寺游览。但见山中禅院耀眼于万绿丛中,钟磬木鱼之声,萦绕于幽谷上下,于是,挥毫写下七言律诗《游云台道中偶成,书留长滩寺》:

千里斋心谒帝客,仙宫北望隐芙蓉。

杜鹃声里群峰雨,涪水滩头古寺钟。

室地风云生两腋,玄天日月转孤筇。

真形图就人难见,玉笈丹霞片片封。

明代蓬溪知县周台、长滩寺僧林诰将张佳胤这首诗刻成诗碑,竖立在长滩寺观音殿前的台阶上。诗为草书,龙飞凤舞,有王羲之的风格,常有人来寺蜕捶作帖。诗碑存至民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800.html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的相关文章

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可...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梁毗(527~610年),字景和,号长璞,安定郡乌氏县人,北魏到隋朝大臣,兖州刺史梁茂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参与灭亡北齐,授并州别驾、仪同三司,册封易阳县子,迁武藏监。隋文帝受禅,历任治书侍御史、大兴县令、京兆郡丞,出任...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刘备真的不待见刘封吗 刘封的能力又是什么样的

刘备真的不待见刘封吗 刘封的能力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努力向前的刘封,到底受不受刘备待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二次占据徐州时,彻底与曹操闹掰,刘备连续杀了曹操好几元大将,此时二人已成为敌人,在曹操强有力的攻击下,刘备到处逃窜。刘关张正式相聚之前。关羽率先找到刘备,并且带刘备去古城与张飞相聚。在路...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多大的阻力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多大的阻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司马懿篡魏的过程中没有太大阻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懿自己篡魏这个行为就是曹魏自己鼓励的结果。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去看待过去的历史,本身就带着一份上帝视角了。今天我们能够获得的历史认知,也是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如果我们生活...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还不知道:项羽败给刘邦后,为何宁死也不肯过乌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帝,名垂青史。但一旦有了战争,那就会产生成王败寇的结局。最终只有一人能笑着迎接胜利。至于那些失败者,也就在岁月的流逝下,逐渐被遗忘。不过...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彭城刘氏。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授获嘉主簿,迁定王府仓曹参军。长安二年(702年),修撰起居注,成为史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