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4)93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名士贲嵩前去周府拜访,见到周伯仁后称赞他是定国安邦的大才。后来名士戴渊被征召入朝,前去拜访周伯仁,也对他十分钦佩,不敢在他面前显露才能。接着周伯仁与戴渊惺惺相惜,结为好友。

太康十年(289年),武城侯周浚病逝,周伯仁因此承袭父爵,还出任秘书郎。此后周伯仁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因此屡次得以升职,担任尚书吏部郎。另外周伯仁还广交名士,与王敦等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但随着低智皇帝晋惠帝的上台,八王之乱爆发,西晋局势迅速恶化并很快走向灭亡。

二,效力东晋

永嘉元年(307年),琅琊王司马睿为了躲避战乱而移镇建邺。然后司马睿在王敦、王导兄弟的辅佐下,礼贤下士,任用贤才,以立足江东。周伯仁因此获得司马睿重用,担任甯远将军、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可周伯仁刚到荆州上任,当地就发生叛乱,导致他狼狈而逃。幸得名将陶侃派兵前往救助,周伯仁得以逃过一劫。

然后周伯仁逃往豫章,投靠王敦。王敦知道周伯仁很有才华,决定留他为自己效力。可随后司马睿就征召周伯仁入朝,王敦只得放他离开。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而建立东晋,任命周伯仁为吏部尚书,让他辅佐自己。但不久周伯仁就因为醉酒误事及弟子伤人而被免官。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三,三日仆射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称帝(即晋元帝),让周伯仁官复原职,还任命他为太子少傅、尚书左仆射。可周伯仁因为先前的过失而内疚,于是上书推辞,说自己无才无德,难以担当大任。晋元帝于是以皇太子司马绍年幼,急需良臣辅佐为由,劝他就任。周伯仁这才不再推辞,前往就职。

一天,晋元帝与群臣饮宴,忽然问道:“今日名臣共聚,与尧舜时期相比如何?”周伯仁醉酒回答说:“今天虽然君臣相会,但怎么比得上尧舜盛世!”晋元帝大怒,命令廷尉将周伯仁拘押,准备过几天杀他。但晋元帝酒醒后觉得周伯仁说得有理,于是将其释放,还让他官复原职。然后众人前来探望周伯仁,他于是说:“我早就知道自己罪不至死。”

尚书纪瞻设置酒宴款待周伯仁与王导,结果周伯仁再次醉酒失态。御史于是上书弹劾周伯仁,但晋元帝却为他辩解,说周伯仁是性情中人,因为醉酒屡次受罚,应该会接受教训,约束自己的,此次就不要追究了。但周伯仁此后依然改不了嗜酒如命的习惯,还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于是被人称为“三日仆射”。

王导很佩服周伯仁的才能,于是躺在他的腿上并指着他的肚子说:“这里有什么东西?”周伯仁笑着回答说:“这里虽然空洞无物,但足以容纳像你这样的数百人。”王导听了,也不生气。周伯仁还曾在王导的酒宴上大声高歌,王导因此问他说:“你是想学嵇康、阮籍吗?”周伯仁回答说:“我怎么敢就近舍弃明公,而远去学嵇阮呢。”

四,救助王导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不满晋元帝打压自己,于是起兵作乱,攻打建康。太子中庶子温峤对周伯仁说:“大将军王敦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不算过分吧。”周伯仁于是怒斥说:“你年轻不懂事。陛下并非尧舜,就是有过失,做臣子的也不能带兵逼宫!君臣互相推戴没几年,王敦就这么做,怎么不是作乱!王敦刚愎自用,傲慢无礼,又怎么会长久的屈居人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晋元帝心腹刘隗劝他除掉王导等人,免得他们与王敦勾结。王导因此领着家族子弟在宫外跪着请罪,希望晋元帝能放过琅琊王氏。这时周伯仁进宫去见晋元帝,王导于是对他说:“伯仁,我家几百人的性命就靠你了。”但周伯仁头也没回,直接就进了皇宫。

周伯仁见到晋元帝,极力为王导等人求情,说他们忠心耿耿,绝不会跟随逆贼王导作乱。晋元帝听从,决定赦免王导等人。然后周伯仁就在宫内饮宴,喝得酩酊大醉才出宫。王导见周伯仁出来,于是大声叫他。可周伯仁依然不理王导,还说:“今年杀了逆贼,还要取大金印挂在手上。”然后周伯仁又在第二天上书力保王导无罪,但王导对此一无所知,反而认为周伯仁见死不救,于是非常恨他。

五,惨遭杀害

敦既得志,问导曰:“周(yi)、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yi)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晋书·列传三十九)

王敦击败晋军,攻入建康。晋元帝于是派周伯仁前去御敌,但依然兵败。晋元帝无奈,只得派周伯仁向王敦求和。王敦一见到周伯仁,就对他说:“伯仁,你辜负了我呀!”周伯仁不卑不亢地回答说:“你举兵作乱,我亲率王师讨逆而兵败,因此辜负了你。”王敦知道周伯仁不会向自己屈服,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周伯仁回去向晋元帝复命,皇帝于是问他说:“现在王敦作乱,皇宫却安然无恙,百官也平安无事,那他是真的没有异心吗?”周伯仁回答说:“目前的情况确实如陛下所说,但以后就未必如此了。”护军长史郝嘏等人劝周伯仁出逃,以躲避王敦的迫害。但周伯仁不肯出逃,执意要护卫江山社稷。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王敦问堂弟王导说:“周伯仁与戴渊都很有名望,应该位居三公,这样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王导故意不回答。王敦于是又说:“不让他们当三公,难道要让他们当奴仆吗?”王导继续沉默不语。王敦于是再说:“难道要杀了他们吗?”王导依旧不说话。最后王敦嫉妒周伯仁的才能,于是将他和戴渊杀害。周伯仁宁死不屈,临死前还大骂王敦不止,慷慨赴死。

后来王导看见周伯仁救自己的奏折,这才明白事情原委,于是哭着对子侄说:“我没有亲手杀伯仁,可他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我辜负了这位好友。”

总的来说周伯仁是两晋名士,虽然嗜酒误事,但为人忠良正直,既不肯向逆臣王敦屈服,也不在王导面前显露自己的救命之恩。结果王导误以为周伯仁见死不救,于是在堂兄王敦面前故意不发一言,导致周伯仁最终被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142.html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连斩四将猖狂至极,为何曹操不让手下猛将出战?他在害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面对嚣张猖狂的华雄,曹操之所以不让手下出战,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嚣张的华雄董卓篡夺东汉大权后,惹得众人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这可把...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乐进为人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大军先锋,无坚不摧,深受曹操重用与信任。那乐进是如何“奋强突固,无坚不陷”的呢,又为何不出名呢一,投靠曹操乐进早年从军,在曹操帐下效力,虽然身材矮小,但为人骁勇善战,因此很得...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对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白手起家的帝王,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一路见证了朱元璋的一无所有的辉煌,而且两父子的感情也非常深厚,所以在垂老之际,朱元璋立储君的目的也非常清晰,而且只要不出意外,皇位一定会交到朱标手中,当然天不遂人愿,朱标早死,...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于谦,于明永乐19年(公元1421年)考取进士,走入仕途。后跟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叛朱高煦有功,而被委任巡按江西,后被擢升为兵部侍郎。于谦的清廉,当时上至朝廷,下至黎民都广为流传。正统年初(明英宗初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204年—237年),字文奥,庐江松滋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偏将军陈武庶子,校尉、解烦督陈脩异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表最初以太子中庶子之职,担任翼正都尉。后升任无难军右部督,封都亭侯。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兼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孙权以陈表兼任新安都尉...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太后如厕时,为何要让宫女嘴含温水在旁等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慈禧太后作为清王朝最后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生可以说榨干了清朝最后的一滴血,不仅拿着国家税收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还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堪称民族罪人。慈禧的奢靡生活是民间热议的焦点...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是仁君还是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天下陷入了魏蜀吴三国竞争的时期。放眼三国的君主中,除了吴国孙家的后代子孙算是封疆大吏的后代,受到了祖辈的福泽,其他两人几乎都是出生卑微。东汉末期宦官把持朝政,曹操背后有着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