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8)112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更大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

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

可是,在汉朝建立、刘邦成为了开国皇帝之后,这些人便从依仗变成了威胁。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刘邦生怕他们功高震主,便想了许多理由,将这些人废的废,杀的杀。

当有人看到功臣们大多是这个下场的时候,不免会去思考,既然如此真的还会有人愿意辅佐君主征战天下吗?

答案是有的,就比如说人尽皆知的“暴君”秦始皇嬴政。

他就曾表示过“若是有功之臣都不能全身而退的话,那他又有什么颜面立于天下呢?”

所以,在将军王翦自知功高震主,想要赶紧告老还乡保命的时候,嬴政亲口承诺自己不会杀他。

那么,王翦究竟有着怎样的功劳,才让他担心自己会功高震主,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

01 王翦其人

王翦虽然出身贫困,却很受重视。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为了满足他年少时的好奇心,家人们常常会给他 *** 一些简略却稀罕的武器,让他拿在手里玩耍。

王翦对这些兵器十分喜欢,所以常常会将他们翻来覆去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又渐渐地对兵法产生了兴趣。

通过熟读兵书,将这些兵器运用了起来。

生逢乱世,每个好儿郎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王翦自然也不例外。

他时常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书中所描述的大将军一样,用着自己早已烂熟于心的兵法,杀敌于阵下。

事实证明,他的努力带来了回报。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秦始皇得知了他在兵法和兵器上的造诣。

于是特意将他请到了自己的麾下,让王翦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跟随大军征战四方。

王翦的确不负嬴政的期待,他不仅在阵前实力非凡,打赢了无数胜仗。

更是能够在朝堂上的政权争夺中为嬴政出谋划策,帮嬴政铲除了吕不韦等人的势力,让嬴政彻底摆脱了束缚,成为了大权在握的君主。

当实权回到了嬴政手中之后,他终于有了征战六国的机会,于是王翦继续为其统一大业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王翦的存在,嬴政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打下六国,或者说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打下来。

就拿王翦攻打赵国来说,若不是王翦想出了离间计,那么他不会如此顺利的攻下赵国的领土,赵国也不会这么快就走向了灭亡。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02 自知功高震主而告老还乡

王翦为秦朝所做的贡献,嬴政都看在眼里,心里也非常清楚。

倘若不是因为王翦这些年的尽心辅佐,自己未必能够成就如此大业,甚至未必能够成就大业。

所以,他对王翦一直十分敬重,始终将他当作自己的心腹大臣那样对待。

换作一般人若是能得到皇帝如此信任,相比早已乐开了花,但王翦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自得过。

恰恰相反,他从来都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甚至还会因此而忧心。

王翦心中清楚,历朝历代没有哪一个皇帝是不多疑、不猜忌的。

秦始皇本来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皇帝,眼看着自己的功劳越来越大,已经有了“功高震主”的势头。

倘若哪一天自己在不经意间做错了事,那么一定会招来秦始皇的忌惮。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到时候皇帝的信任不再,他便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只要秦始皇一声令下,他便再无活着的可能。

现如今,眼看着天下大势已定,已经没有需要自己去提马上阵的战争了,更何况在统一六国之战结束后,自己早已年事已高,又一身伤病,就算是有战争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与其让自己在朝堂这一举步维艰的地方看着所有人勾心斗角,倒不如辞官回家,在乡下安度晚年。

这样想着,王翦最终做下了一个决定,那便是向秦始皇主动提出自己想要解甲归田,希望秦始皇能够答应让他告老还乡。

03 秦始皇承诺不会杀王翦

为了让秦始皇相信自己绝无其他的心思,王翦还想了一个办法,那便是向秦始皇恳求田地和金银等赏赐,以求在回乡之后既不用担心吃穿,又有田可以种。

王翦之所以这样说,便是向秦始皇表明自己的真心,告诉他自己对朝堂之事真的不再关心,一心只想回家颐养天年。

可惜,秦始皇又不是个好糊弄的皇帝。

他只是稍微一琢磨便明白了王翦的心思,知道他这是在变着法地让自己对他打消怀疑的念头。

其实,秦始皇对王翦并没有任何不满意之处,更没有生出因为猜忌而想要处置他的念头。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所以在王翦提出要告老还乡之时,秦始皇的之一反应就是挽留。

而此时既然已经知道了王翦是怎么想的,那么秦始皇自然也就有了应对之策。

于是在王翦再一次提出想要告老还乡的时候,秦始皇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杀他,现在不会,日后更是不会,不要再想着告老还乡了,只要在朝中安心待着便是。

秦始皇亲口做出了这样的承诺,王翦的心中自然也就不再有那么多的顾虑。

他看秦始皇的确是真心想要将他留在朝中,又亲口答应不会杀他,也就不再担心自己会遇到“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事情,安心地继续留在朝中了。

事实证明,王翦在这件事上都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倘若不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担心自己会功高震主,他就不会主动提出要告老还乡,让嬴政彻底打消了对他的猜忌,也让他自己收获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811.html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的相关文章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对汉文帝为什么容不下兄弟刘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174年,汉文帝把弟弟刘长谪徙蜀郡。途中,刘长被装在囚车中没有自由,有人送来饭菜他拒绝食用,不久便饿死。后来有人编歌谣嘲笑汉文帝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谷,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那么,汉文帝真的容不下兄弟...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本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 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刘庄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之子,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十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光武帝驾崩后,刘庄“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阴丽华)曰皇太后。”汉明帝曹随萧规,“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晋武帝司马炎并非昏君,他儿子众多,为何非得立一个智力堪忧的儿子当继承人呢,主要是封建帝制不容随便推翻,加之他为了稳定自己的长久统治,所以才把司马衷推上王座。一、关于“嫡长子继承制”众所周知,古代帝王传...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刘娥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请听我详细道来。刘娥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刘延庆曾在五代十国的后汉政权出任右骁卫大将军之职,她的老爹刘通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曾出任四川嘉州(现今四川乐山)刺史...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张苞的去世对西蜀意味着什么,诸葛亮听闻其死讯为何吐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可以说是寄托了诸葛亮绝大部分寄托的武将。后蜀时期,之前征战的五虎将几乎消亡殆尽西蜀前期的五虎上将,除了阵亡病死的,当时只有一个年迈的赵子龙,而除了赵云...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对顺治帝为啥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奇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帝虽然不是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在位时期也没有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但是他却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而伴随着他的入关,爱新觉罗一族也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统治者。而通...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思想家、历史学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度还被现代人改编成了儿歌。故事里的有两个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司马光,一个是被救的孩童。没错,司马光就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不过比起他所写的这本史书而言,可能很多人更为熟悉的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