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季兰是谁?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0)100

李季兰是中唐时期重要的一位女诗人,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李季兰名冶,浙江湖州人,大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幼年时期的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这表明李季兰不但是一个典型的多才多艺美少女,深受才子名士的赏识,还是一个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的贤淑女子,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

只是李季兰从小就是一个假小子,性情调皮,喜欢疯跳打闹,很少有安静庄重的时候。长大后的李季兰天资聪颖,面容姣好,其诗词功力也日渐成熟。

这样一位佳人,自然成了众多子弟竞相追逐的目标。不甘深闺寂寞生活的李季兰,也乐得和他们游荡调笑,聚合欢宴,逞口舌,斗机智,逍遥度日。

李季兰是谁?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父母知道爱女禀性难移,害怕她一旦惹出是非,败坏李家门风,就草率地选了一富家子弟,将李季兰嫁了过去。

新婚伊始,夫妇俩倒还相敬如宾,其乐融融。

但其丈夫本非良家子弟,仗着家境殷实,整日里游手好闲,拈花惹草,游走于花街柳巷,沉湎于茶坊酒肆,渐渐地把李季兰抛诸脑后。个性浪漫的李季兰自然耐不住寂寞,频繁与昔日好友幽会叙旧,导致婆家一纸休书,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姻缘。

(古人画的李季兰)

回到娘家的李季兰,随后进入道观,成了一名女冠。没想到,这样反倒挣脱了家人的束缚,让她如鱼得水,逍遥快活。一袭道袍根本掩盖不住李季兰的清丽脱俗和一身才气。精辞赋,通音律,绝美色,这样的李季兰,纵使遁入道观,也让风流才子们蜂拥而至,流连忘返。

这样的生活,也正是李季兰所需要的。她游走于才俊文士之间,吟诗作赋,抚琴弹唱,把个道观生活过得歌舞宛转,流光溢彩。

一次诗友聚会,李季兰不知从何得知,专程前来赴会的诗人刘长卿患有“阴重之疾(疝气)”,遂用陶渊明的诗开涮道:“山气日夕佳?”

刘长卿自然不甘示弱,回敬一句“众鸟欣有托”。

众人击案叫绝,笑得前仰后合。

李季兰不但和诗友们口无遮拦,还对自己倾慕的男子主动表白。有一位名叫皎然的僧人,满腹经纶,潇洒俊美。李季兰春心萌动,对他产生了一片相思痴情。于是,李季兰送上了一首表白心迹的诗:“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偏巧皎然定力深厚,不为所动,回诗一首婉言谢绝:“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不知狂放的李季兰看到此诗后,作何感想。

(唐玄宗画像)

就这样,自由洒脱的李季兰,随遇而安,任性而为,在道观里寄情诗词歌赋,逍遥快活。

李季兰是谁?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终于,李季兰的名声,传到了深宫之中唐玄宗的耳朵里,同样风流而好奇的唐玄宗,迫不及待地召见了她。此时的李季兰早已不再年轻,但“不以迟暮,亦一俊媪”。唐玄宗龙心大悦,赏赐颇丰。

但李季兰似乎对深宫大院里闲适而安逸的生活不太习惯,请辞出宫回观,唐玄宗准请,并再次厚赏了她。

晚年的李季兰不幸遭遇安史之乱,玄宗退位,历经肃宗、代宗两朝之后,德宗即位。建中四年,泾原士兵哗变,德宗被迫仓皇出逃,曾任泾原节度使的朱泚正闲居长安,被拥为皇帝,改国号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

为了粉饰太平并标榜自己,朱泚四处征召京城内的名士作赋献诗,为自己歌功颂德。因李季兰名重一时,自然在召之列。也许是迫于朱泚的 *** ,李季兰随后写了几首诗歌呈献朱泚,没想到,这几首诗竟成了她的催命符。

德宗终于缓过劲来,重新夺回了长安,听说李季兰曾给朱泚献诗,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召她至殿前责问。李季兰一再表白,但狂怒的德宗呵斥她道:“你怎么不学严巨川,写‘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呢?”于是下旨“扑杀”。

可怜李季兰已是垂暮之年,竟惨遭乱棍打死。一代风流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2139.html

“李季兰是谁?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如果采用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能够成功吗

诸葛亮如果采用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能够成功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如果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北伐能成功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主政蜀汉北伐曹魏的时候,魏延曾提出了一个谋略。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自己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雍正下令处死时,年羹尧为何没有求饶?

雍正下令处死时,年羹尧为何没有求饶?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雍正的话来说,他和年羹尧是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是要彰显给朝堂与后世的。可是雍正才继位第三年,年羹尧就被革职削爵,又给他列出重罪92条,让他在“狱中自裁”。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年羹尧本向雍正低头告饶的记载。那么,年羹尧为...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谋反可是大罪,一旦被抓住,那肯定是必死无疑的,那么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当时是汉明帝刘庄继位,因为地位不够稳定,所以有很多兄弟都觊觎他的皇位。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很多朝代都出现过这样的状态,其中他的弟弟刘荆当时想要和大哥一...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对三国演义中只会哭的刘备,历史上,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在平黄巾军表现还算可以外,后来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直到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有所改观。所以很多人对刘备的感觉,就是除了会哭之外没什么大本事,甚至有人还戏称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还不知道:雍正为何将亲儿子弘时幽禁致死?他比乾隆真的差太多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清朝历代皇长子,都非常难做,除了那些早年夭折的,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说康熙的长子胤禔被幽禁致死,雍正实际的长子弘时也被削除宗籍,乾隆的长子永璜也被训斥早逝,道光的长子奕纬更是传...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同母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最毒妇人心”也许表述欠妥,但这句话用在武则天身上还是比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单就武则天赐死长孙无忌这件事来看,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长孙无忌也是自食恶果、宿命所归。细分析这个问题,还要先从唐高宗李治说起。三个维度来探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