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0)102

说起仓慈,也许大家会比较陌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东汉太和六年(232年)的一个冬天的午后,在西方的一个西域小国,一个小男孩莫多娄在大雪中一路狂奔,还没进家门就大喊道:“爹,郡守去世了!”

“真的吗?”莫多娄的父亲从屋里一步就跨了出来,惊讶万分。

“是的,爹。”莫多娄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擦着泪眼。

莫多娄的父亲顿时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他转身拿起一把弯刀,毫不犹豫地连续两下,划破了左右脸,瞬间,血从划破的皮肤中冒了出来。然后,他面对敦煌的方向,长跪不起。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以刀画面,以明血诚”。

莫多娄的父亲何以至此呢?其实孩子本不知道个中缘由。原来,孩子的父亲是一名商人,父母年迈多病,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他往返于西域与敦煌之间的生意维持。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7年前,莫多娄的父亲和同族几个商人带着自家更好的皮毛上路了,刚刚进入敦煌地界,就被几个当地恶人团团围住,他们转眼就把商人们几百里风餐露宿背来的皮毛一抢而空,还将他们打得遍体鳞伤。几个人欲哭无泪,连回去的盘缠都没有了,而且他们人生地不熟,无路可走。最后,他们只好沦为乞丐,被打骂,被 *** ,最后遇到族人,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5年前,也就是东汉太和元年(227年)起,他和他的同伴们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待遇,因为这一年朝廷委派仓慈任敦煌郡太守。

二、仓慈:战乱时期的好官、清官

说起仓慈,也许大家会比较陌生。他是三国时候的人物,他没有刘关张的威名远扬,也没有孔明凤雏的绝技江湖,但在三国人物谱上他也是精彩一笔。《三国志》卷16有对他的详细记载。仓慈时期正是三国曹操在淮南屯田时期。

《仓慈传》:“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兹为绥集都尉。”

黄巾军起义之后,三国时代大幕正式拉开。此时各路英雄悉数登上三国历史舞台。最为有名的当属魏、蜀、吴三国不在话下。敦煌位于西部边陲,常年兵荒马乱,与内地基本隔绝,朝廷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委派过太守了。导致地区大姓的家族长期以来飞扬跋扈,习以为常,甚至没有朝廷、官府的意识。

仓慈在曹魏集团统一北方以后,被曹操派去任敦煌太守。要知道,敦煌本来就是边陲之地,加上三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自然“天高皇帝远”,各路豪强、地主豪绅都聚集在此地,猖獗异常,而且一度中断了本来就较为冷清的“丝绸之路”。仓慈此去乃是临危受命。

之所以委派仓慈到这个地方来任职,是不是有特殊用意呢,还是非他能治理好这块蛮夷之地呢。没错,他是一代廉官,最主要的是他体恤民情、体察民意,还有一套治理手段。仓慈到任以后,他首先匡正制度,抑制豪族,减轻赋税,扶贫济困,二十几年没有得到过阳光雨露的百姓,无不拍手称赞。

三、不畏豪强,励精图治

三国出个仓慈,就像大宋出了一个包青天。二者在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上颇为相像,而且仓慈还肩负着铲除影响边陲不安定隐患的任务。所以二者相比较而言,仓慈在治理边患上,还是有突出贡献的。

仓慈从曹操屯田期间,到后来任长安令,再到敦煌任太守,他所到之处,都深受百姓爱戴。尤其在任敦煌太守期间,由于当地百姓长期遭受地方豪强的打压,农民没有土地耕种,而且还要缴纳苛刻的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候,仓慈用他强硬的手段,或收复、或力克、或招降等措施,让当地地主豪强闻风丧胆。因为仓慈,稳定了边陲,也因为仓慈,丝绸之路又变得繁荣起来。仓慈此举深受当地百姓欢迎,也奠定了仓慈的人缘基础。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但匡扶正义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仓慈上任当年遇刺三次,两次有惊无险,一次险些丧命。刺伤仓慈的刺客正是敦煌地区更大的家族——令狐家族派出的。而且令狐家族放出狠话:想活命,就滚出敦煌。

仓慈毫不畏惧,依然坚持到底,即便是险些丧命,也没有丝毫要退缩的想法。很快,百姓对仓慈的政策一呼百应,视仓慈为亲人。而仓慈对这些恶势力是既打压,又拉拢。在清楚地知道是令狐家族犯上作乱的情况下,依然留给令狐家族后路。很快,令狐家族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当面向仓慈表示:“只要大人有需要,我令狐家族定当全力支持,肝脑涂地!”

四、殚精竭虑,心系百姓

现如今常能听到一句民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必须造福一方。在仓慈身上,我们就能恰如其分地找到这一点。

历史上不乏好官、清官。但想仓慈这样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仍然不为强权所动,用他那刚毅如铁的性格,替老百姓伸张正义,所以他的出场,在三国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人物。仓慈不是想着在夹缝中生存,不是想着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而是始终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人物,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可多得的忠臣、将才。仓慈卒于任上,足见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国家的殚精竭虑,对百姓的心系于心。我们当下都在讲“初心”,也许这就是仓慈的初心罢。

在他去世的时候,百姓伤感至极,就连西域人士都自发聚集起来,以追思仓慈,甚至有的人还在脸上划出血痕,以示血诚,足见人们对仓慈的爱戴,足见他的英明威震三国而不输他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2190.html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曹操临死前留下四大后手 司马懿篡权为什么还是成功了

曹操临死前留下四大后手 司马懿篡权为什么还是成功了

曹操临终前留下四大后手,为何仍然防不住司马懿篡权?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到曹操,的确是一代枭雄,思虑谋略当世一流。当他发现司马懿鹰视狼顾的特质后,心中就产生了诸多猜忌,生怕自己去世之后无人能镇住他。为此,曹操临终前留下四大后手以防司马懿,但为何仍然让司马懿篡权成功了呢?曹操的第...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手下超一流猛将,单论武力,高出其余诸将一个档次,比如两夏侯和二张等人,那么,典韦和许褚究竟谁更强一些呢?其实,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究竟谁更胜一筹?按追随曹操的先后顺序来说,典韦最先,典韦在曹操阵营,确实表现...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当时,交战双方,关羽取胜,于禁被俘,庞德被杀,于禁所督七军三万多人全军覆没。关羽取得辉煌胜利,威震华夏,曹操吓得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问题是,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于禁不会统兵打仗吗?...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派了张敞等很多大臣去监督刘贺。当张敞把刘贺的日常作为报告给汉宣帝以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上由此知贺不足忌。”也就是说,汉宣帝认为刘贺昏庸无比,胸无大志,因此完全不值得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刘璋扎根益州又坐拥十万人 刘璋为什么还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

刘璋扎根益州又坐拥十万人 刘璋为什么还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

还不知道:刘璋坐拥蜀地十万兵马,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的天下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诸侯们在同一舞台上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导致古今中外无数人对那段历史喜爱有加。在汉末诸侯中,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十分特殊。他们早在天...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说起明朝的于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谦之死,乃是明朝政治潜规则使然,更是于谦作为官场边缘化、信奉儒家文化而导致的孤立和格格不入,最终,明朝第一国士冤死于刀下。一、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公元1449年,在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