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2)121

李亨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皇后杨氏生的第三个儿子,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唐朝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改年号为至德元年,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李亨称帝时,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退位,也没有诏书许可李亨称帝,也就是说,李亨是无视了李隆基,擅自强行登基称帝。

这一切都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逃出长安的皇帝和太子因为抗敌路线的分歧和权力之争,在逃出长安后没多久就分道扬镳了。

李隆基逃亡蜀地避难,李亨坚持在关中附近抵抗叛军,也借此脱离了李隆基的控制。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并且,因为“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在李隆基的纵容下爆发的,很多受到损失的朝臣和权贵也对李隆基不满,这给了李亨自立的基础和勇气。

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皇家父子的感情本就不怎么好,皇家无亲情,李隆基杀继承人也是杀过的,猜忌李亨甚至一度有废掉他的心思也是有史记载的。

这对皇家父子与其说是父子关系,还不如说是政敌关系更贴切一些。

因此,李亨在灵武登基后,他跟李隆基之间如何相处是双方都头疼的事,全天下人也都看着。

毕竟一个是前任皇帝,一个是现任皇帝,虽然朝臣大多知道两人的关系不和睦,可皇帝到底是天下人的表率,两人也无法真的公开恶语相向。

更何况,在中国历史上,自汉朝起,历代王朝都以孝道为先,以此教化百姓,新皇帝李亨至少在明面上,要对父亲李隆基保持恭敬的态度。

而李隆基在知道李亨登基后,即便恼羞成怒,也只能无可奈何。

“安史之乱”的爆发,可以说把这位造就了“开元盛世”的皇帝的威望都打没了,躲在蜀地的李隆基,已经无力掌控一切。

李隆基跑到成都时,身边只有“扈从官吏军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而已。”

而李亨在灵武,却是兵强马壮,“郭子仪等将兵五万自河北至灵武,灵武军威始盛。”

所以,在获知李亨于灵武称帝后,李隆基还是妥协了,被迫承认了李亨这个新皇帝,并自认是太上皇。

当然,李隆基也不是没有反击,即使这个反击很软弱无力。

他在承认李亨为新皇帝的册命中,要求李亨要收复长安和洛阳,他才会彻底退隐,《旧唐书·玄宗本纪》中记载:

“朕称太上皇,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奏朕知。候克复两京,朕当怡神姑射,偃息大庭。”

但仅一年后,在李亨、郭子仪等指挥下的唐朝军队就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李隆基必须践行承诺了。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李亨还都长安,并派人去请李隆基回京。

十一月,李隆基回到关中,即便再不情愿,他也要跟儿子李亨做个了断。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于是,李亨和李隆基这对父子,在天下人面前演了一段父慈子孝的大剧。

不过,在演绎父慈子孝前,李亨还是要把危险先消除,他对李隆基相当不放心。

当李隆基的御驾走到凤翔的时候,李亨派去接他的兵就到了。

李亨不但派去的兵是李隆基护卫的五倍之多,还要求李隆基的护卫把兵器都留在凤翔府库,不准随身携带,《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中记载:

上皇至凤翔,从兵六百馀人,上皇命悉以甲兵输郡库。上发精骑三千奉迎。

野史《高力士外传》中也记载:

十二月至凤翔,被贼臣李辅国诏外随驾甲仗。上皇曰:“临至王城,何用此物。”悉令收付所由。

由此可见,李亨对李隆基的警惕性和猜忌有多重,人可以回来,武器不能带回来,哪怕李隆基身边只有数百人。

消除了李隆基身边最后的武装力量后,李亨才大摇大摆的到咸阳望贤宫亲自迎接李隆基。

然后,父子两人在咸阳百姓面前将一出父慈子孝演绎到了极致。

李亨见到李隆基后,早早下马跪拜,然后抱着李隆基的脚痛哭,“上捧上皇足,呜咽不自胜”。

李隆基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黄袍,亲自批在李亨身上,李亨推辞一番,李隆基坚持,以这种形式正式完成皇位交接。

史书记载,现场百姓看到后,无不深受感动,“父老在仗外,欢呼且拜”,并表示“臣等今日复睹二圣相见,死无恨矣!”

随后,李亨亲自扶李隆基进望贤宫,坚持请李隆基位居正座,吃饭时,李亨先品尝菜肴后,才进献给李隆基享用。

第二天,李亨又亲自护送李隆基回长安,先帮李隆基试马,等李隆基上马后,又亲自牵马而行,在李隆基制止后,又上马为李隆基引路,还不敢走在其正面。

以至于李隆基也不得不表态,以前的日子白过了,当皇帝哪有当太上皇舒坦?“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

如此一番谦让和孝顺,李亨终于把李隆基接回长安。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这也是李亨和李隆基父子之间最后的和谐了,李隆基回到长安后,过得并不好。

李隆基先是被李亨的亲信宦官李辅国逼迫更换住处,然后,他身边的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等,也都被李辅国赶离。

甚至于,李隆基想给死去的杨贵妃换个安葬地都被李辅国阳奉阴违。

李辅国的行为,李亨能不知道?显然,李亨在局势完全稳定后,开始报复父亲了,这对父子之间的父慈子孝仅限于政治需要。

不知道幂幂之中是否有天意,这对互相防备极深的父子,差不多同时死去。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隆基病逝,当时,李亨也已经病危,在李隆基死去十多天后,李亨病逝,至此,这对父子的恩怨算是彻底告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2686.html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魏延作为一个强悍的大将 诸葛亮为何不喜欢魏延

魏延作为一个强悍的大将 诸葛亮为何不喜欢魏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何不喜欢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中期,最重要的大将就是魏延,没有之一!魏延拥有超凡脱俗的胆略和自信,是从刘备期间就开始独当一面的战将!有些人认为,魏延的能力不在五虎上将之下。但是,这么一个强悍的大将,诸葛亮却始终不喜欢他。甚至在魏延...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还不知道: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真是虚伪人渣,还是被人故意抹黑的真君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392年),字元达,小字佛大,太原晋阳人,汉族。东晋大臣,中书令王坦之的儿子,右仆射王国宝的弟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凭借太原王氏的门荫入仕,累迁吏部郎中,出任骠骑长史,有宠于执政司马道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出任使持节、建武将军、都督荆益宁...

孙策和周瑜死后大小乔就守寡了 她们后面去了什么地方

孙策和周瑜死后大小乔就守寡了 她们后面去了什么地方

对大乔和小乔在三国守寡后的私生活,在孙策和周瑜死后,她们二人去哪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所谓薄命,自古有两种解释,一是短命,二是苦命,在中国古代。这样一帮穷困潦倒的女人,人数非常多,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苦不堪言。说起生活中的苦难,就不得不提到江南二桥。他们是历史上著...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夏侯玄在魏、晋之世咸有重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夏侯玄是魏晋禅代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和曹家、司马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懿对他青睐有加,司马师却执意要杀死他,司马昭流着泪为他求情。但司马师还是心狠手辣的诛杀了夏侯玄并夷三族。名重天下的大名士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