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欧阳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华如何?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1)111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四岁时父亲病逝后,欧阳修与母亲寄居在随州叔叔家。叔叔家经济窘迫,童年的成长环境十分艰苦。欧阳修自幼好学,家中没有什么藏书,就到别人家借书来抄,常常书还没抄完,已经基本能背诵了。叔叔安慰他母亲说:孩子如此聪明好学,一定能光耀门楣,扬名天下。

1023年,十七岁的欧阳修之一次参加乡试,由于在使用官方指定的韵律方面出了问题意外落选。他没有灰心丧气,回家继续努力学习,三年后终于过了乡试。但次年进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贡生考试又落选了。按照当时的规矩,回乡参加考试必须从乡试重新开始,这意味着前几年的时光白白浪费了。

欧阳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华如何?

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问题,那就是钻考生录取上存在地区差异的空子,凭关系或金钱到录取比例相对高的城市去报名参加考试。说直白一点,就是当“考试移民”。这办法在古代就称之为“科举移民”吧。他发现有考生在当官父亲的运作下,“报名地”从以前的常住地转到开封去参加乡试,并顺利地通过了以后的试和殿试。可叹的是欧阳修既没有“权势”也没有“财势”,只能望洋兴叹。但他没有像有些文人那样破罐子破摔,到青楼歌馆去混日子。到了这一年的深秋,他带着些许失意离开京城外出游学。

欧阳修途经云梦时,专程到当时在汉阳军任职的胥偃家去拜访。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人氏,是当时的文坛名人,心胸宽厚,慧眼识才,一下子就把欧阳修瞧上了眼,将其留在自己身边,还不时带着他去拜访文坛的知名人物。1029年春,在胥偃的保举下,欧阳修获得了在国子监参考的机会,考取了第十四名。当时的主考官晏殊若干年后曾说,欧阳修文章写得好,但当年的锋芒太露了,几位考官一致同意给他低一点的排名,以便挫挫他的锐气,使他以后成就大才。

考取进士后,他被派到洛阳去做官。如果说后来当了他岳父的胥偃是自己生命中是遇到的之一个贵人,那么在洛阳任职的直接领导钱惟演则是他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的第七子,北宋大臣,“西昆体”的骨干诗人,钱惟演很少让欧阳修干琐碎的行政事务,使他有不少闲暇时间与梅尧臣、尹洙等文友一起切磋诗文,这为他以后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日久天长欧阳修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上也受到了钱惟演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醉”与“不醉”都恰到好处

1045年庆历新政失败,年近四十的欧阳修为范仲淹等人辩护被贬到了滁州任职。欧阳修天性旷达,非常看得开,对他来说,有酒有山水,在那里当官都一样。

滁州的山水是美丽的,唐代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就留下了著名的山水诗《滁州西涧》,两百多年后欧阳修来了,忙完公务,撰写作品之余,带上酒出门去寻山访水,找好友谈论经和道。“朝而往,暮而归”,这样的日子真的很美哦。即使在夏天,欧阳修组织大家在荷塘边击鼓传花做游戏,也仍离不开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是他的《醉翁亭记》中的名句。在北宋词坛上,欧阳修可以说是最喜欢饮酒的一个人。据笔者分析史料,欧阳修对于饮酒能够高水平地掌握好哲学上所说的“度”,恰到好处地介于“醉”与“不醉”之间,虽然无力改变烦恼但可以喝点酒来淡化它,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欧阳修的智慧。

1048年欧阳修调任扬州,他的属下和滁州老百姓来送他,他和大家一起同饮告别酒,写的《别滁》诗云: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意思就是说:演奏越是动听,越容易催人泪下,舍不得别离,像平时一样喝点酒可以,不要弹奏乐器让情绪失控。

(三)饮水思源当好伯乐

欧阳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华如何?

欧阳修年青时,因有胥偃、钱惟演等前辈的赏识和推举,才得以脱颖而出,令他对“知遇”两字感触很深。欧阳修饮水思源,做了官且在文坛有地位后,当起了为后辈搭桥铺路的伯乐。

1057年礼部贡生主考官欧阳修,发现了一份卷子极富才学,文风清新洒脱。当时的正规考试卷子都是匿名的,他估计是自己门生曾巩的卷子,为了避嫌,给这份卷子评了第二名。张榜时才发现这份卷子是苏轼作的。欧阳修对这位比自己小30岁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作出了“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的预言,以后果然如此。

除了口头夸奖,欧阳修还做到了外举不避疏,内举不避亲,对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吕大均、包拯、韩琦、司马光等有真才实学的后生都大加赞美、竭力推荐,使这些默默无闻的后辈最终崭露头角,日后成长为文匠巨匠、旷世大儒或历史名臣。

欧阳修一生都严谨治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老年时还常常将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拿出来修改。夫人心疼地劝他,你不是小孩子了,还担心先生骂你吗?欧阳修说:不怕先生骂,就怕后生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275.html

“欧阳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华如何?” 的相关文章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过一大批铁骨铮铮的真英雄,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汉文帝时期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有一次汉景帝...

关羽如果在华容道杀了曹操 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关羽如果在华容道杀了曹操 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对在华容道上,关羽若真杀了曹操会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罗贯中先生所写的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笔下的人物都一一赋予了各自的灵魂。每个人物都被罗贯中先生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写得非常的生动。其中有着一件让大家有点争议的情节,那便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逃亡华容道,此...

霍峻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他的实力如何?

霍峻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他的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手下大将,最有名的当属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和魏延了,这几位大将能征善战,勇猛过人,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除了这几位名将之外,还有一位大将,也非常厉害,他曾率几百人,打败敌军一万多人,以一当百,还斩杀了敌军主帅,可以说...

诸葛亮有能力废刘禅吗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废掉刘禅

诸葛亮有能力废刘禅吗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废掉刘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不废刘禅,这三点注定他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中刘备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刘备泣曰:“君才十倍曹...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对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什么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结束三国时期混乱纷争局面的,是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政权。不管司马懿当时受到多少人的讨厌,但三国时期的混乱年代实在是持续了太久,民间生活的百姓管不了谁做皇帝只知道自己希望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生产生活...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要说昏君,明熹宗朱由校不仅榜上有名,还很";奇葩";,人生经历也称得上";神奇";,不妨说道说道。一、";咸鱼翻身";的庶长子原来他是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的庶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