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1)101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吴国大夫,他一生经历也是颇具传奇性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王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位后,伍子胥辅佐他打败了越国,报了阖闾被射杀的“一箭之仇”。但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功臣最终却不得善终,吴王夫差赐给他一把宝剑,名字叫做“属镂”,并派出使者监督他自杀。那么,这样一位历史功臣,夫差为何要赐死于他呢?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是,吴王夫差偏听偏信而且怕伍子胥拥兵自重,所以才杀了伍子胥。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一、两朝元老伍子胥

历史上对伍子胥的评价是奇才。伍子胥不但善于军事指挥,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上,都为吴国解决了诸多问题,例如他率众开挖了历史上之一条人工运河胥江;首建姑苏城,另外,他大兴水利建设,对吴国生产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谓老臣忧国、兴国之典范。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但其父因楚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而遭受牵连,结果父兄被杀,伍子胥为了避难,只身逃亡吴国。伍子胥对楚平王也恨之入骨,也为伍子胥后来“掘墓鞭尸”埋下伏笔。由于伍子胥的功高盖世,深得吴王阖闾和后来即位的吴王夫差的喜爱,也为这位老臣的作为深感欣慰。

二、功高震主伍子胥

伍子胥在吴国,深受吴王阖闾倚重,曾多次带兵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自古以来,文臣武将在朝堂上的表现,君王都会时刻关注,怕文臣密谋合议,怕武将拥兵自重,作为一国之君,不得不在权力制衡上“费心思”。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周朝实行的分封制,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故意削弱和分散王公大臣的权力。所以对于功高盖主的王公大臣,这些皇帝们不得不考虑这些人带给皇室的安全隐患。如果他们振臂一呼、起兵造反,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君王有时候也不得不擦亮眼睛看清金銮殿下每位臣子的内心世界。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伍子胥会是这样拥兵自重、起兵造反之人吗,在夫差看来,也不得不防,必要时不得不除也不一定。但翻开后来的历史我们知道,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伍子胥根本没有拥兵自重的意思,说到底还是吴王听信小人谗言而致。

三、偏听偏信的吴王夫差

在夫差即位以后,伍子胥一开始受到重用,夫差也像对待长辈一样对待伍子胥。两人在对待越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越国被打败以后,通过太宰伯噽向吴国讲和,伍子胥却劝夫差占有越国。最终,夫差听从了伯噽的话赦免了越国。过了五年,夫差听说齐国的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想出兵北上。伍子胥却认为,越国的存在就是吴国的心头之患,越国不除,吴国就不能放心北上。两人的政治分歧进一步扩大。夫差并没有听伍子胥的话,还是北上攻打齐国。结果吴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国,顺带着震慑了邹国和鲁国。这样,伍子胥在夫差心中的地位就显得不再重要了。

要说在攻打齐国的问题上,还不足以引起夫差的猜疑,但另外一件事,可以说是伍子胥在“自掘坟墓”,由于自己的做法欠妥当,最终给自己酿成惨剧。

前文有述,伍子胥是从母国楚国逃难到吴国,在奸佞小人伯噽的谗言下,吴王偏听偏信,认为伍子胥就是一个不忠于君父的耻辱之人,这样的人始终是个祸患,不除掉就会对自己这个君主不利。这就是伯噽的奸计能够得逞的原因所在。而且伍子胥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鲍氏处,尽管他并不是想背叛吴国,可是他的这种行为却给人落下了口实,成为他人谗言攻击的靶子。伍子胥的这种做法尽管是对未来退路着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算不上是明智之举,只能给后人留下借鉴的教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283.html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隆基为何不念旧情放过上官婉儿?

李隆基为何不念旧情放过上官婉儿?

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亦称唐明皇。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隆元年(710年),唐中宗李显暴毙,韦后欲效仿武则天摄政夺权。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自然不允许李唐政权落在韦后之手,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党羽。随后,李隆基不顾宰...

历史上张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品性如何?

历史上张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品性如何?

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谋士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张良的事迹,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智慧的化身。懂得功成身退,是汉初三杰唯一独善其身的,没有受到猜疑迫害。刘邦称赞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世评价颇高,被...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关羽都已经投降过曹操了 此事为何没有影响到关羽的声誉

关羽都已经投降过曹操了 此事为何没有影响到关羽的声誉

还不知道:关羽投降曹操是历史事实,但这件事对他并没有影响,这究竟为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关羽的一生中,他投降曹操是一桩让大家争议的公案。有人为此对关羽颇有微词,甚至在民间传说中对此也有体现。传说中关羽为了表白自己对刘备的忠心,他将刘备赐予的绿袍穿在曹操赐予的...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没有全部接手元朝的领土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没有全部接手元朝的领土

对朱元璋没有接手元朝的土地是因为没能力,还是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覆灭了元朝,开创了大明王朝,在当时的人看来算是“民族英雄”从大元手中解放了汉人,话说这在大元的天下中人是分种类的,而汉人几乎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那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何不彻底覆灭元朝呢...

后世对晏殊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晏殊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