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1)153

对赵光义到底比赵匡胤差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01相差12岁的兄弟

至今,对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哥俩,许多人都有个误会:认为岁数差不多。因为一些流传很广的野史就给人以这种印象,比如下面这个最著名的。

话说一天,陈抟老祖看到一位妇女,挑着两个孩子逃难。当时就一声惊呼:天啊,那是两条真龙。 并又来了两句诗:谁说当今无 *** ,两个皇帝一担挑。

真的假的?当然假的!咱别说赵匡胤的老爸好歹是官员,他老婆如何能挑着孩子逃难?就只说,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岁数。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而赵光义是公元939年,相差了12岁,如何一起跑到老妈肩挑的篮子里去?这明显不科学!

这个传说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后来,当赵光义夺了哥哥赵匡胤皇位后,为了坐稳便极力塑造自己牛逼闪闪的形象。潜台词是,既然哥哥是上天指定,我就不能沾点光吗?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02学霸和学渣

不过,无论赵光义怎么塑造自己形象,对有一点他却从来不回避,甚至还引以为傲。那就是:赵光义堪称是一位学霸,尤其跟赵匡胤这“学渣”一比,就更霸气的不得了!

据《宋史》哉,由于赵匡胤从小不爱读书,经常跟老师对着干,因此老爸赵弘殷就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赵光义身上。以至于有一次,他率军攻克淮南,却大肆收敛书籍,都给了赵光义。因此赵光义是典型的学霸。

这点在赵光义当了皇上后,也表现得很抢眼。比如他命人编纂《太平总类》后,无论多忙,也都抽时间读,并对劝他注意休息的臣子说:“我自幼读书,一日不读便无乐趣。你们这些臣子也应如此,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叫:开卷有益!

反观赵匡胤,却把学渣本色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次赵匡胤钦点状元,可他看见满篇的“之乎者也”就头大,于是下旨:“你们这俩学子打一架,摔一跤,谁赢了谁是状元!”

一位叫王嗣宗的人,二话不说就把还在发愣的对方给摔在地上。赵匡胤顿时大喜:“好,状元就是你啦!”

啥叫学霸,又啥叫学渣?对比一下赵光义和赵匡胤就都明白了。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03为何赵光义比不过赵匡胤?

但历史好玩就好玩在,学霸赵光义,却根本没法跟学渣赵匡胤相提并论。以至于连《宋史》都毫不客气的说: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既,要不是赵匡胤刚死,他就心急火燎改年号,留下弑君的嫌疑,要不是他害死亲弟弟,逼死亲侄子,嫂子(赵匡胤的皇后)死后不让出殡,多打几次胜仗等等,那赵光义该有多完美啊!

赵光义最终得到这种评价,简直惨不忍睹!那么赵光义到底比赵匡胤差在哪里?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并非每个学霸,都注定比学渣有出息。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赵光义的最终成功,是靠赵匡胤提携起来的,这点无争议。但问题也就发生在这里,赵光义虽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社会实践来修正。这一点,恰是赵匡胤的牛逼之处。

赵匡胤发迹前,当了几年的“游侠”,走遍山山水水,对现实理解的非常深刻,以至于这段经历,还产生出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如“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等等。可赵光义呢,小时候躲在老爸翅膀下读书,长大后又有哥哥为他撑腰,铺路。因此空有一肚子书本理论,却经不起实践检验。

如,赵匡胤晚年非要迁都,理由是:京都汴梁是四战之地,没天险为依托,必须要养活大量军队驻守保护,这不但有碍于民生,还极易发生问题。

可赵光义却引用书本上的话,来了一句“在德不在险”。由于有他挑头,那些利益网全在汴梁的大臣,也跟着起哄。赵匡胤只得作罢,并悲哀地补了一句:瞅着吧,若不迁都,百年后必出祸端。结果,一语中的!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这点也同样表现在赵光义的“雍熙北伐”之败上。由于他灭了北汉,决定赶走辽国,收服燕云十六州。至于依据,竟然是相信“契丹母寡子幼,群情不附”,根本就没总结之前的“高梁河受挫”那一战的教训。

对此,最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他老人家,在看《宋史》时曾一针见血的说:此人(赵光义)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赵光义缺乏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过于空想,当然说“过于浪漫”也对。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所以,学霸虽让人羡慕,但想真正有出息,就必须走出书本,跟现实相接触,不能用书本里的东西去生搬硬套!赵光义堪称这方面典型,站在“郭威、柴荣、赵匡胤”这三代牛人肩膀上,一手王炸,却未能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历史任务。

且为了掩饰失败,他随后便又逼死燕王赵德昭、贬死秦王赵廷美……最终赵光义算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后代。可赵宋对北方辽国的弱势之态,从此也就注定,几乎再无更改可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663.html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的相关文章

曹操手里的权力那么大 曹操为何到死都没有称帝

曹操手里的权力那么大 曹操为何到死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不称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因为前车有鉴啊!你看看王莽和袁术的下场多惨!袁术称帝后还是被曹老板亲自带兵剿灭的!曹操的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自己亲手树起扶汉的大旗,公然篡位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而且大汉王朝毕竟立国400年,...

屈突通:北周至唐朝名将,奉公正直,官民敬畏

屈突通:北周至唐朝名将,奉公正直,官民敬畏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大都...

巅峰时期刘备和巅峰的袁绍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强

巅峰时期刘备和巅峰的袁绍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强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巅峰刘备和巅峰袁绍,谁更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强呢...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都说朱元璋疑心很重,到底是真是假?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明朝开国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他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明初四大案”曾轰动全国,而因这四起案件受到诛杀、牵连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多万人。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他的亲外甥李...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三国时代,在东吴的职业人团队之中,张昭应该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悲情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内事不决问张昭”、“带投大哥”这些都是网络上调侃东吴重臣张昭的段子,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张昭似乎成了个没什么骨气的老头子。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张昭,远没...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丕已然贵为魏文帝,为何还是不放过弟弟曹植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曹丕还是饶了曹植。之所以一开始想除掉曹植,主要是由于曹植给自己带来的些许隐患。夺嫡,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最残酷的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