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3)123

陶谷,北宋大臣,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在距离开封仅二十公里处的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叛周称帝。

随即,赵匡胤在跟将士们约法三章之后,率部回师开封,后周灭亡,宋朝建立。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有如韩通、魏仁浦这样准备抵抗的后周臣子,但大多后周文武都是逆来顺受。

如宰相范质和王溥在得知大势已去后,也能接受现实,赵匡胤的政变基本是兵不血刃。

新朝即将建立,自然也有想抓住机会求上进的官员,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时后周的翰林学士承旨陶谷。

当时,赵匡胤逼迫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禅位,因事先准备不足,临到头发现没有禅位诏书。

但陶谷却从怀中拿出一份,帮助赵匡胤解决了这个难题,《宋史·陶谷传》中记载: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谷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

这显然是陶谷提前写好的,如果准备有诏书,他最多浪费了时间,但如果没有,他就立功了。

于是,赵匡胤顺利完成登基,陶谷立下大功。

这种行为,放在古代,就是劝进之功,在赵匡胤发动的政变中,陶谷的这个功劳仅次于在陈桥驿给赵匡胤披上黄袍的主谋们。

可陶谷的这次进献禅位诏书,却换来了“太祖甚薄之”的印象。

也就是说,赵匡胤接受了陶谷的好意,但对他这个人,却越发看不起。

赵匡胤对于后周来说,当然是叛臣,还是深受后周皇室隆恩的叛臣。

并且,在他准备起事时,也会刻意结交有意反叛后周的有异心分子,谁愿意跟着他叛周,都是他的好朋友,未来,好处大大的有。

可当他成事后,就是皇帝了,他马上会进入到皇帝的角色中去考虑问题。

诚然,如陶谷这样的官员,主动靠上来,有利于赵匡胤迅速稳定局面。

可这也意味着,如果哪天出现逼迫赵匡胤让位的政变出现,陶谷们同样会继续背叛。

当时可还是五代乱世,后周只是其中的某一个政权,即便换了国号,也暂时还只是割据政权,谁知道明天会怎样?

赵匡胤也无法保证自己一定能统一天下成功,或者能坐稳这个皇位,他更需要坚定一些的臣子来帮助自己。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陶谷的主动,反而暴露了他内在的不堪。

陶谷不献禅位诏书,前途没准有保证,哪怕熬资历也够,可献了诏书后,他的心愿却一辈子没能达成。

陶谷主动拍新朝和新帝的马屁,无非是想升官。

他在后周已经做到翰林学士承旨这样的高位,还曾兼任过吏部侍郎,仅凭翰林学士的职位,就是当然的未来宰相候选人。

所以,陶谷的目的是想有机会当宰相,他的资历、资格、职位都足够他当上宰相,只需要前进一小步就行。

赵匡胤也想换宰相,他在以宋代周后,虽然暂时没有变动前后周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的职位,可那是为了稳定,为了顺利接收后周的州郡、军队和财产。

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到底不是赵匡胤的自己人,在宋朝建立四年后,赵匡胤在朝政稳定后,就把他们罢免了。

此后,赵匡胤任命的宰相分别是赵普、薛居正、沈伦。

而对于有劝进之功,且本就是翰林学士承旨这样的宰相候选人的陶谷,赵匡胤从来就不考虑:“帝素薄之,选置宰辅,未尝及谷”。

赵普和沈伦都是赵匡胤还是后周大将时,就投奔过来的自己人,薛居正和陶谷一样,都是后周遗臣。

薛居正在后周时,资历和职位都不如陶谷,但他就能后来居上,成为宰相。

宋朝开国后,陶谷陆续从礼部尚书变成刑部尚书,再变成户部尚书,一直在六部尚书的职位上变动,赵匡胤就是不让他这个曾经的翰林学士承旨当宰相。

薛居正和陶谷相比,仅仅是赵匡胤发动政变时,啥都没干。

再举一个人的例子来比较陶谷,赵匡胤发动政变并回师开封后,有两个后周重臣试图反抗。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除了赵匡胤原本的政敌韩通外,还有一个是,后周宰相之一的魏仁浦。

他组织了部分朝臣反抗,但势单力薄,又没有军队帮助,因此反抗失败。

可赵匡胤没有博待他,让他继续担任宰相,后来罢免他时,也让他继续带着“守尚书右仆射”的职位。

不仅如此,赵匡胤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魏仁浦的儿子,跟他结成了亲家。

魏仁浦极力反对赵匡胤,表现出了忠臣的一面,于是,赵匡胤无比看重,陶谷及时献媚,却被赵匡胤鄙视。

由此可见,当皇帝的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或许,陶谷表现自己价值的时间提前了一些,在宋朝正式建立后,再想办法表现自己也许更好,就如薛居正。

陶谷生前走错一步棋,没能达成心愿,死后,他被追赠为右仆射,算是当上了宰相,可生前身后名,是彻底毁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909.html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国宝(350年~397年5月29日),字国宝,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时期宰相,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国宝品行不端,不受岳父谢安重用。凭借姻亲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门下。太元十年(385年),司马道子掌权之后,授秘书丞,...

长平之战廉颇都已经埋下战败的种子 后人为什么只骂赵括

长平之战廉颇都已经埋下战败的种子 后人为什么只骂赵括

长平之战中,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为何后世只骂赵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后期最令人瞩目的战役,非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莫属。在此战打响之前,山东六国仅有赵国能够在军事上与秦国一较高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也使得秦国东出、横扫六国再无太大...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对刘封的武功如何?刘备为什么要杀死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蜀汉第二代的年轻后辈,刘封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刘封的武艺如何呢?咱们来看一下他经历过的几次战斗。一、刘封首次展示武力,并非上阵厮杀,而是一次未遂的行刺。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一回中。回目:赵...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还不知道:若是单打独斗,三国中有多少人能战败张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英雄辈出,大家最喜欢的莫过于刘备的五虎上将。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刘关张三兄弟中,张飞虽然排在最末,并不就是说张飞的武力不如关羽。其实张飞的战斗力就和他的...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在民间,海瑞常常跟包拯并提,因为海瑞在明朝,也是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历经明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他为官一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朝中上下,对他的褒奖多于贬低。海瑞字汝贤,号刚峰,从他的号...

陈脩: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陈脩: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陈脩(?-229年),字号不详,庐江松滋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偏将军陈武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十九岁时,受到孙权召见,并加以奖励,治军有方,历任别部司马、校尉。追录功臣的后裔,受封都亭侯。东吴黄龙元年(229年),逝世。人物生平陈脩(?-229年),庐江松滋(今安徽...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曾月下追韩信,后来为何不帮韩信,反而为吕后谋划除掉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故事早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来说明,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因为萧何而青史留名,成为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同时,韩信的被杀也和萧何有直接的关系。...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