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后建立大顺政权。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明朝末年,自陕西而起的农民起义席卷明朝数省之地,天下大乱。
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转战和淘汰,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起义军序列中,最有声望的首脑。
本来,在此之前,后来推翻明朝的李自成,在农民起义军中的声望和实力是远远不如张献忠的。
至少在之一任闯王高迎祥死后,到崇祯十四年之前,这数年时间里,张献忠才是天下之一号反贼。
张献忠早在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时,起义军攻克凤阳后,就号称“古元真龙皇帝”,成为明朝朝廷及崇祯皇帝最愤恨的巨宼。
且在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张献忠在获得明朝赦免后,优待其人和其部军士的情况下,降而复叛,联络各支义军再举义旗,将起义推向新的 *** 。
这些行为,都让张献忠的声望远远超过李自成,自然,在明朝眼中,张献忠就是除辽东清军外的头号大敌。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崇祯皇帝派内阁辅臣杨嗣昌出京指挥剿匪时,也是专门叮嘱道:“张献忠曾经祖陵,决不可赦,其余剿抚互用。”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授予杨嗣昌招抚任何犯下大罪的农民起义军头目的权力,独张献忠不能赦免。
由此可知,张献忠当时的名气是一时无二。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张献忠利用官军防线的漏洞,“一日夜驰三百里”,攻陷湖广重镇襄阳,杀明亲藩襄王朱翊铭,再次为自己的声望添上了一枚重重的筹码。
但是,让张献忠意料不到的是,此时攻陷襄阳的他却被李自成反超了,天下之一号反贼也变成了李自成。
原因是,在张献忠偷袭襄阳成功的十多天前,李自成一举攻克中原重镇洛阳,杀崇祯皇帝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
一战惊天下,李自成瞬间反超张献忠,不但成为天下之一号反贼头目,也成为了各支农民起义军头目和将士眼中的英雄。
同样是攻克地区重要城镇,同样是杀死明朝藩王,为何张献忠攻陷襄阳的影响力就是不如李自成攻陷洛阳?
张献忠在襄阳城中获取的财富,少于李自成取自洛阳的财富,是原因之一。
这让李自成有了更多招兵买马的资源,实力能马上大大超过张献忠。
张献忠在襄阳城中杀掉的襄王朱翊铭,在地位上不如李自成在洛阳城中杀掉的福王朱常洵,也是原因之一。
毕竟,福王是血缘上跟崇祯皇帝最亲近的藩王。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张献忠攻陷襄阳的方式不如李自成攻陷洛阳的影响力大。
张献忠攻克襄阳,是采取偷袭的战术,襄阳城中守军不多,张献忠是捡漏成功。
《明史纪事本末·张献忠之乱》中记载:
贼走宣城,侦襄陽无备,简二十骑持符,伪为官兵。己酉夜,至城下,守者验符信启关。贼既入,即挥刀大呼杀门者,城中先伏贼百余俱起应之,纵火,光烛天。贼大队疾驰至,城中大乱,门洞开。庚戌昧爽,贼尽入城。
而李自成攻陷洛阳的战役,却是实实在在的用大军围攻,采取强攻的战术打下了这样一座重要的城池。
《明史纪事本末·李自成之乱》中记载:
李自成围河南府,福王募死士逆战,斩获颇多,贼引退。贼以大炮环攻城,城守严不动,及昏而退。总兵王绍禹兵有驰而呼于城上者,外亦呼而应之。绍禹兵即执副使王胤昌于城上,绍禹驰解之。诸军曰:“贼已在城下,即总镇其如我何!”挥刀杀守陴者数人,守陴者皆惊坠堞。贼缘堞而上,叛兵迎之,贼遂入。
李自成能攻陷洛阳城,虽然也有城中官军突然叛乱的原因,但毕竟是正面攻打成功。
同是天下重镇之一,张献忠靠偷袭,李自成靠强攻,硬实力上的差距马上就显露出来了。
因此,不论是在明朝官方眼中的威胁程度,还是在各支农民起义军头目眼中的声望,李自成都超过了张献忠。
在攻陷洛阳的战役中,李自成的部队还大量使用的火炮等重型武器,这也意味着,李自成部队的野战能力超过了张献忠的部队。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李自成凭此一战,就变成了天下之一号反贼,张献忠也只能屈居其后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李自成在攻陷洛阳后,信心大涨,不但敢于主动攻击别的大城池,还少有败绩,实力一直在壮大中。
张献忠却有胜有败,一度被明军左良玉部打得狼狈逃窜,迫不得已投奔李自成,还差点被李自成干掉,幸亏罗汝才帮忙才得以脱困。
《明史·流贼传》中记载:
良玉追击之信阳,大破之,降贼众数万。献忠伤股,乘夜东奔。。。。。。献忠遂投自成。自成以部曲遇之,不从。自成欲杀之,汝才谏曰:“留之使扰汉南,分官军兵力。”乃阴与献忠五百骑,使遁去。
张献忠自此之后,再也不敢跟李自成争锋,李自成北伐,他就南下,绝不敢再跟李自成的部队靠近,避免被李自成吞并。
双方之间的实力以及声望的差距,全在李自成攻陷洛阳城后拉开了,各支小股农民起义军也更愿意投靠和依附于李自成。
张献忠后来为自己寻找的根基之地,只能是偏居一隅的四川,而李自成却一路开挂,开启了灭亡明朝的争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