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2)101

对为何雍正非要和年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雍正皇帝去世后非要和年妃葬在一块,就连她诞下的皇子也享受特殊待遇,取名都不按弘字辈,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两人因一场政治婚姻相遇,却不料得到一生更爱,年妃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可惜都早夭了,雍正破例为年妃做了哪些事呢?死后如愿合葬在一起了吗?今天带大家走近清朝雍正年间,看看雍正和年妃之间的爱情,他们死后当然合葬在了一起,雍正因此费了好大的功夫,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后宫之主皇后,才能陪葬于帝陵,即使是皇贵妃也是没有资格的。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年妃更高也就是皇贵妃,再加上后期年家出现了一些状况,她便更没有资格陪葬帝陵了,但雍正为了年妃,硬是打破了清朝这个规定,为了能和年妃合葬,在继位后雍正就开始筹划了,他坐上皇位后,将弟弟胤祥死去的亲生母亲敏妃敬为皇贵妃,然后将其亲迁进了父皇康熙的帝陵,雍正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开一个先例,将来自己和年妃合葬就能名正言顺了。他的帝陵修建好后就命人将年妃的棺椁抬了进去,雍正快要驾崩时前,他便向四子弘历叮嘱好一切,定要将他和年氏合葬于泰陵,等到雍正驾崩后,四子弘历也遵照父皇生前的旨意,将两人合葬在一起,雍正真正安心于地下。

他为年妃做这么多,其实都是因为爱的太深了,在爆火的《甄嬛传》中年妃的形象既嚣张又跋扈,要真是这样的性格,又怎能陪葬于帝陵,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年妃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样。她不仅温柔体贴,还端庄有礼,是雍正一生中更爱的女人,历史上没有关于她名字的记载,只是称呼她为年妃或者年氏,因为雍正太过宠爱年氏,很快便将她升为了贵妃。后来她生病,为了冲冲喜,直接将其晋升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之下,可见雍正对她的喜爱,年妃在雍正还没继位前就嫁给了他。她是因为什么契机嫁给了雍正,当时年妃的哥哥年羹尧在朝中势头正盛,他不光能力强,为人还非常谦逊,办事非常靠谱,康熙皇帝很是看好他,他很想拉拢这位大臣,更好的办法就是与之结亲,于是在公元1711年,康熙皇帝做主将年羹尧的妹妹赐婚给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年羹尧的妹妹嫁给雍正后,为何是侧福晋呢?

因为当时的雍正已经33岁了,他在十多岁的时候,康熙皇帝已经给他赐婚了。正福晋是朝中大臣费扬古的爱女,雍正坐上皇位后,她被册封为皇后掌管后宫,所以年氏嫁给雍正后只能做侧福晋了,虽然不是正福晋,但年氏在王府中很有话语权,因为年家汉军旗的地位很高,加之康熙皇帝很看好年羹尧,除了年氏这位侧福晋,其实雍正当时还有一位侧福晋李氏,就是后来的齐妃,她也是三阿哥的生母,没娶年氏的时候,雍正最宠爱的就是李氏了,他还有一位侍妾钮钴禄氏,也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侍妾的地位自然不如福晋,当年氏嫁入雍亲王府后,虽然早几年没有为雍正生下儿子还是压过侧福晋李氏,和生下儿子的钮钴禄氏一头,而且年氏进府后,曾经受宠的李氏慢慢被冷落了,风头全被年氏抢走了,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对正福晋乌拉那拉氏没有宠爱一说,他们多的是敬重,就是打伙过日子,根本没有爱情可言。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就行了,年氏嫁过来后,曾经宠爱的女子都被淡忘了,因为雍正找到了真爱就是年氏,嫁给雍正的12年里,年氏被受宠爱,为雍正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他的福晋和侍妾在这12年里没有为雍正生下一儿半女,可见雍正有多宠爱年氏,让雍正想不起其他女人。年氏自幼身体不好,这样更激起了雍正的保护欲,对年氏独一份的宠爱。雍正坐上皇位后依旧没有改变,因为年氏的身份地位,他直接就册封为了贵妃,位居贵妃是有一定条件的,出生的家族必须是三旗及以上,但年氏出生于镶白旗,是五旗等级,所以年氏没有资格位居贵妃之位,可雍正就要册封她为贵妃。

因为此事他专门将年家抬为了镶黄旗,是八旗中更高的等级。这下看谁敢反对,有这样待遇的也就只有年氏了,她被册封为贵妃后被称呼为年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康熙皇帝驾崩后,年妃没日没夜的忙活着,那时的她还怀有身孕,因为太过操劳,结果早产了本来年妃的身体就不怎么好,早产让她更加虚弱了,虽然年妃的身体不适合侍寝,但雍正每天晚上还是会翻她的牌子,因为他想让年妃陪着他入睡,两人之间是真正的爱情。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坐上皇位后,对年妃的感情有变化吗?

可以说没有任何改变,她在后宫没有经历过争宠这样的事,也没有人敢陷害她,因为雍正给足了她安全感,尽管送进后宫的女人再多,雍正的眼里边还是只有她,虽然两人是因为政治利益结合在一起,但雍正却得到了更爱的女人,为了年妃雍正可以不断破例,后来年妃的哥哥年羹尧因为在朝中权高势大,逐渐忘记为官的初心,变得居功自高,私下还做出一些会掉脑袋的事,雍正对此心知肚明。看看猖狂的年羹尧,雍正动了处置他的想法。但那时年妃因为早产,身体非常的虚弱,雍正一忍再忍,可后来年羹尧越来越嚣张,实在是忍不了,雍正贬了他的官,

但将年妃瞒得死死的,虽然兄长犯下大罪,但是对年妃丝毫没有影响,雍正还像往常一样爱护年妃,要不是年妃可能雍正早就处死年羹尧了。自从年妃早产后,她的身体一直不见好转,到后来反而更严重了,到了雍正三年,年妃一病不起,雍正为了让年妃好起来,相信了冲喜一说,将年妃晋封为了皇贵妃,按照清朝的规定,正宫皇后还在世,是不能封皇贵妃的。但雍正还是为年妃破例了,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爱情。但这个冲喜仿佛没什么作用,不久之后年妃还是去世了,接连几天,雍正都没有上朝,每天在年妃的寝殿中抱头痛哭,这对勤政不怠的他来说,实在是太罕见了。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年妃去世后,他才处置了年羹尧,原本按照年羹尧的罪行,年家是要被连坐的,但雍正并没有处置年家其他人,反而还重用年妃的父亲和大哥,这都是雍正念及死去的年妃。她在雍正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年妃的葬礼,雍正也是尽全力去操办,年妃的葬礼是按照皇后规格操办的,非常的隆重,花费了上万两白银,关于年妃所生之子,让人非常疑惑,为何不是弘字辈的,其她妃子所生的皇子,都是按照弘字辈取名?比如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长子弘晖,齐妃李氏所生的弘昐,钮钴禄氏所生的弘历,这些皇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妃所生的皇子不一样,皇七子名叫福宜,皇八子叫福惠, 皇九子叫福沛,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孩子都是福字辈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年妃生下的皇子差不多都夭折了,福宜一岁就早夭了,福沛因为早产出生便夭折了,福惠命稍微长一些,雍正自小就带在身边照顾,奈何福惠的身体不争气,在雍正六年也去世了,因为年妃生的孩子体弱多病,为了讨个好兆头,希望他们沾沾福气健康长大,所以雍正将其改为了福字辈,可惜并没有什么用,人各有命改名也无济于事。无论是合葬,还是对年妃的晋封,或是年妃所生之子的特殊待遇,都体现了雍正对她深深的爱,只可惜年妃没有陪雍正走到最后,早早就去世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618.html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的相关文章

裴行俨:隋唐时期将领,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俨:隋唐时期将领,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俨(?—619年),字守敬,河东郡河东县人,隋唐时期将领,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大业十三年(617年),投靠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授上柱国、绛郡公。武德元年(618年),兵败于偃师县,...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对乾隆和康熙都在位六十余年且儿子都不少,为何乾隆儿子没有争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与康熙虽然都在位长达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却没有像康熙晚年那样出现诸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激烈争斗,这又是为何呢?下面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乾隆寿命太长去世时儿子并没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没...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晋武帝司马炎并非昏君,他儿子众多,为何非得立一个智力堪忧的儿子当继承人呢,主要是封建帝制不容随便推翻,加之他为了稳定自己的长久统治,所以才把司马衷推上王座。一、关于“嫡长子继承制”众所周知,古代帝王传...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对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是司马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最终走上了老东家曹操的路线,控制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得到了天下,让三家归晋,不过晋朝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经营才成功的,这与曹操经过...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204年—237年),字文奥,庐江松滋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偏将军陈武庶子,校尉、解烦督陈脩异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表最初以太子中庶子之职,担任翼正都尉。后升任无难军右部督,封都亭侯。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兼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孙权以陈表兼任新安都尉...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政治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