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3)103

作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鳌拜曾功高盖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鳌拜是大清三朝元老级人物,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后来的顺治,鳌拜都是一路“飘红”,尤其是到了顺治时期,更是风光无限,权倾朝野。

顺治皇帝认为鳌拜是一个有用之人,所以在他之后,鳌拜便作为“四大辅臣”之一,留给了康熙。虽然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会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然而,四个人并没有精诚团结,心连心就更是不可能了。由于几个人各怀心思,所以分歧和矛盾也就在所难免。鳌拜虽然位居四大辅臣之末,但由于其资格老,往往擅自专权、飞扬跋扈。

作为一个曾经尽心尽力的忠臣,鳌拜熬到了康熙登基,本以为会风平浪静,未曾想由于时机的瞬息万变,自己的内心发生了180大转弯,由于贪吃“热豆腐”,导致身败名裂,自己犹如昔日的多尔衮,逐渐成了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鳌拜既然是重臣,又是三代元老,为何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呢?总结来说,鳌拜心高气傲,心浮气躁。

首先:莫欺少年穷,何况他是真命天子

古代封建王朝向来有一个惯例,那就是新主继位之后,大都会选择立储。三子康熙能在年幼时期就被顺治相中,可见小玄烨的与众不同。回溯历史我们还可以发现,历代王朝有很多少帝都会变成傀儡,要么是变成外戚的掌中玩偶,要么会变成权臣的挡箭牌,可我们的康熙少帝却不在此列。

通过后来的历史让我们知道,康熙的天分和天资聪颖,让世人有目共睹。不但康熙自己有皇帝的纯正血统,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位深谋远虑的智囊——孝庄太后。少帝虽然年幼,但孝庄却能在玄烨的背后恰如其分地拿捏分寸,尽心尽力辅佐康熙。我们也知道,孝庄虽然在幕后听政,但她却从来没有祸国殃民,始终是循规蹈矩。可以说,孝庄为大清江山殚精竭虑,辅佐少年康熙,是功不可没的。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而鳌拜,作为大清权臣,在顺治之后,作为辅臣非但没有尽到职责,反而变得张扬跋扈,野心膨胀。回溯鳌拜前身我们不难发现,鳌拜始终代表的是贵族阶级,他的心胸和格局始终是狭隘的,而且在顺治时期,他的党羽已经遍布朝野。在孝庄看来,如果任由鳌拜这么发展下去,那么皇权将很难集中,权威也将荡然无存,大清江山便岌岌可危。所以孝庄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

其次:孝庄皇后初试康熙,少帝锋芒毕露

当年,努尔哈赤为了整合并平衡满族势力,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之间势力均衡,互相制衡,他们之间偶有争斗,但都会听命于努尔哈赤,因为努尔哈赤是他们公认的大汗。

皇太极登基之后,八旗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贵族势力由此变得更加尖锐。鳌拜此时已经变成皇帝面前的铁杆心腹,是满清响当当的“满洲之一巴图鲁”。试想一下,如果鳌拜能死心塌地地辅佐康熙、孝敬孝庄,那么他依然是皇家倍受爱戴的功臣,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不会对他怎样,百年之后,鳌拜不但会善终,清史上也会留下光彩的一笔。但随着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鳌拜的私欲在不断膨胀,他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皇三子玄烨继位,顺治皇帝为玄烨安排的四个辅政大臣索尼、舒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跪倒在顺治陵前共同盟誓效忠康熙皇帝。但年老多病的索尼怕事避祸,胆小的遏必隆依附鳌拜,舒克萨哈因为曾在多尔衮手下而不被重视,这就为鳌拜专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鳌拜与舒克萨哈向来不和,两人在朝廷里大有一决高下的势头。等到舒克萨哈意识到皇帝想要对付鳌拜时,舒克萨哈自认为会牵连自己,于是他主动提出辞职,但由于鳌拜的诬陷,舒克萨哈惨死大牢。

对于目前的情形,孝庄认为,鳌拜不除势必后患无穷,于是他给少帝康熙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除掉鳌拜。

第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何况你只是区区一臣子

14岁时的玄烨虽然是懵懂少年,但已经身在皇位的康熙,却早已胸有大志,鸿鹄远方,注定非凡不同。对于祖母出的这道题目,康熙早已有所顾盼。与其说这是一道考题,倒不如说这是给少年康熙一次难得的练手机会。即便康熙此次搞不定鳌拜,那么孝庄也总有办法除掉这个弄臣。

其实康熙早就想除掉鳌拜这个绊脚石。在舒克萨哈死的时候,虽然是康熙下的圣旨,但那都是鳌拜一手策划和精心设计的,这明显是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而且有意欺负没有实权的少帝,典型的借刀杀人,这成了鳌拜被杀的导火线。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由于圈地事件,鳌拜已经树敌无数,不久又出现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弹劾鳌拜这件事,鳌拜气不过,又逼迫康熙下旨处死三人,但康熙自知三人无辜,又迫于鳌拜的 *** ,于是将三人鞭笞一百,罚没家产。可鳌拜却不依不饶,公然矫诏,下令将三人处以极刑。

随着敌对势力的逐渐削弱,鳌拜此时已经走上权力的巅峰,无人再敢与之匹敌。然而这一切康熙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早已有所防备。现在既然有祖母在背后撑腰,康熙便挺直了腰杆。

鳌拜仗着自己的实权,把持朝政,但他却恰恰忽略了康熙背后还有一位著名的女政治家,所谓不作不死,孝庄也已经忍耐到了极限,不得不出手了。

对于祖母的“考题”,玄烨自有自己的一套答卷,这在今天看来,就出现了“少年康熙擒鳌拜”这则故事。

康熙皇帝找了一群喜欢练武的亲贵子弟在皇宫里和他们练武,因为这些练武的人都是从戏班子里出来唱戏的,所以鳌拜也不曾把他们放在心上。所以在鳌拜被设计进入皇宫之时,他在自己的内心里从未对康熙皇帝这个十几岁的小孩儿有所忌惮。公元1669年,鳌拜被这群武生摁倒在地,而这里面不乏有几个高大威猛的库布,鳌拜最终束手就擒。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鳌拜一开始忠心耿耿,到后来随着权欲的膨胀,开始变得疯狂而目无皇权,更是在朝廷上下树敌无数,这等弄臣,即便位高权重、功绩赫赫,也难逃厄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2822.html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的相关文章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琅琊阳都人 。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曹魏司空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诸葛靓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恢年少知名,起家即丘县长,迁临沂县令。八王之乱时,南渡江东,效力于琅琊王司马睿,出任安东主簿、江宁县令。从讨周馥有功,...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深受有权利追求的帝王待见。张汤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汉武帝手下有名的酷吏、位居汉朝十大酷吏之首。在张汤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需要外出,他在家看守家舍,等到父亲后发现家里的肉都不见了,张汤被父亲打了一顿,张汤不服扒开老鼠洞,以老鼠洞中...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他因为年龄最大,所以为十兄弟之首。李继勋也在十人之中升职最快,最先成为节度使。那李继勋是如何为后周与北宋建功立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早年从军李继勋早年从军,跟随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在他手下担任护卫。广顺元年(...

春秋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载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春秋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载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春秋时期有不少美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夏姬夏姬(约公元前640年前后―?),姬姓,名“少(上孔下皿)”,春秋时期郑国公主。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夏姬是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桑弘羊有何特殊能力?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他?

桑弘羊有何特殊能力?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他?

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桑弘羊之所以会受到汉武帝重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能搞钱。这个特长,如果换到别的皇帝那里,可能并不是太重要的能力。但是对于能烧钱的汉武帝来说...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和年羹尧的妹妹合葬一起,为何陵墓至今没被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世兰是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女主角之一。剧中描绘的年世兰傲慢霸道,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傲慢自大,却是一个迷恋的女人,深爱着四哥雍正帝。电视连续剧《中年世兰》的原型是雍正皇帝的敦肃...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东汉末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刘出京指的是东汉末年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年号)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汉献帝年号)时,三位汉室宗亲被任命为南方三个州的州牧或刺史。分别是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后升荆州牧),扬州刺史刘繇(后升扬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