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3)107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公元265年,司马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突然病死。

由于司马昭死得突然,因此让人不由得对他的死生疑。其中,罗贯中就在《三国演义》中说:“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

这里手指司马炎,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自己的死,是司马炎干的?

许多野史也称司马昭之死,司马炎脱不了干系。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说起来,司马家族能做大做强,首先得益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他先后得到曹丕和曹睿两代帝王的重用,不仅位高权重,还立有军功。因此,不论在朝堂上还是军队里,他的威望都非常高。

都说上阵父子兵,司马懿还有两个狠儿子,一个是长子司马师,另一个是次子司马昭。

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很有武略,特别是司马师,年少时便“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这样一位美少年,是司马懿最得心应手的好助理。他在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后,便被提拔为中护军。他把持着部分禁军兵权,同时还有选择武官的权利。他不看出身,唯才是举,提拔了一批优秀的武将。

除此外,司马师为了帮助司马懿和曹爽争权,还很有远见地养了三千死士,这些人在日后的高平陵政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司马师的雄才伟略让司马懿大为欣赏,因此在司马懿去世后,便将未竟事业交给了他。

司马师不仅把持了朝政,同时还控制了兵权,进一步弱化了曹魏宗室的权力。随后,他在吏政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使有才能的人得到了官职,还整顿了纲纪。一时朝野肃然,颇得民心。

司马师虽然近一步控制了政权,但是他所遇到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既有外敌对曹魏虎视眈眈,又有因废帝引发的淮南二叛。

不过,虽然处境艰苦,司马师都强硬地挺了过来。

虽然司马师把持政权只有4年光阴,但他却在这4年里,为司马氏代魏,扫除了很大的障碍。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昭虽说魄力不如司马师,但时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就连司马家的政敌文钦和毋丘俭,都称赞他“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但皇帝曹髦,却因曹魏权势衰微,对司马昭很是忌惮。抱着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亲自率领宫中的侍卫和奴仆,去讨伐司马昭。

不过,很不幸的是,他才冲出宫门,就被司马昭手下的人刺死了。

司马昭闻讯赶到,抱着曹髦的头大哭,连说,天下人会如何看我?

为了转移群众注意力,重新树立高大上的形象。司马昭命邓艾、钟会伐蜀。最终果然如他所说,“取蜀汉易如反掌”。

取得蜀汉后,司马昭被封为晋王,他的声望再次刷新高度。

这时,司马昭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

司马昭考虑的人选有两个:一个是嫡长子司马炎,另一个是次子司马攸。

相较而言,司马攸更得司马昭喜爱。他从小聪明伶俐、性情温和,长大后不仅文采斐然,还亲贤远佞,朝野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才能和威望,都在司马炎之上。

然而,司马攸虽说是亲生儿子,却因司马师没有儿子,被早早过继给他入嗣,因此,他是司马师伦理上的儿子。

当初司马师为了完成司马代魏的事业,顾全大局,将身后之事,都托附给了司马昭。

司马昭每每想到这些,便总是感慨。司马家走到今天,其实是司马师的功劳,所以他有意封司马攸为世子。

司马炎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是怨恨。不过,还不等他有所表示,朝中以何曾为首的大臣们,便极力反对立司马攸为太子。大家据理力争,称自古都是嫡长子继位。再说司马炎又英明神武,且“发委地,手过膝”,正是明君之相。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昭听从了大臣们的劝谏,于是在265年的5月立司马炎为王太子。

谁知,司马昭才立下太子,不久他便“中风而卒”。

那么,司马昭的死是不是司马炎下的手呢?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他手中的亡国之君有曹奂、刘禅和孙皓,但司马炎并没有为难他们,还把他们分别赐地封侯,让他们到属地去养老,可见司马炎为人并非残暴之君。所以,我认为后世说他毒杀司马昭,不过是牵强附会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846.html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的相关文章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对宋太宗的名声,为什么不够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光义这个人,高梁河之战败得太惨,所以黑子多,但是看一下,杜太后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这么敏感的人事任命也侧面说明了金匮之盟的可能性。到了973年,此时赵匡胤已经即位十三年了,这一年,光义政敌赵普罢相...

朱祁钰直接越过了太子朱见深成为皇帝,是为何?

朱祁钰直接越过了太子朱见深成为皇帝,是为何?

朱祁钰,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奇货可居”,用明英宗要挟明朝,想从明朝捞到极大的好处。当时于谦等大臣为了不受瓦剌的要挟,准备另立皇帝。另立皇帝,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就算另立皇帝,照一般的情况,...

朱亮祖身为功臣又手握免死金牌 朱元璋为何还要处死他

朱亮祖身为功臣又手握免死金牌 朱元璋为何还要处死他

对开国功臣朱亮祖无谋反之心,手握免死铁券,为何还被朱元璋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开国功臣朱亮祖犯下死罪,亮出免死金牌脱罪,朱元璋却说立斩不赦,那这些免死金牌有什么用?朱亮祖到底犯了多大的罪,即使手握免死铁券还被杀无赦?那跟随朱元璋建国的其他功臣都怎么样了?他们的...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动摇自己皇位基础,为何乾隆还要给叔叔们平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给八叔胤禩,以及那些和他爹雍正争夺过皇位的叔叔们平反这件事,确实有些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如果给胤禩等人平反,就意味着胤禩等人没...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还是四阿哥自己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就会发现康熙传位给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续康熙本人的执政思路。先从康熙初年讲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么康熙除掉鳌拜这件...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汉末乱世,陆康为朝廷抵抗孙策。城陷后,去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