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3)10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

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候却又语焉不详,帝王们也时常对此大惑不解。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高祖李渊就曾询问过令狐德棻:“丈夫冠、妇人髻都那么高耸,为什么?”令狐德棻答得含糊,他说:

冠、髻都在头上,象征着君主。晋代将亡的时候,君弱臣强,因此江左的女子都上衣短而下裳长。宋武帝登极,君主重振龙威,人们的衣裳这才更改过来。这是前段历史的验证。

令狐德棻作为一代学者把冠服和国家兴亡关系在一起,这是古代士大夫的一种常有的思维 *** ,意在提醒皇帝。

然而这样一解释,冠服制度意义重大,也越发令人难以索解了。

唐代的天子有六冕,即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

这是继自周以来的舆服制度。但在具体使用冕服上,隋唐较之以前,又略有不同。

唐因隋制,到武德四年著衣服令,规定天子十四服:

大裘冕广八寸,长一尺二寸。衮冕金饰,垂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玄衣纁裳,十二章。衣八章,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裳四章,藻、粉米、黼、黻。衮冕形制明了,鷩冕以下四冕便依次降减其旒数、章数。

高宗时,长孙无忌进奏,以大裘冕冬季可服,夏季迎气则不能服用,请予罢废。

此后,郊祀天地时只用衮冕,而罢大裘冕。

衮冕之外的另外四冕,原则上郊祀天地时服衮冕,祭祀社稷时服絺冕,四旒三章,祭祀日、月时服玄冕,三旒无彩章,但实际上,此后的六冕只用衮冕,其他不是虚设就是罢废。

隋唐天子主要戴两种冠,即通天冠、翼善冠。

通天冠是皇帝冬至日受朝贺、平日上朝以及在后宫燕居时所佩戴,既用于节日,又用于平日。

不过, 一般地讲,皇帝在后宫燕居嬉游时,多半不戴冠。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翼善冠是唐太宗李世民发明的,主要用于朔望(初一、十五)上朝时服用。

通天冠凡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加金博山,配珠翠黑介帻,即以黑介帻承冠。

翼善冠采自古制,形状如幞头,以转脚相交于上。

另有一种白纱帽,用乌纱做成,白裙襦或衫,白袜,乌皮履,这是南朝时帝王们所戴,隋统一后,沿用此名,唐实以乌纱。

幞头是北周兴起的,又叫折上巾、软裹。

隋文帝迫周帝禅让登基以后,上朝时即戴幞头,和群臣的一样。

实际上,幞头和汉末流行的巾有些相同。幞头是用一副黑中向后把头发笼住,脑后垂两个中角,另两个角折上去。

唐太宗发明的翼善冠很像幞头,今人见到的唐太宗像和《步辇图》中的唐太宗,都是头戴幞头。

唐中期以后,皇帝开始把幞头的两个软角变成硬角,两角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自然翘起。

幞头一般是临时裹上的,可以紧些也可以松些,形状平或高或前后倾。有的在裹幞头前先在头上加一个巾子,后来在巾子中包上桐木作固体形状物,幞头就显得整齐了。

唐末兵荒马乱,为节省时间,应付紧急情况,宫中改革了幞头形制和戴法,裹头部分用木制材料包成一围,外层是原来的黑纱幞巾,内层是纸绢做的衬,两角以铜铁为骨。

南北朝时袍被规定为皇帝的朝服,晋明帝诏令朱纱袍专用于皇帝听政时服,士庶严禁服各色袍。

隋文帝听朝用赭黄文绫袍,戴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士民禁用黄袍。

唐高祖以赫黄袍巾带为常服,唐服的袍分青、绯、黄、白、黑五种,是上承东汉五色季节袍,赤、黄两色为后帝专用。

除元旦、冬至受贺和祭祀以外,唐朝皇帝均穿袍服。

高祖时下令禁止士庶用赤、黄色为衣服和杂饰,高宗时规定黄袍为皇帝专服,重申不许士庶服黄之令。但唐玄宗不爱穿黄袍,而爱穿绛纱袍。

玄宗曾召诗人李白入宫,作配唱用的诗词乐章。李白佯醉不起,玄宗向李白许诺:“赋成乐章,将貂豹锦袍给你。”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李白立即酒醒了,挥笔而成,玄宗有些不自在,他赐袍之允不过是戏言,没想到李白如此之快完成了作品,玄宗不允将锦袍割舍给李白。

李白看出了玄宗的心思,一把将锦袍夺了过来,玄宗忽然爽朗大笑,同意给他。后来杜甫为此写了一首诗,赠送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隋、唐后妃的服制,基本上在以往舆眼制的基础上稍有损益。

隋制规定,皇后有柿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三妃有榆翟。九嫔有闷翟。美人有鞠衣。宝林有展衣。采女等服椽衣。唐代皇后服饰主要是三种:袆衣、鞠衣、钿钗襢衣。

讳衣是受册、助祭、朝会大典时眼用的。深青织成为之,上画晕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脯领,朱罗毅嫖和撰。

鞠衣由黄罗帮成,不画采,蔽膝,大带,革带,局随衣色,是亲蚕时服用的。

钿钗襢衣主要用于会见宾客,十二钢,服用杂色不施采,加双佩小缓,去局加履,首饰大小花十二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921.html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的相关文章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对为何一代名将卫青会娶一个比他大十几岁还两度丧偶的寡妇为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第一名将卫青最后娶了一个两度丧夫还比他大十多岁的寡妇是不是有点令人称奇,不过如果知道这个寡妇身份就会知道卫青有多么谨慎明智了,卫青要娶的寡妇不是别人,此女正是当时汉朝皇帝刘彻的亲...

班布尔善是什么人?鳌拜被擒后他是什么结局?

班布尔善是什么人?鳌拜被擒后他是什么结局?

班布尔善,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康熙擒鳌拜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了。在清王朝,的确出现过这档子事情,但我们知道,康熙制服鳌拜后,最终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饶了他,并给了他一个爵位,也算是他有功一场罢。可在这件事的背后,康熙却没有...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7年,驻守于泾州之地的大唐守将罗艺谎称自己接到朝廷的诏令,率部往京师长安而来,而在途径豳州之地时,罗艺突然率领麾下的兵士向驻守此地的大唐官军发起进攻,而大唐官军猝不及防,被打的溃不成军,...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孙坚、孙策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张昭等共尊奉孙权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

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中 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

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中 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

对五虎上将,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虎上将乃是蜀汉的超级猛将,战斗力非常强悍,为蜀汉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诸葛亮乃是蜀汉的肱股之臣,乃蜀汉的执牛耳者,和五虎上将少不了打交道。那么五虎上将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呢?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呢?...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传说中嘉庆是被雷劈死的 嘉庆的死和雷电有关吗

传说中嘉庆是被雷劈死的 嘉庆的死和雷电有关吗

对清朝的嘉庆皇帝是怎么死的?传说中的“雷劈死”有什么根据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方的说法,嘉庆帝是病死的,属于“善终”。民间的说法,嘉庆帝是被雷劈死的,属于“横死”。当然,真相只有一个,即嘉庆帝属于意外死亡,和雷电有关。下面,我对以上三种情况分别说一下。官方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