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1)103

周延儒是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明末崇祯朝,出现过许多奇葩事,导致崇祯朝的朝局很不稳定,明朝的灭亡,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内部的混乱。

比如,崇祯皇帝换宰相频繁,在他执政的十七年时间里,一共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大臣。

其中,内阁首辅就换了十六位,差不多平均每年换一个。

这些首辅大臣,在任时间长的也就五、六年,短则几个月。

下面,就聊聊这些内阁首辅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叫周延儒。

崇祯朝有两位两次出任内阁首辅的名人,一位是李标,另一位就是周延儒。

周延儒的特殊在于,他后来被写进了《明史·奸臣传》中。

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他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高中科举头名状元,时年仅24岁,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算是一个天才。

周延儒中状元后,一直在朝廷中枢任职,没有任何地方治理经验。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周延儒进入内阁,并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升任内阁首辅,时年仅41岁。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周延儒因被人弹劾,辞去了首辅职务,回乡养老。

这是周延儒首次担任内阁首辅的经历,在这次周延儒成为内阁辅臣并担任过首辅的过程中,绕不开一个著名的团体,即东林党。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延儒是踩着东林党上位的。

其实,周延儒的籍贯是在当时的南直隶,这正是东林党影响力更大的地域,周延儒虽然不属于东林党,但因为乡籍的原因,早年和东林党中的很多人关系都还不错。

但当东林党人影响到了周延儒的上进,就只能反目成仇了。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末,崇祯皇帝决定增选几位内阁大臣,本来周延儒在增选名单中,可因为另一个人的入围,他从增选名单中被扒拉下去了。

这个人是钱谦益,是东林党推出的,代替东林党执掌朝政的重要人选。

在崇祯朝初期,崇祯皇帝因为铲除魏忠贤阉党的需要,和东林党是有过一阵蜜月期的,崇祯当时对东林党人抱有相当的好感。

因此,钱谦益入选增选名单,只不过是走一个过程,入选应该是稳当当的。

但钱谦益挤占了周延儒的位置,引起了周延儒的激烈反抗。

他联合另一位后来也被写进《明史·奸臣传》中的大臣温体仁,向钱谦益发起了进攻,揭发钱谦益曾参与科举舞弊事件。

因为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揭发,钱谦益失去了进入内阁的希望,且从此被逐出朝廷中枢,直到崇祯朝灭亡,都没能复起。

也因此,周延儒和东林党人从朋友变成了仇敌。

周延儒虽然顺利的驱逐了钱谦益,但还是没能进入内阁,崇祯元年末,崇祯皇帝还是组建了一个以韩爌为首辅,钱龙锡为次辅的东林党内阁。

不过很快,周延儒就又等来了机会,崇祯二年十月,爆发了“己巳之变”,后金大军长驱直入,兵围京城。

在这次事件中,东林党人损失很大,当时是他们在主政,且时任蓟辽督师的袁崇焕也是次辅钱龙锡在力挺,为此,崇祯皇帝对东林党有了猜忌。

崇祯二年十二月,崇祯安排周延儒进入内阁,紧接着,韩爌称病辞职,钱龙锡论罪发配边疆,东林党内阁倒台,袁崇焕被杀。

崇祯三年九月,袁崇焕被杀的同时,周延儒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

所以说,周延儒之一次当上内阁首辅,是踩着东林党,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在东林党内阁倒台的过程中,少不了周延儒的推波助澜,除了他自己要上位,也是体察到了崇祯皇帝的心意。

不过,周延儒虽然和东林党反目成仇,但双方都很懂得变通,需要的时候,双方又能随时结合在一起。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在闲居了八年后,再次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内阁首辅。

而这次,周延儒的复出,得到了东林党人,及有“小东林党”之称的复社的大力帮助。

东林党在崇祯朝,自从“己巳之变”和袁崇焕事件后,就不再被崇祯皇帝信任。

自崇祯三年东林党内阁倒台后,就很少有东林党人能进入内阁中枢,主持朝廷大事。

这对于有着一定权力野心的东林党来说,是相当难受的,为此,他们也一直在努力。

可是,崇祯皇帝已经对东林党有了戒心,东林党人举荐的人才,崇祯会挑选着用,也不会让他们进入内阁,怎么办呢?

于是,有着“小东林党”之称的复社就代替东林党走上了前台。

根据吴伟业所著的《吴梅村全集》中《吴昌时事辑》的记载,当时,在朝中任职的复社元老吴昌时,给复社创建人张溥写信,正式建议筹划让周延儒复出:

虞山(钱谦益)毁不用,湛持(文震孟)相三月即被逐,东南党狱日闻,非阳羡(即周延儒的家乡宜兴)复出不足弥祸。

吴昌时建议扶持周延儒,这或许是周延儒到底是南直隶人士,和东林党怎么也甩不开乡党之情,虽然曾经反目成仇,可藕断丝还连。

崇祯警惕东林党,复社成员又大多年轻,无法上位,想找一个能为自己的团体说话的人,不如就选周延儒这个乡党。

于是,张溥在外,吴昌时在朝,曾经周延儒的仇人钱谦益也参与谋划,开始为周延儒复相奔走。

他们在民间凑集六万两白银的资金,买通崇祯皇帝身边的宦官,成功让对国事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想起了闲居在家的大才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四月,崇祯皇帝召周延儒入京,九月,再次任命周延儒为内阁首辅。

曾经踩着东林党上位的周延儒,却在东林党和复社的帮助下,第二次当上了内阁首辅。

周延儒志得意满的再次走进内阁办公,可他大概没想到,这次复相,对他来说,也许就是祸事。

首先,东林党和复社帮助了周延儒复相,当然有利益要求,他们希望周延儒能多举荐东林党人和复社人士入朝为官。

而周延儒又有自己的需求,不希望成为东林党和复社的傀儡,对于他们的要求无法全部办到。

双方在周延儒再次成为内阁首辅后不久即发生利益冲突。

后来,有很多野史中记载,复社创建人张溥因此被周延儒授意毒死,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体现。

周延儒后来被写进《明史·奸臣传》,大概就和疑似毒死张溥有关。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其次,周延儒再次当上内阁首辅时,已经到了崇祯十四年,明朝灭亡的局势已经很难挽回。

周延儒本人又不善于兵事,对于明朝面临的战争束手无策。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在面对清军入寇时,周延儒以首辅身份自请督师抗敌。

然而,周延儒出京后,整日在军中饮酒作乐,并谎报军情给崇祯皇帝,后来被锦衣卫举报,周延儒被迫致仕。

不久后,周延儒又被弹劾和吴昌时一起“窃权附势,纳贿行私”,崇祯皇帝大怒,斩杀吴昌时,赐死周延儒。

所以说,周延儒第二次担任内阁首辅对他来说是祸事,生前不得善终,身后还被写为奸臣。

当然,世事难料,周延儒当时不会想到会有这么多恶果,就像他当初踩着东林党当上内阁大臣时,也不会想到,后来会和东林党合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277.html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吴郡朱氏。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担任五官郎中、侍御史。孙权以朱据文武兼备,授任他...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康熙却很怕太子胤礽夺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没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虽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雍正才算得上清朝的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传十一帝 ,享国276年。其中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比较有名的清朝皇帝,在位期间更是将清朝推举到了鼎盛状态,可为何只有雍正才算得...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汉末乱世,陆康为朝廷抵抗孙策。城陷后,去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

吕岱:东吴重臣、将领,一生戮力奉公,为东吴开疆拓土

吕岱:东吴重臣、将领,一生戮力奉公,为东吴开疆拓土

吕岱(161年-256年10月21日),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叛乱,获授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吕后在刘邦死后能顺利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吕后在刘邦死后能顺利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吕雉,汉高帝刘邦之皇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权独揽的女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邦死后,吕后立刻在朝廷中一手遮天,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节制她。她对刘邦的那些儿子肆意打压,对朝中不满的大臣任意调配。整个朝廷,都由她一个人说了算。对这件事,我们似乎是不太理解的。吕后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