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是什么人?他投降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明末将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明朝镇守抚顺的游击将军李永芳开城向后金投降。
李永芳因此成为明朝首个向后金投降的边军将领,抚顺也是后金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以来,攻陷的首座明朝城市。《清史稿·李永芳传》中记载:
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凭借这两条,李永芳的投降不但对明朝的政治打击巨大,也对后金政权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所以,李永芳在后金政权中(他本人没能活到清朝建立),一直受到优待,也被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掌权人重用,是拥有实权的汉官。
努尔哈赤把自己的孙女(第七个儿子阿巴泰之女)嫁给李永芳,给予李永芳家族世袭罔替的爵位,让他统领后金辖下的汉军部队,规模超过万人,并且让李永芳负责后金对明朝的情报工作。
跟后金皇族联姻,有世袭爵位,有统兵之权,掌管对外情报部门,李永芳不可谓不是位高权重。
也因此,李永芳对后金政权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帮助后金征战和策反明朝将领,为后金政权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清史稿》中,汉官列传排序,李永芳高居第二,仅次于佟养性(跟李永芳同年投降,略晚于李,但佟家据说有女真血统,并且后来出过皇后)。
李永芳在清朝官方的心目中有这么高的历史地位,他的后代自然也都对清朝忠心耿耿,历代清朝皇帝也愿意信任和重用李永芳的后人。
李永芳的子孙,在清朝入关后,入行伍的,至少都能做到提督、总兵之职,走文官路线的,在朝廷当尚书,在地方为总督都是平常事。
根据《啸亭杂录》中的记载,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一起涉及到李永芳子孙的人事安排,都还亲口表示过:“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
这足以证明清朝皇室对李永芳家族的态度,以及李永芳家族在清朝的地位。
当然,乾隆朝后期,乾隆皇帝因为更大的政治目的,在编纂《贰臣传》时,还是把李永芳名列其中,可这并不影响李氏家族后人继续被重用。
而本文要重点讲述的,却是在这样的一个家族中,在后金(清朝)跟明朝你死我活的那个时期,出现过一个对后金政权无比反感,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为明朝提供帮助和机密情报,且有意叛金归明的子弟。
这位李氏家族的子弟叫李延庚,他的身份不简单,因为他是李永芳的长子。
因为李永芳的原因,李延庚在后金政权内部的地位很高,也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任掌权人信任和重用。
李延庚在后金时期,就做到了吏部汉承政(相当于吏部尚书,只不过当时后金或清朝的每个部有三个尚书,满、汉、蒙各一个)这样的高位。
李永芳的长子,深得后金掌权人的信任和重用,其父还是反明急先锋,在对明军事战争和情报战争中血债累累,可李延庚的立场却是偏向明朝。
在《清太宗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先是刘兴祚(也叫刘爱塔、刘海)逃时,牛录章京李延庚曾与同谋,及征大凌河,又令心腹家人往作奸细,随睿亲王、豫亲王征宁远时,延庚又从前屯卫遣一人通敌,至是事发,下法司鞫讯,三事皆实。诛延庚,籍家产给其弟。
这是李延庚暴露后(派亲信给明军送信,亲信被抓),被清朝(李延庚被杀时,正是清朝成立那一年)审问后定罪的记载,主要就说了三件事。
其中两件事是在跟随后金军队攻伐明朝边镇时,暗中为明朝通报情报。
另一件事就是帮助后金大将刘兴祚叛金归明。
刘兴祚叛逃事件,也是当时在后金内部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波的政治事件。
刘兴祚本是明人,生活在明朝的辽东边境城镇,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时被前来互市的夷人劫掠至建州女真部落(存疑,也有记载说他是主动投降)。
从此,刘兴祚开始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效力,并得到努尔哈赤的看重,为其征战。
万历三十三年时,努尔哈赤都还没有开始正式反明,名义上还是明臣,距离后金汗国成立,都还有十一年。
也就是说,刘兴祚虽然是汉官,可他是正儿八经的后金开国元老功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把面对旅顺明军的南四卫(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全交给刘兴祚镇守。
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后金天命八年),刘兴祚和李延庚试图作为内应(刘兴祚是被明朝登莱巡抚袁可立策反,登莱巡抚兼管皮岛和旅顺明军),把南四卫全部献给明军。
但因叛徒出卖,这事没干成,刘兴祚和李延庚反而被努尔哈赤给抓了。
不过,他们两个被审讯时,都竭力否认背叛后金,因为事情本就未遂,两人口风紧,努尔哈赤没能获得绝对的证据。
加上努尔哈赤从个人情感上,有些不愿意相信刘兴祚和李延庚会背叛,毕竟,一个是后金额驸之子,一个是为后金征战了十八年之久的元老功臣。
因此,刘兴祚和李延庚携南四卫归明事件虽然暴露了,可两人却没有被杀,只不过被剥夺了权力(包括李永芳也因此事被闲置),也没有被关押,且努尔哈赤依旧对他们的生活待遇予以优厚供应。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后金天聪二年),刘兴祚以自焚假死之计,逃离后金,顺利归降明朝。
刘兴祚归明后一直在皮岛为将,毛文龙死后,一度掌管皮岛事务,后来在“己巳之变”中,率部分皮岛明军勤王时战死。
而李延庚被定罪时,不是此前和刘兴祚密谋献南四卫未遂的事件暴露,是他参与了刘兴祚逃亡事件,给予了刘兴祚很大的帮助。
李延庚在后金天聪二年时,从闲置状态被解放出来,当时的后金大汗皇太极因其是个人才,也为了缓和努尔哈赤时期积攒的满汉矛盾,重新起用了他。
根据《满文老档》中的记载,皇太极也有些不放心李延庚,起用他时,还特别对他予以警告:
因汝父无兄弟,特选授汝以游击之职,要不忘养育之恩,竭诚报效。
所以,刘兴祚逃亡前,李延庚又有一定的权力,有了能帮助刘兴祚逃亡的基础,后来也被定为跟刘兴祚“同谋”。
李延庚所有的罪状也是从后金天聪二年后算起(以前的没证据),这恰恰是让皇太极恼火,有了证据后毫不犹豫杀掉他的原因。
因为,李延庚在献南四卫归明未遂事件后,是被努尔哈赤彻底闲置,无所事事了五年之久,是皇太极又一力起用他,给了他重新进入上层权力圈的机会。
在皇太极时期,李延庚升官速度相当快,短短六年时间,军中职务就从游击升为参将(后金的称呼是甲喇章京),朝廷职务更是做到了吏部汉承政一职。
对于皇太极来说,认为自己是对李延庚有恩的,这是他恼火的根本原因。
但对于李延庚来说,他心中的大义却是明朝为正统,自己为明人,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李延庚被皇太极下令杀害,他也成为李永芳后人(至少在清朝时期)不愿意提及的亲族。
不仅仅是李永芳的后人不愿意提及他,清朝在各类史书中,也有意抹去了李延庚和刘兴祚的大量事迹,清朝也不愿意提及他们。
李延庚出身李永芳家族,却不愿意为清朝效力,我猜想,大概是因为李永芳投降后金时,李延庚已经成年,思想成熟,有了固定的是非观。
所以,他没有被父亲李永芳影响,甘愿放弃在后金政权中的大好前途,甘愿为形势并不那么妙的明朝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