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史解密:忠臣晃错为何会死又是怎么被处死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6-11)171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颖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错的政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

一心为巩固中央政权而建言削藩的晃错在吴王起兵后不久终于被杀了,而且是被中尉以上车巡察的名义身着朝服被斩于市;一代名臣落得个如此下场。世上没有孤立的事件,原因有内有外,同时也一定融在大局势的发展之中。

对个人结局应负责任的首先是其本人,通鉴记载:错为人峭直刻深,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几点,晁错这个人正直但为人苛刻严酷,辩才出众且多智谋。自古身居高位而察察为明者鲜有善终,个中原因不言自明;而为人多智善辩必常沮人之气,被沮之人口虽不言但积怨在心,此两点足以使晁错在朝臣中广积恶缘。而晁错削藩的建议又把自已放在了各藩王与中央矛盾的焦点位置;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朝臣与藩王对晁错的内外夹击,晁错把自已抛到了风口浪尖上,死局已经形成。

汉史解密:忠臣晃错为何会死又是怎么被处死的?

说到晁错之死就不能不提袁盎,正是此人建言杀晁错以退吴楚之兵,直接导接晁错的被杀。通鉴记载:盎与错素不善,盎议事则错避,错议事则盎避。二人矛盾的根源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不过身为吴相的袁盎与主张削藩的晁错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应该是导致两人矛盾的主要根源。按常理讲,在两人的争斗中,数次在景帝面前保吴王不反的袁盎在吴王起兵的情况下应该处于很不利的位置;但晁错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也直接导致了自已的死亡。对于袁盎这类死敌,如果认为时局不利,就要采取隐忍的态势以观其变,如徐阶之于严嵩一忍十几年,直致对方失去警惕;但如果认为时机已到就要做到一击致命。做为政治家晁错自然看到了除掉袁盎的这个机会;通鉴记载:错与御史丞言:盎多受吴王金,为其蔽匿,言其不反,今果反,宜速将盎治罪。但御史丞的表态倾向于保袁盎,以当时的时机晁错的地位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先斩后奏,但晁错却犹豫了。袁盎得知消息后立即通过窦婴获得了见景帝的机会,上言杀晁错以退诸侯兵,直接造成了晁错的死亡。表态要除掉政敌却犹豫不决等于把对手逼到悬崖边却不推上一把,对手仅出于自保的目的也必然会反击,更何况这个对手还身怀利刃。

晁错之死更大的输家除了晁错本人之外就应该是下命令的景帝了。晁错并非是权倾朝野,功高震主的权臣,而景帝却采取哄骗的 *** 将晁错朝服斩于市,从这点就不难看出景帝当时的心虚与犹豫。我反对以常人的心态去评价政治人物,但在这件事上景帝的表现确实很难称得上是一名政治家。我们站在景帝的立场分析一下,景帝在公元前155年即位,吴王起兵是在公元前154年,吴地富庶,即山为铜,煮海为盐,民无赋税,且多招亡命死士,吴王几十年都在为起兵做准备,是当时天下之一强藩。在即位之初就遇如此强敌,景帝有些心慌意乱;政治老道的袁盎并没有说晁错有罪,而是抓住景帝的心态恰到好处地指出杀晁错可退诸侯兵,给心慌意乱之即的景帝抛出了一根救命稻草。史书载:杀掉晁错后景帝问校尉邓公“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言:“吴为反数十岁矣,以诛错为,其意不在错,且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计画始行,卒受大戮,恐天下之士钳口不敢复言矣。”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当时的情势并不复杂,如果景帝冷静一些的话不难看出,1、吴王造反是蓄谋已久,仅是以诛晁错为名。2、即使吴王真以诛杀晁错为目的,此时也已是势成骑虎,兵不可退。3、诛杀晁错是示弱之举,只能更加坚定起兵诸侯的信心。4、即使事态于景帝最盼望的路线发展,因杀晁错而诸侯退兵,结果只能是诸侯更强,中央愈弱,指望诸侯退兵只是苟且心态而已。5、晁错的死为天下士人做了一个帮助中央对抗诸侯如何下场的榜样,一举而失天下心,如果中央诸侯对抗的局势继续下去,情势也将向不利中央的方向发展。

人是被各种欲望所左右的动物,经常在各种利益之间难以取舍;经常说人在危机时刻会激发出潜能,以我之见更多是因为在此时人往往会抛去取舍之心,潜意识能够集中于一点之上的缘故,这也往往成为扭转被动局势的关键。如果把此时的斗志比作膨胀的气球,那么所谓的救命稻草就是一根针,意志不坚定的人斗志会在瞬间消逝。兵法中‘围城必厥’就是利用了这种心态。

坚定是摆脱危机必不可少的因素,晁错与景帝都犯了动摇的错误,但结局却迥然不同,除去其它原因外,所犯错误严重的程度也是关键;晁错逼迫袁盎放出胜负手,自已却没有应着,错误是致命的;而对景帝来说杀晁错的影响虽然长远,但对当时的军势影响却不大,而军事上的胜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影响。

危机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抛去一切幻想,保持充份的冷静,这样才能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在看清局势的前提下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途径。任何对敌人的幻想都将是致命的,把自已的希望建立在敌人的仁慈与失误之上就如同将大厦建在沙地一样愚蠢。

最后简单评一下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吴王刘濞,身为皇亲又立过战功,本可颐养天年,泽及子孙,却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封地太过富有;德薄而财富,量小而势大,如此结局是注定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6/319944.html

“汉史解密:忠臣晃错为何会死又是怎么被处死的?”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曾公亮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曾公亮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有哪些与田豫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田豫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纵观中外历史,为了成为帝王,可以不顾亲情,为皇位斗得头破血流。但最终胜利者只有一位,更多的人以失败告终,结局悲惨。也有很多人并不想得到皇位,但只因生于帝王家,被迫卷入政治斗争。“高墙庶人”朱文圭就是如此,如果让他选择,他肯定选择远离皇家,做一个普通人。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孙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虽然没能实现统一中原,但在一统北方、推动佛教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魏时期还有一种残忍的继承方式,那就是“子贵母死,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北魏后宫中的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并被立为太子,就会被赐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三国时期投降的武将那么多 于禁为何会受人鄙视

三国时期投降的武将那么多 于禁为何会受人鄙视

三国投降的人那么多,为何单单于禁被鄙视?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三国时期投降的猛将那么多,比如张辽、张颌、黄忠、姜维、太史慈等等,就连一向以忠义著称的关羽,也有过不得已降曹的经历。,于禁作为投降中的一人,于禁为什么会被鄙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年纪作为最早和曹...

评论列表

Snowflake
Snowflake
10分钟前

晁错一心巩固中央政权,却遭内外夹击、身死道消,其悲剧警示后人:在纷争大势下小胜算难以扭转乾坤;坚定策略执行力是摆脱危机的关键。#评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