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6)106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

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他还在经济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刘邦的贡献和功绩之所以没有显得那么突出,是因为刘邦手下能员巧匠太多,刘邦自己的战绩便不那么突出了。另外,刘邦并未成功书写著作或留下脍炙人口的思想篇章,所以刘邦的功绩很难令人信服。

阅读相关史实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刘邦在军事上的才能是十分突出的,而且这些优秀的军事管理思想对于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是多方面共同发展。刘邦并不会因为一次战争的成败而自满或自卑,他会全面客观地分析战争,同时也会注重国家的综合性发展。

除了大力发展军事实力外,刘邦还十分注重经济,人力等多方面国力的发展。刘邦征战过程中从不劫掠百姓,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宽大长者”的形象。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刘邦十分善于取得民心,他致力于减轻民间疾苦,在战争肆虐的年代,仍然帮助百姓休养,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如为了奖励百姓缴纳军粮,刘邦下令两年内不收百姓的税租,也不征收兵役。

刘邦曾多次与反秦和楚汉交战,作为国家的统领者,刘邦有洞察时事之能力,以战略之姿态综合看待每一场战争,并从战争中总结作战的经验。

第二点是谋、断分离,刘邦并不是很擅长谋略,他读书较少,不能像姜子牙那样结合史书兵法书籍分析战事,他只能在一次次战争中不断总结,通过经验去做出判断。但即使如此,刘邦的判断能力也十分精准,这是因为刘邦善于听取并采纳他人的意见。

楚汉之战中,刘邦取得的胜利和作出的准确的决策都是靠着在别人谋略之后自己再作判断才实现的。

如刘邦被封为汉王后,想要立刻去攻打项羽。萧何见状急忙劝说刘邦,告诉他做事不要冲动,要懂得忍耐,先接受汉王之封,待到实力雄厚之时才可发动战争。

刘邦十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够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分析,从中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意见去践行。这与项羽的自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采纳他人的谋略之外,刘邦本人也曾做出过意义颇大的决定。他曾选萧何为相,重用萧何,这才有了后来的萧何多次进谏,刘邦多次纳谏的画面。

刘邦懂得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综合他人的智慧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但在这一过程中,自己要有判断的智慧。

优点之三是全局眼光。刘邦从来不会因为某次的失败而闷闷不乐,自我放弃,他反而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调整自己,重新出发,这是他取得楚汉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表面上是刘邦获得了汉王之封,实际上是刘邦被项羽等人排挤了出去。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选择先默默承受,暗中增强自己的战斗力。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于是刘邦仍然与项羽一同作战,在占领关中之后,刘邦迅速将其与巴蜀连起来,作为自己未来作战的根据地,并将其交由萧何管理。

后方安定之后,刘邦便有充足的信心在前方抗战。与项羽作战之时,刘邦充分分析项羽之军队的特点,找出对方军队里的弱势,通过搞游击战的方式打败了项羽。

虽然刘邦看起来比较无赖,身上充满了流氓气息,但他本人并不只是个混混,他判断的精准性以及在军事上,经济等方面的杰出才能是十分突出的,这才是他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

有大局眼光,不片面,不冲动是现在我们也应该学习的品质,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有利工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290.html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的相关文章

鸿门宴之后,项羽是如何处置项伯的?

鸿门宴之后,项羽是如何处置项伯的?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项伯无疑是鸿门宴上最大的叛徒。因为他事前和刘邦勾三搭四,和刘邦结为亲家,同时接受了刘邦的贿赂。因此在鸿门宴上极力阻止项庄杀刘邦,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项庄剑的去路,把刘邦护在身后,致使项庄没能杀掉刘邦...

李治和武则天的不伦之恋是什么样的 王皇后为什么要引狼入室

李治和武则天的不伦之恋是什么样的 王皇后为什么要引狼入室

还不知道:李治和武则天的不伦之恋,除了政治和生理需要,有没有第三种可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旧唐书》记载,李治在太子时,就和自己的小妈武则天,有了超越母子的真感情,然后李治在李世民的周年祭过去之后,又和武则天破镜重圆,而武则天顺利入宫的另一个帮手,是李治的原配...

李勣:唐朝初年名将,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李勣:唐朝初年名将,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

康熙的儿子中除了参与九子夺嫡外 其他人的下场是什么

康熙的儿子中除了参与九子夺嫡外 其他人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康熙有很多儿子,除了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他的儿子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读: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驾崩,在位61年,14岁时有了第一个儿子,65岁时还有了最后一个儿子,只不过,第一个儿子和最后一个儿子都早夭了。怎么样?惊不惊喜?意...

杨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杨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泰元年(618年),隋炀帝遭宇文化及杀害,王世充于是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延续隋朝。但还不到一年,杨侗就遭王世充杀害,结束了一生悲惨的命运,临死祈祷“不要再生在帝王家”。那杨侗死前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韩通是什么人?他最终为何没能保住柴氏江山?

韩通是什么人?他最终为何没能保住柴氏江山?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军攻入都城汴梁。韩通听闻赵匡胤造反,急忙从皇宫往家赶,准备誓死对抗乱军,保卫柴氏江山。但韩通出宫没多久就遇到乱军军官王彦升,被其杀害。那韩通为何无法阻止赵匡...

雍正上位后圈禁了很多人 乾隆上位后为什么基本都放了

雍正上位后圈禁了很多人 乾隆上位后为什么基本都放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