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6)106

冯胜,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时开始,陆续封赏了一批功臣,其中,有九位功臣封了国公的爵位(死后最封国公爵位的不计)。

这九位公爵被朱元璋干掉了四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

其中,冯胜被杀的时间最晚,他熬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时才被杀。

很可惜,冯胜如果运气好一点的话,再有三年时间,就能熬到朱元璋驾崩了。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冯胜不是因为被牵连进“胡惟庸案”或“蓝玉案”中被杀,而是无罪赐死,《明史·冯胜传》中记载:

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根据上述记载,冯胜首先是“数以细故失帝意”,让皇帝不爽了,但没有什么大罪,“蓝玉案”发生后,他没有被牵连,最后是赐死。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赐死和诛杀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杀人,但赐死相对人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赐死还是帝王给予臣子的一种恩典。

而且,冯胜被赐死后,虽然爵位被剥夺了,但家人并没有被牵连,仅仅是“诸子皆不得嗣”,不像李善长、蓝玉等被诛杀满门。

也就是说,冯胜经常犯些小错,不足以有被杀的理由,但朱元璋又必须要干掉冯胜,最后只能以皇帝的权威强行命令其自杀。

那么,冯胜有什么必须要被杀的理由呢?

如果仅仅说是朱元璋喜欢猜忌和杀害功臣,这不是理由,朱元璋确实杀过不少功臣,但在其执政期间,功臣的存活率并不低。

以有国公爵位的功臣论,九位国公,朱元璋只杀了四个,还有大半都善终。

比如信国公汤和,资历比冯胜还老,威望也不比冯胜差,和冯胜同年死去(冯胜二月被赐死,汤和八月病逝),可汤和就是善终。

这足以说明,朱元璋不是一定要杀功臣,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有可能不能公之于众。

冯胜被杀的理由,就是不方便说出来,但又确实可能存在,是什么理由?本文就聊聊这个事。

一:冯胜被赐死之前的政局变动

冯胜被赐死之前,明朝有一次影响深远的政局变动。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皇太子朱标突然病逝。

五个月后,朱元璋经过慎重考虑,立朱标次子朱允炆(朱标长子早夭)为新的继承人,是为皇太孙。

朱允炆当上皇位继承人后,朱元璋对身后事的安排出现了很大幅度的变动。

在此之前,一些有威胁,有野心的功臣,在“胡惟庸案”中已经被清洗,剩余的,在朱元璋眼中,大多能被皇太子朱标震慑和掌控。

可朱标病死,换上了一个稍显懦弱的朱允炆,朱元璋就没有把握让剩余的功臣,特别是桀骜的军中将领,能甘心被朱允炆所用。

因此,朱元璋再一次发动了大清洗,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蓝玉案”爆发。

“蓝玉案”几乎就是为朱允炆量身定做的,专为他扫除后患的清洗案件。

在这起案件发起后的两年内,只要是朱元璋觉得有可能对未来朱允炆执政可能产生威胁的将领,全部被清洗掉。

冯胜也差一点是其中一员,“蓝玉诛之月,召还京。”

这就是冯胜被赐死前后,明朝的政局变动,以及冯胜将要被杀的政治背景。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关键是,冯胜是否能对皇太孙朱允炆未来的执政产生威胁?

二:冯胜确实能威胁到朱允炆的执政

冯胜没有被牵连进“蓝玉案”,因为他的地位比蓝玉还要高,他是洪武三年封的宋国公,蓝玉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才被封凉国公。

冯胜不可能是蓝玉的小弟,也不可能成为蓝玉的小弟,冯胜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派系。

冯胜当时在军中有相当的影响力,在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陆续病死,信国公汤和远离军中去养老后,从资历上讲,他已经算是军中之一人,《明史·冯胜传》中记载:

皇太孙立,加太子太师,偕颍国公友德练军山西、河南,诸公、侯皆听节制。

从上述可知,冯胜在山西、河南练兵时,包括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被赐死的颍国公傅友德在内,所有在军中任职的有爵位的将领都只能位居冯胜之下。

冯胜在军中的影响力巨大

当能和冯胜在军中分庭抗礼的蓝玉,傅友德死后,除非汤和复出,军中无人能制冯胜。

另外,冯胜家族的联姻家族,组合起来的威力也很恐怖。

冯胜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王朱橚,一个嫁给了常遇春的长子、郑国公常茂(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被除爵,原因还是跟岳父冯胜互相攻讦,触怒朱元璋)。

冯胜还有一个侄女(其兄冯国用之女),嫁给了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

洪武二十五年时,沐英因朱标之死的打击,患病而亡,承袭沐英爵位的沐春就是冯胜的侄女所生。

即使抛开被除掉爵位的郑国公常茂,一个有实权的藩王(朱元璋时期,藩王是有一定兵权的)加一个世镇云南的沐家和冯胜是姻亲。

再加上冯胜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朱元璋能不忌惮?能不担心在自己死后,冯胜会威胁到朱允炆的执政?

三:冯胜的女婿周王朱橚的不稳定性

朱元璋曾为了奖励开国功臣们,大肆跟他们联姻,让自己的儿子们都娶开国功臣的女儿为正妃。

这是朱元璋展示君臣一体的政治行为,历代开国君王都是这么干的。

不过,等到朱标死后,朱允炆成为继承人,因为是隔代传承皇位,相当一部分有野心的藩王叔叔们和皇太孙朱允炆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因此,除了军中的骄兵悍将会成为朱允炆执政的不稳定因素外,他的那些叔叔们同样是不稳定因素。

朱允炆自己也心知肚明,根据明代史学家尹守衡所编著的《皇明史窃》中的记载,朱允炆曾和朱元璋有过这样一段对答:

太祖语太孙曰:';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太孙曰:';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汝意如何?';太孙曰:';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也就是说,朱允炆是非常担心自己的叔叔们造反的,还和朱元璋探讨过这个问题。

皇太孙朱允炆

不管朱元璋当时是怎么想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朱元璋也有过担心儿子会造孙子的反,但不会舍得对自己的儿子们动手。

在朱元璋生前,他有好几个儿子,都有诸多不法之事,但朱元璋一个都舍不得严惩,基本上都是警告为主,或招到京城看管一段时间后,就放过了。

冯胜的女婿周王朱橚就是其中一个,《明史·诸王传》中记载:

二十二年,橚弃其国来凤阳。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世子有炖理籓事。二十四年十二月敕归籓。

后来,朱允炆登基成为建文帝后,想削藩,更先就是向周王朱橚动手,罪名是谋反,“橚亦时有异谋”,还是朱橚的次子告发的。

虽然朱允炆更先拿朱橚开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朱橚和燕王朱棣是同母兄弟,担心他们兄弟联手,可朱橚有异心也未必就是空穴来风。

显然,这位周王朱橚不是个乖宝宝。

在朱元璋生前,对自己的儿子们的想法,不会毫无察觉,特别是册封了孙子当皇位继承人后,儿子们有不满也是很正常的。

朱元璋担心身后事

这些藩王们是什么德性,朱元璋未必不清楚,但朱元璋又舍不得杀儿子,怎么办?

朱元璋采取的办法是,斩掉他们在军中、朝中的臂膀。

从“蓝玉案”爆发,到冯胜被赐死之前,朱元璋的儿子们的岳父们,只要是属于开国公爵,还在世,且在军中、朝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基本上都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干掉。

如晋王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楚王朱桢的岳父、定远侯王弼等,都是如此,包括蓝玉,除了和死去的太子朱标是姻亲,也是蜀王朱椿的岳父。

另外,早前在“胡惟庸案”中,也被牵连进去一批。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再剔除掉没有爵位,官职低微的,如肃王朱楧的岳父孙继达只是个指挥使。

加上早已经正常死亡的,如徐达、邓愈、吴良、吴复等。

至冯胜被赐死的这一年,除极个别外(如汤和的女儿也嫁给了鲁王朱檀,但朱檀已经死了,继任鲁王和朱允炆同辈,没啥威胁),朱元璋把有能力给朱允炆带来威胁的姻亲全部都干掉了。

这样一来,在外的藩王们,朝中没有了帮手,将来朱允炆执政时,他们的威胁就小得多。

如此,洪武二十八年时的冯胜能独善其身?

万一朱元璋死后,周王朱橚造反怎么办?外有云南沐家为援,内有冯胜为助,威胁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朱元璋必须要冯胜死,没有罪名,就只能赐死。

这就是朱元璋不能公之于众,但又必须让冯胜去死的理由。依旧是给皇太孙朱允炆铺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347.html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王翦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翦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在古代,功高震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大臣们忌讳的话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潜在的规律,历史上那些皇帝们与开国功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质变,是什么呢?依靠着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帮忙上位的那些皇帝,当登上宝座的那一刻,就开始怀疑起自己身边的臣子们,并且疑...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后人对他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后人对他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李治,有多恐怖?武则天的上位掌权,都在他的计划之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离世,太子李治继承了唐朝的皇位。李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皇帝,在当皇帝的三十四年里,他的政绩可以说是非常值得赞许。但奇怪的是,在后人的眼中,李治...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猝死之谜被揭开,死因确实有些尴尬,难怪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封建帝制时期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是是非非历来让人五味杂陈。虽然清朝末期,我们忍受了被列强欺凌的屈辱,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大清王朝,毕竟作为一个正统的王朝,它能坐稳...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司马懿的妻子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妻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厌妻,这个典故可是把司马懿直接推到了古代“负心男”的行列。和历史上大多数名人的妻室只留下什么“氏”不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留下了完整的名字。而这个女人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