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司马迁到底是什么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问群臣该如何处置?群臣都认为李陵贪生怕死,应该重重惩治。汉武帝见只有司马迁不作声,于是问司马迁,“李陵投降匈奴你怎么看?”
司马迁想到昔日李广也曾经被匈奴俘虏,后来逃回了汉朝,认为李陵只是暂时被匈奴扣住不得脱身,于是回答汉武帝说“李陵是一个对内孝顺父母,对外言而有信的人,当初李陵为了效忠汉朝,以五千兵马杀敌一万多,实在是忠勇无二,如今战败被俘,想来只是迫于无奈的暂时妥协罢了,如果有机会李陵一定会回来报效国家的。”
此话一出,汉武帝和群臣也想到了李广被俘后又逃回汉朝的事,李陵也许是诈降,也许是不得脱身,都是有可能的,现在还没有事实依据,确实不好下结论,于是汉武帝决定,此事暂且按下不提,等日后有消息了再处置。
没想到后来公孙敖传来消息,李陵在帮助匈奴练兵对付汉朝,这下汉武帝勃然大怒,将李陵的家人全部诛杀,顺便也将司马迁以诬罔之罪处以死刑。
这下子司马迁因为一席话遭到了无妄之灾,不仅没有保下李陵还被连累。
但是我们知道司马迁是没有死的,他如果这时候死了,也就没有史记了,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被判处了死刑,却没有被处死?
那因为按照当时的汉朝律法,被判处死刑的人有三种办法免死。
之一种办法是世袭的爵位或者高位官职被抵消,从而免除死刑,但是司马迁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所在官职不足以免罪,于是之一种办法无效。
第二种办法是用钱赎罪,但当时的死罪赎金是五十万,司马迁虽然也是官三代,但是司马迁家中都是小官,很清贫,根本没有这么多钱。
有人说了,没有可以借啊,这的确是个办法,但是司马迁加上他爹都是那种芝麻小官,并没有高官富豪的朋友可以资助,就算有也没人敢帮司马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司马迁触怒了汉武帝也不止一次,是实实在在的将汉武帝得罪了,曾经还因为如实记录汉武帝的事,被汉武帝斥责了,再加上这次为李陵说话的是,哪些个高官富豪怎么也不肯因为司马迁去得罪汉武帝,于是第二种办法也是无效的。
第三种办法就是用宫刑替代死刑,于是别无他法的司马迁选择了宫刑。
这样的司马迁,真的是很冤枉。
司马迁的判断是正确的,李陵确实是被迫投降的,并且被匈奴看看守得很严密,所以不得脱身,李陵是指在找机会逃跑。
并且更重要的是,公孙敖带回来的消息是错的,并不是李陵为匈奴练兵,而是李绪,公孙敖故意带假消息给汉武帝,赌汉武帝会不会信,如果汉武帝不信,再次打探处是李绪为匈奴练兵,而不是李陵,公孙敖也可以推说,是打探消息的人传错了消息。
这时候问题来了,公孙敖为什么要陷害李陵呢?
因为公孙敖是李广利的人,与李家是政敌,自然不会帮李陵。李陵能以五千步兵歼灭一万多匈奴,这样的军事能力,比他爷爷李广还厉害,简直和卫青霍去病有得一拼,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战功赫赫的将才,重塑李家的神话。
没想到刚刚冒点头的李陵,却被公孙敖的谎言和汉武帝的猜忌给淹没了。
接下来我们书归正传,继续说司马迁。
司马迁的一生围绕着两个词,“宫刑”和“史记”,“宫刑”令司马迁受尽屈辱,也令司马迁成就《史记》,这样的千年巨著。
司马迁本来是一个做郎中的文官,为什么会对历史这么感兴趣呢,其实是因为司马迁他爹。
司马迁他爹名叫司马谈,司马迁他爷爷叫司马喜,也不知道这个司马喜是做什么的,这个司马喜想来是有点钱的普通百姓。
当时的汉朝可以用粮食捐一个末流的有爵位,按照当时的汉朝律法,有爵位的人家可以不用服兵役司马喜听说后,就捐了四千石栗米捐了一个九等五大夫的爵位,这样一来司马家就算有爵位了,不用出男丁打仗了。
因为司马家有点小钱,所以司马喜也是有能力让家中的孩子读书的,于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从小教导司马迁博览群书,后来司马谈还在去往长安做了太史令。
然而司马谈去长安做官却并没有带着司马迁,因为而是嘱咐司马迁多多游历和读书。司马迁从小就听话,长大后又在父亲的指导下游历天下,之后来到了在长安的父亲身边。
虽然司马迁的父亲只是一个太史令,但是司马迁对父亲非常崇拜,父亲专注工作的样子给司马迁留下了深刻印象,司马迁一点也不觉得太史令官小,而是认为太史令这个职位非常神圣。
后来在因为司马谈的关系,司马迁在长安做了一个小小的郎中。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将目光转向了西南夷,经过了一系列的征战,平定了西南夷,之后汉武帝便派司马迁去治理新地盘的建设,后来司马迁又辗转安抚了邛、莋、昆明,知道第二年才回汉朝向汉武帝复命。
由此可见,司马迁出了史记的功绩,也是有政绩在身的,不然汉武帝不会让司马迁管理那么多的地方。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病没有就职,非常自责,不久就病情恶化,不久于人世,正巧这时,司马迁已经回来了,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父亲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盘托出,并提出希望司马迁继承自己的意志,一定要完成史记的撰写工作。
司马迁含泪答应了。
后来司马谈去世,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成为汉武帝信任的太史令,如果当时司马迁没有继承父亲的嘱托,可能当今世界就没有史记了,司马迁可能就会做一个文官,但是司马迁为了理想和父亲,依然决然的放弃了,为官上的更高追求,埋头于历史的撰写工作中。
司马迁因为学识渊博,就见识广大,所以在撰写历史的时候,总是以非常公正而又犀利的角度看问题,得到了很多赞誉,毕竟司马迁曾经受教于名师董仲舒和孔安国。
接下来就司马迁就经历了开篇的为李陵说话的事件,因为此次事件,导致了司马迁一生更大的变故,也是因为这次事件,司马迁的史记不在被汉武帝认可。
当司马迁选着宫刑的时候,或许想着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真的遭受宫刑之后,司马迁沉寂了很久,认为自己无比屈辱,再不会坦荡的行走在世间了。
但是想起父亲的遗愿,想起自己在撰写工作中不断增长的对撰写工作的热爱,司马迁重新振作了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司马迁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对国家乃至社会都意义深刻,其功绩足以名垂千古。
所以后来司马迁就这样顶着人们异样的眼光,忍受着屈辱,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虽然自己的史记已经不被汉武帝认可,但只要史记存在,总有一天史记会流传下去。
其实司马迁在宫刑之前已经有家室了,还有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也是比较安慰的事了。
传说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刘弗陵时期的丞相杨敞,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杨忠后来做到了安平侯,小儿子杨恽,后来做到了左曹、中郎将、光禄勋。司马迁的女儿将史记一篇一篇拿来教导儿子,小儿子杨恽天资聪颖,喜欢读书,长大后更是对外祖父的《史记》非常感兴趣,认为史记文意深远,不该就此埋没,应该流传千古。
所以杨恽向汉宣帝申请,批量纂抄《史记》,让天下人广为阅读,汉宣帝同意了,于是《史记》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史记》一书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的详细历史,其中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全书一共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 宏大,是中国之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广为流传,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史记》的撰写中我们就可以看书,其中很多人物和战争,以及事件都力求有据可查,不靠近事实的一概不写,全书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是司马迁一点一点翻阅史书典籍和实地考察得出的。
不知道司马迁撰写自己的那一段的时候,怀抱着怎样的挣扎,才将自己的故事和盘托出的,想来也是十分的痛苦,但是痛苦中总是孕育着伟大。
只是《史记》完成后,司马迁的结局并没有人记录下来,连司马迁的子孙也没有续写出来,司马迁这个人就像是完成了任务,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中。
司马迁一生,本来应该平顺无虞,却因为维护李陵一事而横遭灾难,不仅令人惋惜,幸好史记流传了下来,也算不辜负司马迁一生。
司马迁其人,博学广识,忠孝仁厚,讲义气,公正客观,实在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所以才能矢志不渝地做一件事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