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7)105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何坚决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它到底有多不靠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他的意思是只要给他一万兵马,其中五千精兵,五千负责押送粮草,不出十天便可以从子午谷直插长安。而另一方面诸葛亮带兵从斜谷北上,如此一来便可以一举拿下咸阳以西地区。诸葛亮是作何反应的呢?

《三国志》记载:“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妥十分危险,不如走平坦的大道安全,可以稳妥的取得陇右,有十足的把握而不会有任何闪失,所以断然拒绝了魏延的计策。为何诸葛亮不采纳“子午谷奇谋”呢?真的只是此计危险吗?要知道打仗就会有危险,而且向来讲究出奇制胜。诸葛亮北伐就是为了取长安,当魏延提出一个如此奇谋的时候,他为何不试一试呢?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其一,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与魏延的奇谋不相容。在诸葛亮与刘备初见面的时候,他就已经规划的很清晰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这里看出,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很清晰,天下有变的情况下,分别从荆州和益州出兵。那么此时的蜀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首先,荆州虽然属于过蜀汉,但是后来在关羽手中丢失了,也即是说,诸葛亮战略规划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这一条就不符合了。其次,刘备也已经在夷陵之战后病逝了,让他“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自然也就不可能了。所以,这几个条件没一个满足。

而诸葛亮后来的战略目标则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当时东汉的都城是在洛阳,而魏延“子午谷奇谋”的目标是长安以西,并不能“还于旧都”,更别说兴复汉室了。当时的局面已经很明朗,蜀汉最弱,而曹魏几乎占据天下的三分之二,要想单凭魏延的奇谋实现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与自己战略目标不相符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其二,诸葛亮的北伐对曹魏已不是秘密。一般来说,奇谋究竟的就是“奇”和“出其不意”,然而魏延提出奇谋的时候,曹魏早已知晓诸葛亮的计划。在刘禅建兴五年颁布的诏书中,早已将蜀国北伐“克复旧都”的目标昭告天下了。而且从诸葛亮率领大军入驻汉中,到召开军事会议,前后足足有9个月的时间。

如此长一段时间内,曹魏方面肯定早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因此魏延的计策并不能给到敌人一个奇袭之效。就算计划再周全缜密,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说,若是能在曹魏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备战状态下采取奇袭,可能还有一些胜算。

其三,魏延小瞧了夏侯。魏延之所以敢大胆地提出“子午谷奇谋”,是因为他认为夏侯楙是一个废柴。只要他带兵前去,夏侯楙必定会吓得望风而逃。《三国志》中,魏延这样对诸葛亮说:“楙闻延奄至 ,必乘船逃走。” 但夏侯楙真有这么窝囊吗?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当然不是,《三国志》记载:”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数切责,弟惧见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夏侯楙虽然用兵谋略方面不太行,但是颇爱经营管理,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只知道啃老的人。而且当夏侯楙见到弟弟们不遵礼度时,多次给予他们严厉斥责,说明他是一个重视礼制法度的人。显然不会窝囊到像魏延所说的那般“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的地步。

况且就算夏侯楙打仗再不行,长安城还有好几万将士在那里驻守着,再加上长安城坚固的城防,也不是谁想攻就能攻下来的。再退一步,就算夏侯楙窝囊废一个,他后面也还有郭淮和曹真。所以,魏延之计看起来很奇特,但是若真要用起来,效果如何就要另当别论了。

其四,诸葛亮生性谨慎。诸葛亮断不采纳魏延之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魏延的计策不靠谱,太冒险了。要知道蜀汉原本就是弱小的一方,好不容易凑齐了这十万军队,若是有什么闪失,岂不给羸弱的蜀汉徒增负担吗?所以,以诸葛亮向来谨慎的性格,是断然不敢冒这个险的。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为何魏延会提出“子午谷奇谋”呢?

很简单,就是想要立功表现。《三国志》中,关于魏延有这样的记载:“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也就是说,魏延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将来会接诸葛亮的班。魏延的能力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坐到诸葛亮那个位置,光靠能力是不行的,得要有足够的威望和战功才行。不然很多人反对你,即使坐上去了也不长久。所以,魏延想通过北伐建立一番奇功,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坐上蜀国更高军事统帅铺平道路。

但最终现实跟魏延开了玩笑,诸葛亮死后,魏延非但没有成功接替他的位置,反倒最终被马岱所杀,还夷灭了三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1579.html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的相关文章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对清朝妃子们每天生活在勾心斗角中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妃子并非都像电视剧上面演的那样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她们也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清朝皇宫制度非常严格,皇帝祖上定下的规矩不但对自己严厉,对后宫妃子也是非常严格,容不得一点差错。这里就说明下,清朝妃子每天都在...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曹操打仗打了十几年,可以说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提拔了无数的忠臣,他们对曹操基本没有什么异心,在司马懿夺权的时候,受过曹魏恩惠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反对呢?司马氏一族一开始也只是曹家的殿下之臣,他是如何夺取政权,又是如何避免了一场因夺权而引起的动乱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一代大将韩信为何落了个被宫女用竹竿捅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被宫女用竹竿戳死主要是因为刘邦曾为他许下“三不杀”和“五不死”的诺言,这种死法看似残忍但也是对韩信的尊重。兵仙韩信的大名我想诸位读者都不陌生,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能力毋庸置疑。当...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元平元年继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治下的汉朝,成为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可是,他却没能选好太子。他的太子刘奭上台后,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魄力不够,无法驾驭群臣,造成朝中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势力之间激烈争斗。最终,西汉...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刘恂作为刘禅的儿子 蜀汉灭亡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刘恂作为刘禅的儿子 蜀汉灭亡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灭亡后,刘禅之子刘恂去哪了?为何史书没任何记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很多人物,之所以最后的行踪没有被记录下来,大多都是因为这个人后来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继续发挥出作用,从而被史官们所遗忘。刘禅的儿子刘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