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7)104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得位不正,为何朱棣的口碑却要比李世民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恭等人谋划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还软禁了父亲李渊 ,而也就在仅仅二个月之后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登基。而也就在此后的700多年,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去世之后,孙子朱允炆上台是为建文帝,而燕王朱棣则不出意料的发动了靖难之役,而结果便是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上台,成为明成祖。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虽然两位君王都堪称是一代明君,也都在各自的带领之下大唐王朝、大明王朝都逐渐走上鼎盛,可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便是一样得位不正的二人,朱棣的口碑却明显要比李世民差的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那便是在对待臣属之上。唐太宗李世民讲究以宽治国,即便是对待曾经从属于太子李建成一党的魏征等人也是待之深厚。反观朱棣则喜欢用重典治世,对于侄子建文帝的留下的臣属一如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解缙之死,并且在位期间还设置东厂,加强对文武百官的监视,为了能够加强统治更是迁都北京,也都损害了南方文人集团的利益。而也正是这种对待臣属的区别,导致朱棣得罪了占据舆论的文人士大夫集团。也正是在这种文人诛心之下,同样在夺权成功之后,李世民虽然对自己的子侄一概据不放过,全部诛杀;却因为他的“宽厚”而被大书特书,将玄武门之变塑造成一个白璧微瑕的小污点;而朱棣虽然对于子侄没有诛杀,一如建庶人被囚禁几十载,却被大书特书放大成了残暴不仁。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其次,在当政之后的结果上。李世民、朱棣都是不可多得的当道明君。但是即便是当道明君,也有高下之分,而一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便是唐太宗本人地位的体现。而李世民在位期间,平定突厥,亲征高句丽,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无不臣服,经济上也是颁布一些列的法典,促进经济发展,并且在取才之上大开学堂,完善科举制度,而天可汗的名号也便是他治下贞观之治的体现;至于明成祖朱棣,虽然在任内五次北伐,将蒙古部族打败,并且组织了郑和 下西洋,也极大的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使得朝贡国家日渐增加,在文化上也编纂了世界有史以来的更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可以说二人都是功勋卓绝,但是在历史上我们常常是以历史结果作为依据的。单纯的从历史记载而言是可以被篡改的,但是就结果而言,却是无法篡改的。而不只是史官,包括我们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正是基于他所给历史带来的结果,我们能够看见事实上唐太宗在创造民族性格上更加出色,而历史的残酷性、历史的现实主义也决定了这种对比的结果。

参考资料:《新唐书》

《明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483.html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的相关文章

赵抃:北宋时期名臣,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赵抃:北宋时期名臣,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赵抃(1008年-1084年), 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时期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为主,督率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孙吴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东吴最高武职)。人物生...

代善是什么出身?他支持皇太极继位的原因是什么?

代善是什么出身?他支持皇太极继位的原因是什么?

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努尔哈赤的儿子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每个儿子都非常优秀。尤其是代善更优秀。代善出身高贵,他是努尔哈赤的原配嫡福晋佟佳·哈哈纳扎青所生,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皇太极的出身没有代善高。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梦古姐姐是继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