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8)1510

对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有没有与刘备和孙权这两人见过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宦官乱政,刘汉失权,天下遂群雄并起,明争暗斗各据一方。而经过几年的殊死争夺后,天下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即曹魏、蜀汉、东吴。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而这三个政权的开创者则分别是曹操(虽然称帝的是他儿子曹丕,但这个基业完全是曹操打下来的)、刘备、孙权,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绝对主角。

那他们三个互相见过面吗?

其实曹操和刘备很早之前就见过面了,毕竟曾经同在汉献帝一朝共事。

话说当年刘备救陶谦,被表徐州牧,成为一方诸侯。而后却引狼入室,被三姓家奴吕布鸠占鹊巢。最终不得已,投奔了曹操。在曹操手下做事,那么肯定见面机会不少。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白门楼下斩吕布,一个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军队夺取了吕布军队的黄金。于是,吕布派遣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进攻刘备,曹操虽派夏侯惇援救,但被击败。沛城最终被攻破,刘备妻子再次被掳,刘备单身逃走。刘备在梁国国界中与曹操相遇,于是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

当年曹操击败吕布,吕布被俘,等待处置,当时刘备就在曹操身边。当时对于杀不杀吕布,曹操其实是比较犹豫的。毕竟人家吕布都降了,虽然这三姓家奴的名声不太好,但好歹是一员猛将。而且他如果归顺,底下高顺、陈宫等人也可以收纳。可这时候,一边的刘备发话了,他提醒曹操,可别忘了当初丁奉和董卓的下场,意思就是这吕布不靠谱,你当心日后成为第二个董卓。

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这一下惊醒了曹操,随后下令将吕布斩首。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当时把吕布气的,直呼刘备大耳贼不讲信用,没想到吧,刘备当年还有这么腹黑的时候。这也是没办法,因为当时刘备刚刚投奔曹操,必须得表现一下。回到许都,刘备被封为了左将军。

如果说白门楼下斩吕布是二人的正式会晤,那么青梅煮酒论英雄便是二人分道扬镳的开始。

话说这次见面,曹操可以说是别有用心的,因为他想试探刘备的才能和志向。

他命人在小亭里备下酒宴,然后和刘备对坐而饮。在喝了几杯酒,聊了些无关紧要的话之后,曹操便开始切入正题。他问刘备当今天下谁是称得上英雄二字?

刘备当然是有所防范,先是假以推辞,继而应付性地举了几个人,像袁术,刘表,孙权,张绣等等,可曹操却说这些算不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说完后用手指着刘备,然后自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天下真正算得上英雄的就只有你和我。这便是曹操的真正目的,他想看刘备听完这话后会作何反应?

而刘备初闻此言,着实吃了一惊,手里的筷子也不自觉地落到了地下。而似乎老天爷也在帮他,此时雷声大作。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刘备也不傻,知道是曹操有意在试探他,于是从容地低头捡起筷子,说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意思是一个雷声就把我吓得呀。

同时刘备心里知道曹操难容自己,于是与董承等人同谋,想搞事情。即历史上著名的衣带诏事件,事情败露之后。刘备假借抵御袁术之名,逃出许昌,重新占领徐州。两人此后再没见过面。长坂坡、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曹操与刘备作为双方的主帅,之间面对面的可能性不大。

刘备和孙权也是见过面的,众所周知的便是刘备到江东娶亲的那一次。

《三国演义》有这么一段:“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时周瑜献计,把孙权之妹孙尚香嫁给刘备,诱引刘备来东吴,一举歼灭。刘备果然赴邀,大堂之上暗藏刀斧手,由孙权主持接见,百官都在,孙尚香更是藏在帘子后面。赵云刘备均发现了刀斧手,刘备拔出配剑,对孙权说若想斩杀刘备可以明说,何必用刀斧手?而孙尚香却看上了刘备的英雄气概,因此让吴国太出面,这样就被才幸免于难。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这件事儿也不算是虚构,刘备确实是当了孙权的妹夫,娶了孙夫人。古代结婚可不是现在,是要严格按照规矩来的。刘备怎么也得拜会一下孙夫人的兄长母亲才行,所以刘备不但见过孙权,也见过孙权的老母亲。

当时孙权为了笼络刘备,给他各种锦衣玉食,豪华住所,加上美女孙尚香陪伴,差点就把刘备忽悠瘸了,不愿意回去打仗了。

关于二人见面,史书上也有记载:

“(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三国志》

所以说,刘备和孙权在这次招亲中应该是有见过面的。

曹操和孙权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因为一个远在江东,一个远在北方,相距千里。而他们俩最近距离的接触应该是在赤壁之战那会儿,因为曹操是亲自领兵来到了江东,而孙权也在江东。。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

然而因为这次东吴的领军者并不是孙权而是周瑜,孙权在后方坐镇,所以曹操和孙权应该是没有机会碰面的。虽然后来,因为局势利益的变化,孙刘联盟破裂,而孙权曾一度与曹操有一定程度上的联合,共同对抗蜀汉,二人不再是绝对的敌对关系,有了往来了。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然而,也终究只是书信上的往来,或是臣下的传达,并没有实际上的见面。

所以,按理来说,曹操和孙权是没有见过面的。

综上所述,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大佬,只有曹操和刘备、刘备和孙权互相之间见过面,而曹操和孙权是没有正儿八经见过面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3747.html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的相关文章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

同安公主:见证了三个政权的更替,也得到多位皇帝的善待

同安公主:见证了三个政权的更替,也得到多位皇帝的善待

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能活到八十六岁的人,简直是少之又少,唐朝的同安公主就是其中之一,她历经北周、隋、唐三朝,见证了七次皇帝退位、八位新皇登基,可谓是当时的活字典、老祖宗。大唐开国后,皇室宗亲的身份也都水涨船高,同安公主既不是李渊的女儿,也不是李世民的女儿,而是唐世祖李昞和元贞皇后独孤氏之女,是李渊...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拥兵10万,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天就自杀 关羽对貂蝉做了什么事情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天就自杀 关羽对貂蝉做了什么事情

对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貂蝉为何次日就自尽了?关羽对她做了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们对于美的事物总是格外的关注,上至美景,下至美人,每一个都能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有的人选择将这些美好的事物用画笔画下来,有的人选择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有的人则选择将他们载入史册,...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懿初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刘裕作为刘宋开国皇帝 刘裕的人生又是什么样的

刘裕作为刘宋开国皇帝 刘裕的人生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到底有多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363年,东晋十六国时代中期。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一户非常贫寒的人家内,出生了一个小男孩。说起来,这户人家虽然很穷,但家世却很显赫。这家人的祖上名叫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在汉朝的时候,这家人祖上...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曹睿,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辅佐曹魏四代君主,功勋赫赫,但是,司马懿又有异志,而且老谋深算,阴险狡诈,最终,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成为奸臣。那么,问题是,曹操都看出来司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