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9)97

对为什么秦国拒绝孔子入境,但却能一统六国?难道有什么因果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明文记载的是孔子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这八个国家,其余列国都没有去过。

《论语。第十二章》:“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史记》:“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所以并非是秦国没有让孔子入境,战国最强大的七个国家秦楚齐韩赵魏燕,孔子就去过楚国和齐国,其余五国都没有去过。再者可能并非是秦国不让孔子入境,也有可能是孔子后来走不动了没有去成而已。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而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跟孔子有没有入境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难道孔子入境秦国,秦国就统一不了六国啦?这怎么可能,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个人觉得有以下的几点原因:

一、地理位置

秦国的地理位置不得不说很优越,在当时正处于中国的四川一带身处盆地,唯一适合规模的兵团作战的地方就是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战国时代最雄伟的关隘,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可以说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秦国能够守住这个地方,则国家无忧亦。

当然这种地势有好处也有坏处,如果函谷关一旦被攻破,则秦国危矣,历史上秦国的函谷关就被攻破过一次,当时齐、魏、韩三国六十万联军在三国国君的带领下攻打秦国函谷关,最终函谷关被攻破,本来秦国依然快要灭亡,但是三国却是各怀异心,担心秦国被灭会造成某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最终三国就只要求秦国割让土地,魏、韩两国得到河外之地,武遂归还给魏国;封陵归还给韩国;赔偿齐国价值一座城池的财物,自此三国退出函谷关之外。不过六国自从错过了这次机会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进入到秦国的腹地了,直到被灭亡。

二、坚定实施商鞅变法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除了秦国实施了商鞅变法之外,其余六国也都相对实施了变法,包括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公仲连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淳于髡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公仲连的赵国变法和燕王哙的燕国变法,可以说七国都对自己国家实施了改革,这些改革或多或少都增强了七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但可惜的是这些变法除了秦国的商鞅变法被彻底地贯彻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其他的变法或半途而废,或一世而终,或贵族反对被废,可以说都没有彻底的成功。而秦国的商鞅变法依靠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位君主从始而终的支持,秦国在军事和经济开始全面超越其余六国。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三、强大的军事装备

秦军的军事武器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弩,在各国相对都没有强大的弓箭和弩机的情况下,秦军都已经拥有射程超过300米的弩,想想看不管各国拥有多强大的骑兵还是步兵,还没正面接触秦军就已经被秦弩消灭大半,这个时候还怎么打呢?再加上秦国商鞅变法所创造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比如斩杀一个甲士就能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而这对于当时七国还是皇族和士大夫掌握爵位的世界,这无疑是穷苦百姓唯一能够走向贵族的机会,那么试想如此的秦国军力如何不强?此时强大的秦国士兵再配合着强大的秦弩,其余六国焉能不败?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四、众多的明君和名将

当然在拥有强大的军力和武器的同时,你的国家也必须要有人带领去征战天下才可以,而一个国家谁能带领呢?当然是明君和名将啦,而这些秦国永远都是不缺的,较之其余六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可以说从未出现过昏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哪一个不是英明之主,正是因为他们,秦国才能从弱秦变成最终统一六国的强秦。当然秦国的名将更是不缺,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独占其二,更有白起这位“人屠”的举世名将,樗里疾、甘茂、魏冉、司马错、蒙恬、王龁、蒙骜、王贲、李信、甘茂和蒙武等等,哪一个单独拿出来不是独当一面的将领,即使放在其余六国也都是大将级的,而这些将领统统都聚集在秦国的麾下,你说这样的秦国焉能不兴盛?焉能不灭六国呢?

当然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还有着很多的原因,例如其余六国相互猜忌,勾心斗角,不能团结一致的对待秦国,六国的贵族相对而言较为的腐败,君主也都相对平庸。总之秦能灭六国,只能说秦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占了,只有这样秦才能统一天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835.html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的相关文章

杨修被杀司马懿却能平稳过渡 两人差异在什么地方

杨修被杀司马懿却能平稳过渡 两人差异在什么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修被曹操所杀,而司马懿则平稳过渡,他们两人的差异在哪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杨修和司马懿属于不同类型的两种人,杨修是一个自负的文人,而司马懿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杨修之死的两种说法杨修之死,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杨修是“聪...

燕太子丹最后没能成功挽救楚国,是为何?

燕太子丹最后没能成功挽救楚国,是为何?

作为燕国最后一位太子,燕太子丹堪称一代悲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燕太子丹是战国末年的燕国储君,为了挽救燕国不被秦国所灭,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可惜他未能挽救燕国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那燕太子丹是如何挽救燕国的一,秦国为质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当时的天下大事了解的十...

司马略:西晋宗室、将领,孝敬慈顺,谨慎谦恭

司马略:西晋宗室、将领,孝敬慈顺,谨慎谦恭

司马略(?―309年),一作司马简,字元简,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三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略孝敬慈顺,谨慎谦恭地对待贤士,很有父亲司马泰风范。元康初年,与华恒等同在东宫...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