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真的没有人了吗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够成功
还不了解:司马懿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夺权为什么能成功?曹真死后,曹家没人能单独领兵作战。
如果说曹操时期曹魏的核心将领是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那么到了曹丕时期,曹魏的核心将领就是曹真,曹休和夏侯尚。整个曹丕时期一直到曹睿执政之后的初期,曹真都是曹魏的柱石之臣。
曹操虽然发布过求才令,主张用人唯才是举,但实际上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曹操经历了东汉末期朝廷的崩溃,又是在战争中逐步壮大起来的,所以曹操对军权始终抓得很紧。处在曹操时期最核心的将领,也就是能够独当方面的单独统领大军的建立,基本上都是曹操的宗亲,也就是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其他的外形将领都没有这种机会。
张辽算是投靠曹操比较早期的将领,多次在战场上立功。但即便是在曹操征孙权之后,把张辽留在合肥镇守,也是做了特殊安排的。比如他明了解张辽和李典关系不睦,却偏把李典和乐静留下给张辽做副手,这很显然就表明,他对张辽的信任是有保留的,所以才会留下李典和乐进来牵制张辽。
到曹丕时期,随着老一代的夏侯惇和夏侯渊,曹仁等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曹真和曹休逐步展露头角,成为曹魏的主要统兵将领。在荆州方向,曹仁之后则以夏侯尚为主要负责将领。这仍然是以夏侯氏和曹氏为核心的格局,兵权不轻易授予外姓将领。即便是张辽,张郃徐晃等人这一时期仍然在世,在有军事行动的时候,仍然需要派文官护军,也就是监军。
到曹丕去世的时候,给太子曹睿留下的辅政大臣是四个人,分别是曹休,曹真,司马懿和陈群。这其中,曹休为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他们两个都是直接负责掌握大军的,司马懿和陈群则是曹丕比较信任的文官。也就是说,曹丕仍然把大军视为整个国家的核心支柱,不容外人染指。
到曹睿时期,曹真大部分时间都在负责关中地区的防御,他还在曹丕时期消灭了盘踞在河西地区的宋健势力,重新打通了西域。这是自从东汉晚期以来,中原王朝重新恢复对西域的直接管理。到曹睿时期,诸葛亮前两次北伐的时候,负责率军抵御的也主要都是曹真。东线对东吴的防御主要由曹休负责,南线在荆州方向的防御主要由司马懿负责。
但因为曹休和陈群去世的时间比较早,所以很快就形成了曹真和司马懿两个人掌握曹魏军政大权的格局。也是在这个时期,由于曹氏和夏侯氏自身的军事人才出现断层,曹叡不得不越来越频繁的启用司马懿来直接领兵,从而给了司马懿染指兵权的机会。到曹真去世以后,具备独立领兵作战能力的只有司马懿了,这就为后来司马懿发动高频率之变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曹真是曹巍政权第二代核心将领之一,甚至可以没有之一。以曹真的去世为转折点,曹氏和司马氏没有再出现具备独立练兵作战能力的将领。虽然曹爽执政时期试图培养夏侯玄,但事实证明,曹爽和夏侯玄都不能胜任独立领兵作战的任务,每次有大战的时候,都只能启用司马懿。
曹真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在他当权的时期,他没有能力大力的提拔和培养曹氏和夏侯氏的宗室亲贵们,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当然,夏侯楙也曾经得到过机会,但是是同样证明他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很快就被放弃了。实际上,以个人能力而言,曹休和曹真自身的能力就已经不如参与创业的之一代的曹氏和夏侯氏将领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以说是所有家天下的封建王朝都无法避免的结果。所有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在基本稳定下来之后,都有过试图以将门虎子的形式来不断的培养军事将领的尝试,但几乎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真正成才的很少。大多数这种家族传承到第三代就会没落。原因也不难理解,之一代是靠自己真刀真枪拼出来的,第二代已经比之一代少了很多磨练的机会,起点已经高了很多。到了第三代就已经不需要磨练,就可以直接出任较高级别的职位,自然会在能力上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