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东汉末年,在曹、刘、孙“伟岸身躯”的衬托下,无数曾经割据一方的诸侯沦为了炮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那么三国结局更好的诸侯是谁呢?董卓、袁绍、袁术、吕布等人自然算不上好结局,那么曹操、刘备、孙权呢?看似曹孙刘分别建立政权,显赫一时,但最终都难逃覆灭,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三国结局更好的诸侯其实是割据汉中的张鲁!张鲁本人无疾而终、五子封侯,家族显赫;张鲁后世更是连绵延延续两千多年,天师已经传到第六十五代。中国历史上,比张鲁更显赫的家族只有孔子的家族了。
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雄踞汉中三十年
张鲁,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在张陵死后,张鲁父张衡继行其道。张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张鲁通过其母与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
初平二年(191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兴平元年(194年),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刘璋、张鲁不和,张鲁于是割据于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据史料记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
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东汉末年,群雄蜂起,关中韩遂、马超起兵抗曹,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
张鲁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张鲁在汉中二十多年,信徒众多,成为汉末一支颇有实力的割据势力。
顺应大势,投降曹操
当时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无暇顾及汉中,遂拜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郡太守。张鲁统治巴、汉近三十年。期间有人怂恿张鲁称王,但在阎圃的建议下张鲁拒绝了称王的提议,只是保境安民,发展教众。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抵达阳平关,张鲁想要投降曹操。但张鲁弟张卫不听,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为曹操所破。张鲁闻讯,再次打算投降。阎圃又献计说:“如今您被迫投降,肯定得不到重用,不如先到朴胡去抵抗,然后再向他献礼称臣,这样才会得到曹公的重用。”
张鲁于是率军前往巴中。临行前,左右的人想将仓库里的宝物全部焚毁,张鲁说:“我已有归顺朝廷的意愿,一直未尝如愿。今天我们离开,不过是避开锋芒,并没有别的意图。宝货仓库,应归国家所有。”于是将宝物都妥善藏好才离去。曹操到达南郑后,对张鲁的行为深加赞许,又因张鲁早有归顺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问。
张鲁带着全家谒见曹操,太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宾客而非臣子),封张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曹操将他和家属带回邺城,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人为列侯。并且替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女儿为妻,因此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
后世延绵不绝,家族显赫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原侯, 葬于邺城(今河北临漳)东。张鲁投降曹操后,大量徒众北迁,《三国志·张既传》载,张鲁降后,“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张鲁及大批汉中教民北迁到三辅(长安、洛阳、邺城)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之机,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
经历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区。隋唐时期,道教兴盛,正一道逐渐融合其它符箓各派。宋真宗曾召见第24代正一天师张正随,赐其“先生”的称号,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师张可大,几乎代代正一天师都得到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