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13)920

对朱允炆削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为何不学习汉朝用推恩令削藩?因为情况不同,无“恩”可推。

简单来说,朱允炆觉得不合适也没必要。

先讲讲什么是推恩令。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推恩令是汉武帝在主父偃建议下颁布的一项政令,主要内容是改变诸侯国的继承制度,把原先的嫡长子继承全部封地改为诸子均分。这个政策的核心就两个字——分化,大国分成小国,小国无力反抗中央,分封制就彻底改造成了中央集权制。

道理说来简单,实施却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各诸侯国在得知推恩令的时候不会起兵造反,换而言之,即中央本身要对诸侯王有着较大的军事优势,压制他们不敢掀桌子,不得不接受这种较为温和的“削藩”策略。

事实上,分封问题从西汉建立开始就困扰着汉朝皇帝。汉高祖担忧异姓诸侯王造反,一把年纪了还一个个地把它们剪除,只留下一个弱小听话的长沙国,剩下的都改成刘姓诸侯王。

到了汉文帝时期,刘姓诸侯王的实力日渐强大,齐国70城、吴国50城、楚国40城、赵国40城,加起来完全够汉朝喝一壶的。

在此情况下,名士贾谊给汉文帝写了一道《治安策 》,专门分析了削藩的 ***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很显然,这个建议的中心思想也是分化。但汉文帝没有采纳,因为他了解这些诸侯王都不傻,分化政策决不能同时推行,不然激起他们的反抗就难办了,所以汉文帝的分化政策是一步步执行的。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说六弟赵幽王太可怜了,死的早又只有两个儿子,自己怎么能偏心呢,赵幽王长子当了赵王,次子也不能落下,于是割取赵国的河间郡封给赵幽王次子,建立河间国。

后来淮南厉王造反身死,民间传言兄弟不相容,汉文帝很伤心地说:“我怎么会贪图淮南国的土地呢?”于是封淮南厉王的三个儿子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后来齐文王无嗣去世,汉文帝说我怎么忍心大哥绝嗣呢,于是将齐国一分为七,齐悼惠王的诸子全部封为王。

汉文帝通过打感情牌,不动声色地分割了齐、赵、淮南三个诸侯国。其子汉景帝水平就差得多,继位后直接割地削藩,激起吴楚七国之乱,不过由于汉文帝的布置,七国之中赵国在北,吴楚在南,剩下四国在齐地跟堂兄弟内战,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综上,汉武帝的推恩令是在汉文帝温和分割大国、汉景帝暴力铲除大国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时的诸侯国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力量来反抗了。反观朱允炆时期,情况大不相同。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汉朝的分封还是比较纯粹的裂土封王,各诸侯国享有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权力,除了朝贡和随从出征外没有太多义务,几乎可以说是独立王国,汉朝中央对他们的管辖是很弱的,不然也不需要用三代人的时间来解决。

而明代的分封从一开始就有极大的限制,明太祖朱元璋广泛参考了前朝分封的教训,将诸子分封于边塞重镇及内地各重要城市,配备三护卫,王府还有节制王府所在地方驻军之权。但在政治上,王府所在地仍有朝廷派遣的官员治理,诸王出兵作战的粮饷调配由朝廷统筹,而非诸王自己解决。

在朱元璋晚年,更加担心诸王夺位的问题,在遗诏中下令“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惟此令从事。”

也就是说,此时的诸王只有一万多人的护卫,而朱允炆手中有朱元璋留下的数十万京师驻军,除非所有诸侯王联手向京师进攻,否则在账面上他还真不输。就算所有诸侯王一起反叛,各藩位置不一,朝廷完全可以先灭弱藩再灭强藩,逐个击破,也还有的打。

尽管具备如此优势,明廷也不全是主张暴力削藩的,也有人建议仿照推恩令,搞温和削藩。

《明史·高巍传》载: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

明初诸侯王的倚仗就是手里的护卫军,他们就相当于这只部队的将军,高巍的建议就是搞将兵分离,北边的藩王子弟分到南边,南边的藩王子弟分到北边,避免大军太忠诚于藩王,被他们用来造反。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朱允炆看了奏章,点头称是,转身就开始暴力削藩:废周王为庶人、监视燕王、扣押齐王、逮捕代王、废岷王为庶人、把湘王吓得自焚而死。

朱允炆的削藩顺序是先弱后强,强藩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本来朱棣处于绝对的劣势,刚开打没多久就被明军推到老巢北平城,他能够夺取皇位,提起底还是侄子衬托地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4613.html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的相关文章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字子远,晋朝官员,官至右卫将军,后参与诛杀司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沉迷声色的昏君。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历史大河中不乏有许多开明、智慧、果...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败给十几万清军,这是为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品鉴历史文化,揭秘背后真相!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会败给十几万清军?1643年年底的时候,李自成率领顺军去攻打西安...

韩信被骗入宫里被宫女用竹签活活戳死 韩信为何死的那么惨

韩信被骗入宫里被宫女用竹签活活戳死 韩信为何死的那么惨

对“兵仙”韩信死得有多惨?被宫女拿着竹签活活戳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他是西汉有名的开国功臣,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淮阴侯。同样是“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和张良活了64岁,唯独韩信只活了35岁。在古代,能活到60岁的人...

楚汉相争刘邦经常出于下风 最后刘邦是怎么获胜的

楚汉相争刘邦经常出于下风 最后刘邦是怎么获胜的

对项羽出身世家,为何输给了街头混混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就非汉族莫属了,我国大部分的人口都是汉族,在古代时也称作汉人。那么“汉”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的呢?就是通过汉朝来命名的。汉之前,一般都称华夏族,汉朝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它不仅是当...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何不造反,非要等到70高龄才反,他在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了,这段时间内曾经发生了很多很多的经典典故。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出自这一时期的,像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张飞、项羽等很多人都...

吕夷简:北宋名相、杰出政治家,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吕夷简:北宋名相、杰出政治家,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社会诸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