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夷陵之战孙权为何要向刘备求和?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17)700

建安24年,关羽北伐被吕蒙偷袭荆州,随后本人被杀。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刘备兵败夷陵,按照演义小说的描述,是七百里连营被一把火烧掉,七十多万人马损失殆尽,老将黄忠也被马忠一箭射中而重伤不治。

夷陵之战孙权为何要向刘备求和?

看到这个描述,可能有读者要笑了:当时三国兵力都加起来,可能也没有七十万,黄忠早在夷陵之战前两年就已经辞世,连刘备称帝都没赶上,又怎么会在蜀汉章武二年被马忠射死?

虽然没有七十万大军,也没损失五虎战将,但是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损失确实不小,阵亡和被俘人员少则一万多则三万,黄权无奈降魏,至少有四员大将战死疆场,另外还损失了一位可能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高官——那个人不但是刘备的得力助手,还是诸葛亮的结拜兄弟。

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水陆并进对东吴发动了大举进攻,孙权也不是吃干饭的,他很快就摸清了刘备的兵力并向曹丕求救:“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当年的曹丕就像白头鹰忽悠小乌鸦一样拱火架秧子:“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曹丕引经据典撺掇孙权跟刘备这对大舅哥妹夫死磕,却一个兵一粒粮都不出,反而厉兵秣马,准备在吴蜀战争见分晓的时候灭掉那个胜利者。

曹丕包藏祸心撺掇别人打架,他在双方都气喘吁吁的时候亮出了刀子:“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要是不是迫于曹丕的军事压力,孙权也不可能再次向驻守白帝城的刘备求和,正在拉肚子的刘备借坡下驴:“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能够让胜利者孙权主动求和,说明刘备的损失虽然不小,但还没有伤筋动骨一蹶不振,如果他跟曹丕两面夹击,孙权还真受不了。

刘备之所以忍气吞声答应了孙权的求和,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损失还没有补齐,如果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在,法正和庞统活着一个,刘备肯定会玩儿一把“趁你病要你命”,那时候孙权偷荆州,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备要在汉中留下足够的力量防备曹丕偷袭,还要留下足够的人手弹压蠢蠢欲动的蜀中门阀,所以孙权侦查得到的情报是准确的:刘备也就是四万人外加两三千匹马,这两三千匹马并不等于同样数量的骑兵,也许还有运输队也用了一些马匹。

夷陵之战孙权为何要向刘备求和?

刘备只有四万兵力,领兵大将也被陆逊侦查得清清楚楚:“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从冯习到傅肜,这七人都是都督、先锋官级别的将领,关兴张苞有没有参加夷陵之战,史料根本就没有提起。

夷陵之战中更具传奇色彩的将领,就是在“别督”中排在第三位的廖淳,提起廖淳,可能很多人印象不深,但是提起他的另外一个名字,那就如雷贯耳了——他可能是汉末三国年间驰骋疆场时间最长的名将:“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

廖化是逃回西川的路上遇到了刘备远征军,刘备见了廖化很高兴,让他以宜都太守的身份独领一军(为别督)。

战时的都督是个临时工,夷陵之战结束后,廖化转正为广武都督、丞相参军、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直到蜀汉灭亡,廖化才在迁往洛阳的途中病故。

蜀汉这七位高级将领,在后面的史料中又出现的,还有原张飞副手、伐吴先锋吴班,这个人算起来也是国舅,他在夷陵战败后一路高升,在刘禅继位后不久就升任骠骑将军、假节、绵阳侯。

吴班在哪年辞世,史料没有记载,他的战友辅匡跟随刘备撤退后,一直活到蜀汉将亡。元熙元年 (公元238年)辅匡去世的时候,已经由镇南将军晋升右将军、中乡侯。

将军赵融在夷陵之战后再无史料提及,但却绝不是在此战中阵亡,因为像赵融那样都督级别的战将如果被东吴擒斩,那是一定要写在功劳簿上的,而东吴的功劳簿上,只记载了斩杀蜀汉三员大将:“陆逊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义阳傅肜,先主退军,断后拒战,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杜路和刘宁投降了,黄权也投降了,刘备驾前有名的大将,似乎就死了冯习、张南、傅肜、沙摩柯四位。

这四位都督级别、胡王级别的战将,在夷陵之战前鲜为人知,他们阵亡对蜀汉影响并不算太大,刘备和诸葛亮最痛心的,不是黄权投魏四将战死,而是侍中马良遇害。

夷陵之战孙权为何要向刘备求和?

马良并没有像小说描写的那样,画了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地图回成都向诸葛亮汇报,他是直接陨落于乱军之中:“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

在后来曹魏实行的九品官制中,黄钺大将军、三公、丞相为之一品,四征、四镇、车骑、骠骑、诸大将军为第二品,侍中为第三品之首,其下是散骑常侍、中常侍、尚书令、左右仆射、尚书,也就是说如果换做曹魏,马良就是副丞相级别的高官。

即使是以汉室正统自居的刘备集团,侍中也是了不起的职位,我们看诸葛亮的《出师表》,就会发现侍中几乎就是丞相之下的更高级文官,其级别远高于后来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费祎蒋琬:“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

马良比诸葛亮年纪小,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认为他们是拜把子哥们儿:“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马季常的人品、见识、能力都远胜五弟马谡马幼常,诸葛亮拿马谡当块宝,刘备也把马良当成得力助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后遣使吴,权敬待之。”

治中从事是州牧佐官,其地位尚在郡守之上,读者诸君请试想一下:马良年纪轻轻就成了刘备集团核心文官,如果他不战殁于夷陵,是不是有机会在诸葛亮之后接掌相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5335.html

“夷陵之战孙权为何要向刘备求和?” 的相关文章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酂县和任县县令,在当地都有治迹和称许。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汉朝被取代。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

历史上曹植和甄宓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曹植和甄宓之间的关系如何?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甄宓(fu)这个名字也没有史料支撑,所以我们暂且称之为甄氏,据说是三国第一美女,是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其实最早甄氏是袁绍的儿媳妇,不过曹操和曹丕父子打败袁绍后,曹丕见甄氏姿貌绝伦所以被收了。后世历史上围...

徐晃在五子良将中是什么排名?他的实力怎么样?

徐晃在五子良将中是什么排名?他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向来都是喜欢三国的读者所津津乐道的。《三国志》中两篇传记,是“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的最直接来源。《蜀书·关张马黄赵》、《魏书·张乐于张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排名最后徐晃是如何击...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他因为年龄最大,所以为十兄弟之首。李继勋也在十人之中升职最快,最先成为节度使。那李继勋是如何为后周与北宋建功立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早年从军李继勋早年从军,跟随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在他手下担任护卫。广顺元年(...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因为政治、经济高度发展,与其相配的另一社会现象是法制建设空前发达,刘彻开始爱用酷吏来镇压人民,为此来加强君主集权,也为了抑制地方性豪强、游侠与诸侯也可以短期内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并,并且严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他本来是...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这种...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候却又语焉不详,帝王们也时常对此大惑不解。唐高祖李渊就曾询问过令狐德棻:“丈夫冠、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