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许田围猎时关羽为何会放过刺杀曹操的好时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18)590

199年,汉献帝和曹操领着文武百官围猎于许都。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华阳国志》第六卷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先主之败东走也,径往鄂,无土地。关羽责之曰:‘早从猎中言,无今日。’先主曰:‘安知此不为福也?’及得荆州,复有人众。”

许田围猎时关羽为何会放过刺杀曹操的好时机?

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时引用《蜀记》,刘备则是另外一种说法:“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看这两本史料,我们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曹操当时不臣之心暴露无遗,刘备所说的“为国家惜之”肯定不靠谱,刺杀围猎时落单的曹操,机会很好风险很小,刘备为什么不让关羽动手?

关羽在许田围猎时要刺杀曹操,很多史料中均有记载,当时下手的机会很好:“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

大家都忙着追逐猎物,曹操身边也没什么保镖了。狩猎场上羽箭不长眼,误杀的事情在所难免,大家的箭头上又没刻名字,曹操被流矢射中身亡,只能被视作意外。

《三国演义》的说法是靠不住的:“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兄如此,便不敢动。”

事后关羽和刘备还有过一番争论:“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关羽没有那么傻,曹操身边猛将如云耳目众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及时作出反应。关羽吹胡子瞪眼睛扬眉毛,还催马抡刀往前冲,发现异常的肯定不止刘备和董承,刘备摆手使眼色,关羽却未必看得见、停得下来。

上述种种不合常规之处,恰恰证实了《华阳国志》和《蜀记》的说法:关羽当时抓住了刺杀曹操的千载难逢好机会,而且刺杀曹操也不会危及刘备性命。但就是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被刘备轻轻放过了——他肯定不是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怕伤到大汉天子刘协,也不是怕曹操“意外”身亡后自己跑不掉,为汉室江山福祉着想,那更是没影儿的事儿。

许田围猎时关羽为何会放过刺杀曹操的好时机?

关羽要刺杀曹操是事实,刘备反对并阻止也是事实,既然都是事实,我们就可以分析一下关羽和刘备的动机了。

关羽要刺杀曹操,当然不是因为曹操霸占了秦宜禄的美妻,虽然曹操食言而肥,把原本许诺给关羽的美妇人自己笑纳了,但是“大丈夫何患无妻”,忠于汉室的关羽应该不会为了一个夫人而置天下大事不顾。

我们翻看史料就会发现,关羽三番五次跟曹操说要收获秦宜禄之妻并给秦朗当继父,还真是许田围猎之前的事情:“吕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曹操),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如果关羽跟曹操在建安三年就结下了“夺妻”私仇,还准备刺杀曹操,那么建安五年关羽被俘,曹操就不会那么客气了。

建安五年的关羽跟曹操的关系很不错,说明秦宜禄美妻归谁并没有被关羽和曹操放在心上,说关羽为了一个妇人而要杀曹操,那肯定是不完全准确的。

我们假设关羽真是要为大汉铲除奸佞,而刘备极力阻止,就很值得读者诸君深思了:是刘备没发现曹操是个奸雄,还是刘备要养寇自重?

综合三国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刘备跟曹操已经离心离德,曹操对大汉天子刘协也不太礼貌了:“建安元年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

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掌控刘协之后,就开始给自己和手下封官加禄,把刘协当个橡皮图章使唤,但刘备确实没有参与“衣带诏密谋”:“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从衣带诏事件中,我们能看出曹操并没有完全掌控许都和刘协,隐藏着反对势力依然很强大,董卓余孽、牛辅部将董承因为是刘协的老丈人(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裴松之注)而当上了车骑将军,也是三公级的军方大佬,越骑校尉种辑掌管的是禁军中的精锐特种兵(越人内附以为骑,取其材力超越也),这些人都比空头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刘备的实力强。

许田围猎时关羽为何会放过刺杀曹操的好时机?

这样一分析,半壶老酒得出一个未必靠谱的答案:如果曹操在围猎时“被流矢误杀”,那么刘备很可能被当作“曹操余党”死在董承刀下。

不仅仅是半壶老酒有这个担心,估计在当时许多忠于汉室的文臣武将眼里,刘备都是曹操很不错的朋友:“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刘备在曹营享受的待遇,比荀彧和夏侯惇还高,俨然是曹操之下的二号人物,如果曹操挂掉,反对派怎能不拿他开刀?想跟王允做同样事情的国舅董承,心里也会打鼓:如果曹操是董卓,那么刘备就是李傕郭汜,留着他岂不后患无穷?

这样一想,我们似乎就可以解释刘备为什么阻止关羽杀曹操了:咱们羽翼未丰,还要指着曹操这棵大树乘凉,曹操倒了,咱们也就完了,所以杀曹操不急在这一时,往后有的是机会!

当然,说刘备阻止关羽杀曹操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这只是半壶老酒一家之言,最后的结论还是要请读者诸君来下:按照《华阳国志》和《蜀记》的记载,关羽刺杀曹操,应该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荀彧和郭嘉也未必会怀疑到刘备头上,如果刘备不阻止而关羽刺杀成功,汉朝大权会落在何人之手,刘备的日子是会变得更好过,还是会被当作曹操一党干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5413.html

“许田围猎时关羽为何会放过刺杀曹操的好时机?” 的相关文章

曾公亮的一生有哪些作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曾公亮的一生有哪些作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徐盖:唐朝名将李勣之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盖:唐朝名将李勣之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盖(?~633年),字广济,原先为高平望族,曹州离狐人,隋唐大臣,唐朝名将英国公李勣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武德二年,李勣归顺唐朝,赐姓李氏,册封徐盖为济阴郡王,固辞。乃封上柱国、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贞观七年(633年),徐盖病逝,追赠潭州都督,...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字元龙,范阳涿县人,东晋末年群雄之一,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士族,从孙恩起兵,孙恩死后,被推为主。朝廷欲安抚东土,命为永嘉太守。元兴元年(402),三吴大饥,乃自临海入东阳,屡被刘裕击败。...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和珅的儿媳妇,为何晚年却过得落寞孤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很多人认为她晚年过得很凄苦,不过我认为人家的后半生过的可不凄惨,锦衣玉食,绫罗绸缎那肯定都是少不了。只能说由于丈夫的去世,导...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诚如上面的诗歌描述的那样,她们中有的是巾帼英雄,忠孝节...

刘备死后孙尚香最后嫁给了谁 后半生生活怎么样

刘备死后孙尚香最后嫁给了谁 后半生生活怎么样

对刘备死后,孙尚香嫁给了谁?后半生过的幸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并不多,虽然她的名字千百年来早就广为人知,但她后来的命运可不像我们知道的那么简单。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只不过是一个一笔带过的女子。就是正史对她的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