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21)470

对曹操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临死前,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杀杨修?

在影视剧里,优秀的主角往往需要同样分量的配角相称,才能彻底绽放其魅力。

如果选老谋深算、韬光养晦的司马懿做主角,就一定需要个恃才放旷、锋芒毕露的人作为陪衬才好看。历史恰好就给了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修。

司马懿的前半生一直在和杨修相爱相杀,两人所处阵营不同,做人做事也针锋相对。

可他们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司马懿篡夺国祚,功成身退;杨修却一败涂地,身死道消。

后人回看三国,到曹植、杨修败亡之际总是扼腕叹息,觉得曹魏 *** 的命运在此刻就已注定。

甚至不少人还埋怨曹操,既然看出了司马懿不甘人下,为何临终前不泯灭了这个祸患?

要说曹操是因为惜才而放过,那为何杨修偏偏死于非命?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杨修到底死于何因

其实在曹操眼中,杨修和司马懿的生死并非趋同,而是对立。

曹丕赢得了国本之争的胜利,那他的谋主司马懿就会有高官厚禄;而曹植政争失败可以安然退场,但杨修就必须死。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野史传记里都有不少杨修肆意卖弄的故事,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一次次驳了曹操的面子,才会被后者临终清算,死于非命。

这样的说法,不仅看低了杨修,也小视了曹操。杨修虽然很爱人前显圣,但在曹操面前却很收敛。

曹操虽然被诟病疑心甚重,但容人之量一直不缺,只要不触碰他的逆鳞,些许冒犯并不会放在心上。

杨修会被处死,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与性格无关。

杨修是谯沛集团的智慧担当和中流砥柱,很可能成为未来祸乱朝局的根源,曹操自然留他不得。

其实曹丕和曹植储位之斗表面上看是两个皇子的较量,实际上却是曹魏内部两大势力的抗衡,即汝颍集团和谯沛集团。

前者以汝南、颖川地区的世家大族为核心,他们是在曹操创业后依附过来的,以文臣和谋士为主,执掌相权。

而后者以曹操家乡兖州谯沛籍的庶族地主为核心,多以武功见长,从一开始就追随曹操,掌控了曹魏兵权。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然而两个集团追随的目标却耐人寻味,才气纵横的曹植得到了谯沛集团武将的认可。

经常带兵打仗的曹丕却得到一众文官支持,成为汝颍集团鼎力支持的对象。

曹操最后会选择曹丕为接班人,也有汝颍集团逐渐势大,压制了竞争对手的缘故。

谯沛集团以武将为主,政斗谋划都有不足,因此处处落入下风,不得不倚重“外来人”杨修。

曹操最希望的就是给儿子留下一个稳稳当当、欣欣向荣的朝堂。

而杨修的存在绝对是不稳定因素,只要把他杀了,谯沛集团就会失去政斗的发动机,安安稳稳地居于人下。

而且杨修的出身也被曹操不喜欢,他是弘农杨氏的天之骄子,其父杨彪和袁绍、袁术两兄弟都是亲戚。

而后者曾经是曹操的敌人,一度把他逼到死生之地。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因此在斗败袁绍后,曹操屡次想对杨家出手,只是碍于大氏族之间彼此护佑,只能作罢。

临终前一年,自觉大限将近的曹操心中已经没了顾忌,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杨修处死。

而声名不彰的司马懿,在曹操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

不杀并非爱才

是的,这才是曹操放过司马懿的根本原因,他认可这个人的才华,对其颇为看好,但重视度远逊于那些名噪三国的亲随大臣。

说曹操因为惜才而放过,完全是高估了当时的司马懿。

在民间故事里,曹操和司马懿之间有很多针尖对麦芒的精彩桥段,比如鹰视狼顾、三马食槽、不可托付兵权等等。

在这些故事里,曹操对司马懿的潜在威胁非常忌惮。

事实上,这些野史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它们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一点相关的佐证都没有。

曹操还活着的时候,魏国能人辈出,司马懿的分量远远不足。

曹操53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曹丞相,而司马懿在一开始只是没有品级的官吏,两个人之间交集寥寥,曹操其实很难把他放在眼里。

就如同大型连锁集团里,董事长是很难关注到新入职的大学生,即便后者很有才华。

退一万步来看,即便鹰视狼顾的情节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也更多是曹操对曹丕的告诫,提示他应该如何用人,怎样分辨人心,而不是对司马懿动了杀心。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虽然对储位犹豫不决,但曹操对曹丕的能力一向非常认可,即便司马懿野心勃勃,他也不觉得后者能脱离曹丕的掌控。

历史也验证了曹操的判断,司马懿在曹丕手下是绝对的忠臣能吏。

魏文帝登基后,他被提拔为侍中兼尚书右仆射,与尚书令桓阶、尚书左仆射陈群,共同负责尚书台事务。

虽然地位一飞冲天,但他依旧保持了谦和的为官之风。而且他内心是对曹丕的手腕是认可的,做事一直非常低调。

五年的尚书工作都兢兢业业完成,努力调理魏国的军政民生。

这段时期司马懿一直在朝堂活跃,但并没有拉帮结派,巩固自己的势力。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阶段他还比较安分守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丕的权术过人,通过异论相搅等手段,平衡了朝堂势力,没有让任何一家独大。

曹丕在位期间曾经数次对外征讨,很多次他都选择把后方全权交付司马懿。

而后者也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每一次都给了最坚定的支持。

至少在魏文帝这一代,司马家和曹家是君臣相得的。

真实历史或许颠覆了不少人的想象,“狡诈阴险”的司马懿在为官之初一直都是魏国忠心不二的大臣。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曹魏忠臣”司马懿

当然,很多人对司马懿评价偏向负面也很正常,这不仅仅是演义的影响。历史上司马家的后人倒行逆施,庸碌无能,导致五胡乱华。

因此不少人在评价司马懿的时候,天然就带了负面滤镜,总觉得他是阴谋祸国、卑鄙 *** 的小人。

但是在《三国志》里,陈寿曾经这样评价司马懿:“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他的评价其实更有参考价值。

因为司马懿的忠心耿耿,所以曹丕在去世之前,把司马懿、曹爽和陈群定为托孤大臣,交代儿子魏明帝曹叡要好好依仗几位大臣,有他们在,定保魏国无虞。

其实在魏明帝曹叡主政的13年里,司马懿依然是对皇家言听计从的,无论分配了怎样艰难的任务,他都没有推辞。

比如曹叡要讨伐远在辽东的鲜卑和公孙渊,但是因为距离很远,后勤不便,所以朝中大将多有不愿。

最后,曹叡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司马懿去处理,后者二话不说就奔赴前线,不仅痛揍了鲜卑,还攻灭了公孙渊建立的燕国,彻底完成了曹魏对北方的统一。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执政后期的曹叡其实问题很多,无论是大兴土木还是荒淫后宫,都不是明主之象,但司马懿依然忠心任事,并无怨言。

因此,在曹叡临终的时候,他也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拉着司马懿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不已,连连磕头。

可以说,直到魏明帝去世,司马懿应该都没生出谋逆之心。

但是即位的太子曹芳并不是魏明帝亲子,过继而来的身份让他非常尴尬,司马懿对曹丕父子的情分到此刻也彻底消磨。

他开始不甘于只做个普通贤臣,而是努力让司马家掌握更多权力。

曹芳登基的时候只有7岁,所以需要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政,后者视司马懿为一生之敌,处处咄咄逼人。

这个时候,司马懿也有意揽权,因此二人原本和谐的关系渐渐变得势同水火。

为了麻痹曹爽,司马懿装病求去,他老赖、逼真的表演让曹爽放松了警惕,而司马家却在暗中积蓄力量。

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直接废掉了曹爽的所有势力。

从此魏国的实权旁落于司马家,司马懿的忠臣之名彻底被打破,他的子孙也产生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智计百出,难逃天数

纵观司马懿一生,在曹芳登基之前,他都是足称典范的忠臣能吏。

而且高平陵之变发生两年后,司马懿就与世长辞,一生从未旗帜鲜明地反抗曹家。

如果不是上天捉弄,曹家或许真可以终结三国乱世。

曹操的决断没有问题,只是没想到天意弄人,之前一向身体康健的曹丕竟然英年早逝,在位仅仅七年不到就撒手人寰,差点崩坏了魏国辛苦建立的大好局面。

好在即位的曹叡颇通权术,早年也算是精明强干,对内对外都统御得当,足以压服群臣。

谁成想,这个孙子竟然也是个短命鬼,不到33岁就离开人世,只留下一副主少国疑的烂摊子。

其实只要让曹丕多活10年,魏国的局面就会彻底不同,司马懿也不会有篡权夺位的可能。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打下的大好局面最终还是败给了子孙的短命。

其实大家完全不必纠结曹操为何没杀司马懿,人的决策总是基于现有情况的分析,不可能真的后知五百年。

很多人回看历史都有个误区,那就是喜欢从结果倒推过程,司马懿子孙篡位,所以他必然从一开始就是乱臣贼子。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殊不知人心易变,个人理念是会随着环境和地位不断变化的。

初中政治一直教导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事物,这一点在放在历史研究上也是金玉良言。

司马懿精研儒学,忠君思想早就根植于心,前期的他根本没有取代曹魏的实力,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曹叡的早逝让情势巨变,司马懿忽然意识到朝中已经没有能威胁到自己的对手。

十年的大权在手让他一点点被腐蚀,忠君爱民的思想也被抛到脑后。整个司马家的野心都在不断膨胀,甚至萌生了篡权之念。

或许,司马懿最后还是无法过内心那一关,因此在扫除所有威胁后他选择隐而不发,到死都是曹魏臣子。

一直到十几年后,其孙司马炎才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结语

都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一点在三国体现得淋漓尽致。公元196年,曹操挟制汉献帝以令天下诸侯,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得意。

谁曾想几十年后,历史就发生了轮回,而这一次坐到汉献帝位置上的正是曹操的孙子。

细细想来,曹操和司马懿竟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是世家出身,年轻时不乏报国尽忠的大义;同时在掌权之后野心膨胀,萌生了篡位之念;

就连结局都类似,两个人虽然都扫除了朝堂阻碍,却拧巴着不愿向前一步,到死都还是前朝之臣。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一切竟能如此相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5929.html

“司马懿和杨修相比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放过司马懿” 的相关文章

蜀汉作为三国失败的一方 诸葛亮为何能够是流传千古正面人物

蜀汉作为三国失败的一方 诸葛亮为何能够是流传千古正面人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国明明是三国中的失败者,为什么诸葛亮能是流传千古正面人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乱世,人们在提及那个特殊的朝代之时,往往会联想到属于每个不同人身上的标签,而对于诸葛亮,无论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美”还是别...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最后6年,可谓杀了半个朝堂,对于这些有功之臣,他为何会痛下杀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评价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能一路逆袭为大明...

三国时期许褚与颜良的实力怎么样?谁更胜一筹

三国时期许褚与颜良的实力怎么样?谁更胜一筹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颜良是袁绍手下第一号猛将,和文丑一样勇冠三军,战斗力非常强悍,颜良在白马大战徐晃,二十合让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找不到北,直接败走,而且,在这之前,颜良还连续秒杀了吕布部将宋宪和魏续,简直无人可敌。试想,当时如果许褚出战颜良,能打过颜良吗?许褚有没...

孙乾: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幕僚,其待遇仅次于糜竺

孙乾: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幕僚,其待遇仅次于糜竺

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幕僚。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后便病逝。人物生平随从周旋孙乾...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214—282年),字伯登, 陈郡阳夏县人,魏晋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开基始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之后,跟随大司农桓范做事。高平陵政变时,阻止桓范外出。得到太傅司马懿重用,授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西晋太康三年去世。人物生...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前期皇帝子女众多,后期子女较少,甚至都没有子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猜测有三大原因。第一,近亲结婚。清朝皇室一直延续满汉不通婚、旗人不与非旗人通婚的原则,所以清朝皇帝的皇后以及后妃一般都是满、蒙、汉的旗人女子。而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