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李夫人为何会让汉武帝恋恋不忘?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22)410

李夫人,历史上之一位追封的汉武帝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李夫人被称为是历史上最聪明的女子。李夫人的聪明,是在她生了儿子刘髆以后,由于难产生了重病。她不愿意让汉武帝看到她生病的样子,每次汉武帝来见她,她都只给汉武帝看一个背影,坚决不让汉武帝看她的面容。最后到死,她都没有让汉武帝看过她憔悴的容颜。

李夫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则更加喜新厌旧。男人都是只喜欢姣好年轻面容的,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对姣好年轻的面容更加挑剔。所以,只要自己憔悴的容颜给汉武帝看见了,汉武帝对她的印象就变坏了,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喜欢她了。

历史上李夫人为何会让汉武帝恋恋不忘?

同时,因为李夫人是给汉武帝生了儿子刘髆得的重病,这会让汉武帝产生一种愧疚的感觉。毕竟任何一个男人对给自己生儿子的女人,心里都是充满感激的。而这个女人在给自己生了儿子以后,竟然生重病去世了,因此男人对这个女人的愧疚和感激更大。

李夫人知道她的病生得很重,是没办法活过来的了。当她没办法再活过来的时候,她所考虑的就是她儿子和她的哥哥们。汉武帝的儿子们很多,每个儿子都想当继承人。如果李夫人活着,她自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手段,让汉武帝把她的儿子立为继承人。但是如果自己已经死掉,唯一的希望就是她的三个哥哥李广利、李延年和李季。

但她的这三个哥哥,又并不是完全靠得住的。李广利是一个将军,可是在打仗上比较一般,没有卫青、霍去病那样的本事。李延年是一个音乐家,但是音乐家在那个年代是没有地位的,只能算一个戏子,给皇帝开心解闷儿。李季行为也不够端庄。总之,她的三个哥哥都有天然的短板,要靠他们给李夫人的儿子拉分,实在不太容易。所以李夫人必须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尽量给自己的哥哥和儿子拉分,让汉武帝对他们产生足够的好感和喜爱。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李夫人才做出了不让汉武帝看到她生病样子的决定。李夫人的这个做法,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李夫人之前,没有女子这样做过,在李夫人之后,也没有女子这样做过。李夫人的这一招,是绝唱。

事实上,李夫人也完全达到了她的目标。

汉武帝确实对她非常怜悯、同情和喜爱,以至于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走不出来,一直对李夫人充满思念之情。为了能见李夫人一面,甚至找来巫师招魂。最后在巫师的招魂之下,汉武帝的帐后,出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女人影子。巫师告诉汉武帝,李夫人已经到天上当了仙女了。她本来就是天上的仙女,下凡走了一遭,现在又回天上去了。现在她以魂魄的形式下来,和汉武帝见一面以后,又将继续回到天上。

汉武帝看到李夫人的魂魄下来,心里面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更加宠爱李夫人生的儿子刘髆和她的哥哥们。

历史上李夫人为何会让汉武帝恋恋不忘?

应该说,李夫人虽然是最聪明的女子,确实抓住了汉武帝的心。但是她却并没有保住她的两个哥哥,也没有让她的儿子被立为继承人。

李夫人之所以没有能够保住她的两个哥哥,是因为她的哥哥们确实很不成器。

李广利是汉武帝后期最信任的大将之一。但是李广利打仗真的很不行,多次征讨匈奴,都劳而无功,反而耗费了汉朝很大的财力。要知道,汉武帝晚期的时候,国库已经空虚,财政已经十分吃紧。如果能够打胜仗,还能向朝中大臣和全国人民交代。但是打了败仗,就不好说话了,大家都会认为,这是汉武帝穷兵黩武的表现。都会把罪过记在汉武帝的身上,都会说汉武帝的不是。所以,李广利打败仗,汉武帝给他背锅,汉武帝怎么可能高兴呢!

同时,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联合起来,试图把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刘髆立为太子的事情,又在朝廷中暴露出来。

汉武帝的朝廷中,本来就曾经发生过“巫蛊之祸”,汉武帝对继承人的问题高度敏感。再加上李广利又打了败仗,汉武帝简直气不打一处出。

这件事暴露,再加上又打了败仗,因此李广利干脆投降了匈奴。那样一来,汉武帝发了雷霆之怒。在彻查的过程中,又发现李季祸乱宫闱。最终,汉武帝不但把李广利的全家给杀光了,而且还把李夫人另外两个哥哥李延年和李季都给杀了。可以说,除了昌邑王刘髆以外,李夫人的那些哥哥们都被团灭了。

当李夫人的哥哥们在朝廷中势力被全部消除以后,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刘髆想要继承皇位,就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夫人只能够保持自己在汉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却不能够保护她的哥哥们。李夫人毕竟已经死掉了,她的哥哥们做什么,她是没法控制的。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自己的家族,走到了悲惨的结局。

那么,聪明的李夫人,自身有没有错误呢?

历史上李夫人为何会让汉武帝恋恋不忘?

应该说,李夫人其实也是有错误的。

汉武帝是一个聪明人,他虽然有些迷信,但是他真的相信,李夫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吗?李夫人最早进入汉武帝的视野,是因为李延年给他唱过一个《北方有佳人》的歌,也因此把自己的妹妹献给了汉武帝。在这一点上,汉武帝会不会感觉是中了李延年的圈套呢?

后来汉武帝杀掉李广利,杀掉李季,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把李延年也一并杀掉了,似乎就没有道理。李延年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为什么会被杀呢?会不会是因为汉武帝觉得自己受了李延年的欺骗,才这么做呢?

总之,虽然李夫人非常聪明,但是她在和汉武帝的交往过程中,使用了不少的手段。这些手段的使用,对于汉武帝来说,就是一种欺骗。汉武帝被欺骗了,他心中还会对李夫人那么思念吗?再加上汉武帝身边美女不断,要让他长久思念一个死去的女子,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6085.html

“历史上李夫人为何会让汉武帝恋恋不忘?” 的相关文章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平庸,明朝却能存在近三百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按照时间年限来看的话,秦朝15年,西汉210年,新朝15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朝37年,...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他起兵反清的事,特别是他的口号,兴明讨虏,这句话放在电视剧里面或许有些人能信,但是你看看吴三桂的一生,这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是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的辽东,他的父亲...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还不知道:荆州之失是天下之失,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守荆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蜀国之所以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很大的原因在于丢失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荆州不仅可以进攻东吴还可以进攻曹魏,而且是粮食生产之地,对蜀国来说是极大的助力,拥有着这样的地区,蜀国的胜算也就...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军队。次年,朱桓逝世,朱异袭...

刘黑闼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黑闼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隋末时期各地农民纷纷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农民大起义。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黑闼是隋末割据河北的枭雄,曾为窦建德部下。窦夏政权被唐朝消灭后,刘黑闼曾两次恢复窦夏故地,建立汉东政权同唐朝对抗。其他割据政权都是被唐朝一次消灭,那刘黑闼为何能两次兴起呢一,投靠窦夏刘...

明孝宗独宠张皇后那么多年 张皇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明孝宗独宠张皇后那么多年 张皇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还不知道:明孝宗独宠一生的张皇后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皇后晚年不是一般的悲惨,遭受排挤不说,还尊严尽失,以太后之尊穿破衣下跪。如果明孝宗在天有灵,估计会泪流满面,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有缘人终成眷属如果不出意外,张皇后别说这一辈子嫁给明孝宗,估计...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洛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方士,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与刘惇、吴范、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妹妹为孙权之妾。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达从小他就跟随汉朝侍中单甫求学。他认为东南方向有帝王的征候,可以躲避灾难,因此离开家乡南渡长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