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30)380

还不知道:司马光和王安石目成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安石和司马光分别是变法派和反变法派的领袖。二人曾是好友,却因对变法持不同的态度而反目成仇。很多人觉得,既然观点相悖,那两者间必有一个是正确的。其实他们并不明白,在大多数时候,狗咬狗一嘴毛,才是这个世间的常态。

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在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里,多有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极尽压榨盘剥之能事者,这里则不再赘述。至于司马光,其 *** 和虚伪的程度比王安石还要更甚一筹,堪称是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历史上每次变法,都是在不得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只要是变法,就必然会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而变法前的那些既得利益者,都是掌控权柄的人。

比如司马光。

于是在御前,出现了两幕值得玩味的对话。

王安石:让我变法,可以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前提下,也能让国库的收入增加)。新法并不会与民争利,而是把官员、豪强们刮到的好处夺走,纳入国家财政。其实这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王安石心里真正的想法其实是:官员富商们固然要刮,但所得却还不够,因此广大贫苦百姓和中产阶级也决不能放过。

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司马光:“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按照司马君实的说法,天下的财富全集中在 *** 和百姓手中,因此 *** 收的钱多了,百姓就一定要多交税,这简直就是瞪着眼睛胡说八道,把天下人当成傻子来忽悠,明目张胆地漏掉了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团——士大夫阶层。事实上,在历朝历代,士大夫阶层都是盘剥百姓、攫取财富的主体。百姓纳税的数量是十,落入国库的却只有一,大头都被各级官吏们瓜分了。

以名气很大的包拯为例,史学界曾有人根据包拯年收入的史料记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若按今日人民币的购买力来换算,其年薪竟然高达两千余万人民币,难怪能够做到清廉不贪。包拯不过是从三品官,工资就已经数百倍于普通百姓了,北宋士大夫阶层的待遇由此可见一斑。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收入。

北宋善待士大夫是出了名的,只要不造反,那不管犯什么错,贪污何等严重,最多也不过就是遭到贬黜,换个地方再当官而已,因此官员们捞起来根本毫无顾忌。不难想象,宋朝官员们家中的财物,恐怕还要数倍、数十倍于明朝的官员(其实明朝官员的财产就已经非常惊人了),全国官吏的私产加起来当是一个天文数字,百倍千倍于国库的财政收入。

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然而就是这样一笔数额庞大,在国家GDP中堪称是主体的部分,却被以聪慧著称,几岁大就懂得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给“忘了”。也有人认为,这种遗忘并非因为他的选择性失明。他和皇帝说的那句话(“天下间总共就那么多钱,要么在官府,要么在百姓。王安石想给朝廷增加收入,只能出自百姓”)其实是他的真心话——在这个 *** 之徒眼中,士大夫阶层的好处是绝对不能动的,因此国库想要增加收入,就只能从贫苦百姓身上刮。这种扭曲的思维,在另一位反对变法的大佬——文彦博嘴里,表达得更加透彻,那一句“陛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把这批蛀虫的可耻嘴脸表露地再清楚不过。

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司马光、文彦博等所谓的“旧党”之所以反对变法,是因为观念陈旧,或者对新法压榨百姓心怀不忍,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在反对变法的人中,虽然确实存在不满新法盘剥百姓的因素,但大部分人反对的主因,还是因为新法损害到了自己所在阶层的利益。

司马光满嘴仁义道德,可当国家财政难以为继,百姓又已不堪税负徭役,眼看着就维持不下去,皇帝被迫要变法以摆脱困境的时候,作为士大夫的领袖,却非但没有舍小全大,主动号召官员们为国分忧(如主动要求把极高的薪酬降低一些),反倒竭力反对做任何变革,可对国家面临的困境却提不出任何有效的解决 *** ,只是作壁上观。当宋神宗质问他如果不变法,又该如何解决财政困局时,这个三朝顾命的名臣给出的方案竟然是——您生活上再节俭点,把这笔钱省出来!

须知,赵顼本来就是个非常节俭的帝王,而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更是早就带头做表率,宫中几次“减烛”,他自己的衣服都打着补丁。生活之简朴、宫中用度之少,在历代帝王中堪称寒酸,又哪还有多少进一步节俭的空间?就算再扣牙缝节俭到极致,又还能省出几个钱?比起国家财政上巨大的缺口,怕是连千分之一都省不出来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7430.html

“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的相关文章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还不知道: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樊哙是刘邦的连襟,追随刘邦举兵反秦,忠心耿耿。没想到刘邦临死前,竟然令陈平杀死他,提头来见。陈平左右为难,想了一个办法,留了樊哙一条命。常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隆科多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为何会落得个被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康熙临终之际,隆科多被任命为顾命大臣。雍正能顺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没,也因其拥戴有功,隆科多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但没过几年,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乡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余。在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乡兼发小徐达,此时的徐达,只是一个农家小伙子。至吴元年时(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至1487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

曹丕篡位是心腹力挺而成的 司马氏篡位为何能顺利成功

曹丕篡位是心腹力挺而成的 司马氏篡位为何能顺利成功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篡政是大臣的拥护,为何还能被司马氏代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十八路诸侯互相征伐,直到曹刘孙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死后曹丕篡夺江山,自立魏国,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建立吴国。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成立。可令人怪就怪在,曹丕篡夺江山之后,司马氏继承了他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