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7-25)440

对李隆基和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父亲李隆基还活着、太子李亨就自行称帝,为啥却没人说他谋朝篡位?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说谋朝篡位就严重了,用我们今天的概念来讲,李亨这是“及时止损”。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李氏皇室内部的“非正常”权力更迭一直是比较常见的,“意外”事件犹如家常便饭。

唐初李世民除掉自己的兄弟、让父亲李渊不得不提前传位;

李世民的儿子重演了争储风波,李承乾、李泰被废,存在感更低的李治躺赢;

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四个儿子中,首任太子李弘莫名其妙猝死,继任的李贤被母亲武则天废黜、逼迫自杀,李显当了几个月皇帝后被母亲赶下台,李旦沦为母亲的傀儡、成了其称帝的垫脚石;

武则天晚年,通过神龙政变、李显第二次当上皇帝,不过却被自己的老婆、女儿毒死;

随后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拥戴父亲李旦第二次为帝;

但在接下来,太平公主与侄子——正牌太子李隆基争权,后者再次发动政变,一鼓作气直接提前转正、当上皇帝;

而在李隆基后期(开元25年),他曾一日杀三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一股脑地废庶人、其后遇害。下一年,忠王李亨被立为太子,但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不断遭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攻击,一度形势危急。。。。。。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由上可见,从立国直到安史之乱爆发这130多年里,唐代的皇位更迭、储君之位几乎没有正常过。

从感情、亲情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显得薄情寡义;但如果站在政权、百姓的立场,这却是“更好”的权力争夺方式。

在以往,封建王朝内部的权利斗争,经常会演变成大规模兵祸,比如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它们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是西晋统治阶级的内斗,不仅彻底毁掉了一个大统一王朝,还开启了一个持续近300年的超级大分裂、大动荡时期。

唐代初期其实也差点坠入这一局面。面对诸子政权,唐高祖李渊一度想让俩儿子一东一西(李建成在长安、李世民洛阳);假如成为现实,唐代必定会面临分裂、内斗,刚刚安定下来的人民将会再次陷入战火。

从这个角度而言,看似无情的唐代宫廷斗争,实际上却不是什么坏事:把血腥搏杀局限在统治阶层内部,李氏自己人斗完后,王朝该干啥干啥,老百姓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姓李的谁当皇帝,跟绝大多数人有啥关系?小老百姓,别替帝王操心。

巧的是,在安史之乱前的唐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政变多少与封建帝国的强弱,两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

这么一梳理咱们就会发现:李亨在父亲李隆基还活着时就称帝,其实没啥稀奇。

更何况,从客观上而言,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是极为“伟光正”的。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之一,李隆基已经失去了军心、民心。

安史之乱是李隆基本人养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携手多任贤相共同创造了开元盛世后,由于在位过久,李隆基的倦怠情绪、享乐思想双双攀升。为了省心省事、集中于享乐,他重用恩荫体系出身的李林甫(无条件听话)、打压张九龄等科举渠道的官员(这些人更关心政权整体利益),导致政务逐渐败坏;

此外,随着府兵制的崩坏,为了应对扩张的需求,唐代的十大节度使系统逐渐稳固,这种重外轻内的架构,造成了节度使权势尾大不掉的局面。

更致命的是,为了制衡内外利益群体,李隆基采取李林甫的建议,大规模扶植、重用藩将为节度使,一手养成了安禄山这一军事怪物。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十多年中,李隆基不断收到来自各个层面的警告——安禄山会造反;

发出这一警报的高级官员,文有宰相张九龄,武有曾身兼四大节度使的王忠嗣,但他们不仅未被重视,还先后被排挤出权力中枢;

至于其他举报安禄山的中下级官员、百姓,经常被李隆基扭送到安禄山处,任其发落。

而在李林甫死后,不学无术的杨国忠接替了对应的角色。这位仁兄跟安禄山关系本就不怎么地,为了扳倒、搞臭对方,他不惜故意 *** 其谋反。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后,叛军势如破竹、直逼潼关。而在这种节骨眼上,李隆基却因身边人的谗言,先临阵诛杀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后逼迫哥舒翰出兵,直接导致了关中失守。

随后李隆基丢下长安,带着一众亲信(尤其是杨国忠)、后宫逃亡蜀地的途中,爆发了著名的马嵬驿兵变。与其说士兵们对付的是杨家,不如说他们不爽的是李隆基。

可以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将自己的威信、信用挥霍一空。当时的客观形势,需要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君主。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第二,唐代若想扭转危机,需要一个敢作敢当的新皇帝。

李隆基逃出长安、奔赴蜀地,主要有俩考虑:亲信杨国忠出自蜀地,且兼任剑南节度使;蜀道难,历来是偏安一隅、阻隔中原战火的好去处。

但一旦做出这种选择,也就意味着李隆基已经对外公然宣布——自己对平叛没兴趣、只想苟且。这等同于把辽阔的江山、百姓拱手丢给了叛军。

因此,马嵬驿兵变后,西逃队伍出现了分裂。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蜀地,他们更主张前去陇西、太原,甚至有人主张返回长安与叛军对抗。

而早已失去了血性的李隆基却是“意在入蜀”,但刚刚发生的血腥事件让他不敢违背众人意愿。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李隆基的心思。所谓强扭的瓜不甜,随后众多军民干脆直接拦住他建议:既然你不愿意留,那我们愿意跟着太子对抗叛军。

“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这句话等同于明明白白地告诉李隆基:既然你抛弃百姓,那么百姓也只好舍弃你了。

随后,在建宁王李倓、广平王李俶(都是李亨的儿子)等人的劝说下,加上一些军民“强行挽留”,李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前往朔方。

得知这一情况的李隆基,曾作势要宣布传帝位给太子。

到了这一步,李亨称帝几乎已成定局。随后在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后,他就正式登基。

综上,虽然在父亲李隆基还是正派皇帝的情况下就自行称帝,李亨的行为实在称不上是“谋朝篡位”,他的这一举动对大唐是有利的,是适合军心民心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7/11769.html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的相关文章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对曹操有3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全都嫁给同一人,是谁如此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水淹七军的关羽,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联军的张辽,那段瑰丽的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但若说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无论是在长安城刺杀...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皇后,一个注定成为皇帝的女人,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

雍正只是赐死一个妃子 和珅为何能在二十年后平步青云

雍正只是赐死一个妃子 和珅为何能在二十年后平步青云

对雍正赐死一妃子,为什么却让和珅二十年后平步青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野史大观·和珅获宠原因》中讲述了一个尤为神奇的故事,其内容虽说荒诞多半不可信,但不妨写出来权当故事来看。说的是雍正皇帝有一个妃子,相貌长得极为好看,乾隆到了快要成年的年纪时,雍正常常召乾隆...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不含糊,曹操都非常重用他们。这里面,于禁是五人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其余四位都是假节...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还不知道:朱元璋那么不放心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他?而不是传给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后,每天都是忐忑不安的,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决定!他害怕这个孙子压不住朝堂上的大臣,也害怕他治理不好天下。想帮他铲除所有潜在的威胁,于是才有了蓝玉案这...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了 雍正为何没有对张廷玉下手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了 雍正为何没有对张廷玉下手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个问题真让人措手不及啊。雍正朝的名臣多了去,除了年羹尧、隆科多和张廷玉三位,还有李卫、孙嘉诚、田文镜、鄂尔泰等等。难道,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就应该收拾张廷玉,然后再收拾李...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