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孔融最后被曹操所杀,那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东汉末年官员、名士,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在历朝历代都大名鼎鼎,主要还是得益于《三字经》,其中“融四岁,能让梨”指的就是据说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一起吃梨,他挑小的吃,父亲感到奇怪问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比大家小,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因为孔融家历代都是士族大家、孔子的后代,孔融的谦虚和孝道作为“好人”名声远播,作为孔家重点培养对象被带到京城游历,得到当时政坛势力强劲的清流士人集团青睐,并逐渐进入朝廷为官,与袁绍、曹操等人都私交还不错,可惜应了句老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官场中的孔融开始混得确实也不咋地,直到董卓当权为笼络士人,才将名声在外的孔融外放北海太守,使得孔融有机会主政一方。
建安元年,孔融上任北海太守一职,当时董卓专权,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加之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孔融空有报国之志,却志大才疏,一无所成。没办法,只得天天约一帮文人清客整天高谈阔论,评论时事,搞了很多政策和计划,被世人称为孔北海,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最终都半途而废,被吸引前来归附的能人志士,不久相继离开。
后来黄巾军打了过来,孔融败走,向西逃到青州占据青州的都昌县,而青州是袁绍儿子袁谭的地盘,袁谭帅兵来攻击孔融,自春至夏,最后守城的战士只剩数百人,整天箭如雨下,而孔融还歪在茶几上与大家一起读书聊天,谈笑自若。夜里城被攻破,孔融丢下妻儿只身再次西逃,投奔曹操把持的朝廷。曹操还真没亏待老朋友,向朝廷推荐孔融负责朝廷后勤基建的肥差将作大匠。
孔融自从干了基建处长这个肥差之后,钱多事少、离家近,闲来无事又整天请一帮文人喝酒聊天,酒足饭饱之后不免还要议论一番国家大事,这一帮酒友号称“建安七子”。期间,还将祢衡推荐给曹操,而祢衡这个人很有才,又喜欢诡辩,他甚至多次辱骂曹操,曹操很气愤,对孔融说:‘祢衡竖子,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虛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说完便将祢衡送刘表,刘表也很讨厌祢衡这张破嘴,于是刘表也学曹操将祢衡推荐给黄祖,黄祖是个武将没曹操和刘表那么多弯弯绕,当祢衡再骂黄祖的时候,黄祖直接将祢衡杀了。
(祢衡击鼓骂曹)
对于祢衡的遭遇,孔融并不以为意,依旧卖弄自己的名声和才能,经常戏弄和谩骂曹操,曹操碍于情面,表面容忍而心中十分讨厌,将其明升暗降,任命孔融为太中大夫,给了个参与国家大政的虚职。
官越大,捅娄子也越大,孔融还真将太中大夫的职位当回事,这次不是骂曹操让曹操下不来台,而是上书朝廷:“按古制,京城周围千里之内不能分封诸侯”。曹操看了奏章十分的忌惮:因为孔融整天没事到处宣扬自己的主张,如果千里之内不能分封诸侯,意味着曹操的地盘必须要分封到千里之外,那曹操还怎么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可不是个人恩怨,事关国家大事,只能对不起了
于是曹操授意孔融的冤家对头御史大夫郗虑想办法,御史大夫根据丞相的暗示,又授意丞相祭酒上奏朝廷:孔融在北海任太守时,见王室不靜,而招合徒众,欲图谋不轨、诽谤朝廷。又与祢衡互相吹捧,祢衡称孔融“仲尼不死”,孔融称祢衡“颜回复生”(在尊崇儒家的东汉,孔子和颜回都是圣人,孔融和祢衡自比于圣人,简直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宜极重诛。曹操于是下令逮捕孔融,连同家人一并杀之。
(孔融之死)
就这样,妇孺皆知的一代神童和好人孔融,被世人口中的乱世奸雄曹操杀害了,生逢东汉末年的乱世,无论孔融或曹操都有自己的理由。作为常人而言,无论神童还是奸雄,万物有因有果,是非对错要看各自的立场,但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曹操杀孔融,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