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力量 姜维的能力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蜀汉和姜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军事支柱和国家脊梁,姜维实际的能力怎么样?
刘禅投降,蜀汉未亡,姜维身死,蜀汉才彻底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但有一口气在,不让寸土河山,在魏蜀决战后的舍命一搏中,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背影,在蜀地的秋风中,更添一丝落寞和凄惨!
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军事支柱和国家脊梁,姜维其实是半路出家。他本是甘肃天水人,父亲为天水郡功曹,在平定羌胡叛乱中,为保护郡守而阵亡。姜维也一直在天水做官,成长为天水守将。
天水郡属陇右五郡之一,陇右地区隶属曹魏之凉州。所以姜维父子本是曹魏官吏,地地道道的魏国人。
公元 228 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即位。在曹魏新旧权力交替之际,深谙政治和天下大事的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诸葛亮生平的之一次北伐由此展开。
此次北伐,诸葛亮兵分两路。仅存的一位“五虎上将”赵云率偏师经褒斜道出斜谷,牵制吸引曹魏大将军曹真及其魏军主力。自己则率蜀军主力出祁山直扑陇右,陇右五郡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风而降。由于遭到天水太守马遵的怀疑和猜忌不得入城,身为天水参军的姜维带着天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归蜀,从此开启了其在蜀汉长达 36 年的征战生涯。
公元 228 年,诸葛亮的之一次北伐,也是他五次北伐中离成功最近的一次,由于马谡失街亭而功败垂成。但诸葛亮此行并非没有收获,姜维的加入便是其首次北伐更大的收获!
姜维又称“天水麒麟”,其才能诸葛亮赋予了高度的肯定,称其为“凉州上士”,并在给蜀汉第二届领导人蒋琬的信中也对姜维大加称赞,称其才能在马良之上。有诸葛大师做背书给坚定,我们这些后生小辈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姜维除了本身的军事才能,西凉出身也是其重要的附加价值,这与马超归蜀如出一辙,同时与诸葛亮北伐“先取西凉,再图关中,进而并吞天下”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
楚汉之争时,刘邦出川直扑关中,最终取得天下,诸葛亮的选择显然与之背道而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放弃这个成功模板,一心先取陇右,而对富饶的关中与不顾呢?
一方面,关中的战略价值天下皆知,长安作为曹魏的重镇,更是重兵布防。二是关中离洛阳太近,曹魏援军顷刻可到。三是关中八百里平川,无险可守,即便到手也很容易丢掉。对于蜀汉而言,关中是一块肥肉,但蛇吞象的把戏并不好玩。
相较于关中,陇右更偏西,离曹魏的政治军事中心更远,同时有天险陇山,进可攻退可守。此外,陇右地区少数民族与 *** 杂居,民族矛盾尖锐,曹魏在此根基并不稳。最后一点,陇右地区盛产战马,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蜀汉骑兵兵团的战斗力。
鉴于这些好处,诸葛亮首取陇右便在情理之中了,这也是诸葛亮不采用魏延“子午谷奇谋”直奔长安的原因。
诸葛亮的这种战略选择,也可从他的 6 年 5 次北伐中找到答案。
第 1 次北伐,出祁山战陇右,第 2 次北伐,出陈仓,也属偏西,第 3 次北伐,顺手取甘肃的武都、阴平二郡,第 4 次北伐再战祁山,第 5 次北伐,战场同样选在关西地区。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姜维,这种先天属性,诸葛亮岂能不知
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能量,判断的标准和范围必须多元化,多角度。如今的很多大企业经常聘请一些离退休的老资格做顾问,老板们很清楚,这些人对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没有意义。他们看重的是这些老资格背后的关系、人脉和资源,是影响力和面子。马超和姜维,对于蜀汉的陇右战略而言,同样具有此种效果。
对于很多三国迷来说,大家往往容易将蜀汉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有诸葛亮,后有姜维。其实这并不适合历史事实,这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划分。
我们以公元 223 年为界,该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223 年之前刘备为主导, 23 年之后,蜀汉其实经历了 4 个权力阶段。
从 223 年至 234 年,这是丞相诸葛亮时期, 234~243 年,这是大将军蒋琬时期, 243~253 年,这是大将军费祎及尚书令董允时期。从 253 年开始,姜维才真正掌握蜀汉军权,此时离蜀汉灭亡也仅有十年时间。
在诸葛亮及蒋琬时期,姜维处于成长阶段。在费祎时期,姜维虽成长为一颗军界新星,但费祎却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坚持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姜维虽也多次北伐,但每次领兵不过万人,始终受到费祎的压制。
公元 253 年,三国之一刺杀大案发生,蜀汉大将军费祎在一次宴会上被降蜀的魏将郭循刺杀,姜维从此真正走上历史前台。不过耐人寻味的是,魏将郭循却是前次姜维北伐时投降的。历史如此记载,是不是一个阴谋,我们不多评论!
在姜维前后十几次大大小小的北伐军事行动中,有胜有败,有大败也有大胜。比如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魏军溺死及被杀者数万人,这是蜀汉北伐历史上之一大胜仗!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学生和徒弟,但二人的军事风格却截然不同。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稳扎稳打,而姜维天生是冒险型人格,用兵主动激进,富有侵略性和攻击性。
两人用兵风格的差异,也导致二人在战果上的不同。诸葛亮 5 次北伐,虽无大功也无大败,每次北伐除了第 1 次马谡失街亭之外,几乎每次北伐都将蜀汉大军完璧归赵的带回来。姜维的主动进攻,有洮西之战这样的战绩,也不乏一些大败。
二人的军事风格的差异,除了在进攻上还表现在防守上,主要是汉中防线的设置。
姜维主政后,将诸葛亮,魏延,王平时期分兵拒守,阻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策略,改为引狼入室,聚而歼之的策略。
这两种防守策略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期的分兵把守各个关口的做法,效果是明显的,但却没有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机会。姜维的引狼入室,虽有聚歼敌人的机会,但也太过冒险,只怕引狼入室打不着狼,反被狼吃了的风险。
在公元 263 年的魏蜀决战中,姜维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在我看来,蜀国的最终失利,姜维并无过错,至少有 3 点可以佐证。
之一,263 年魏国大将钟会在关中治兵时,姜维已然洞察魏军的动向和意图,急忙上书刘禅,告知魏军动向,并要求派遣张翼,廖化前往阴平和阳安关。
但刘禅和黄宦官黄浩置之不理,最终酿成大祸,蜀军失掉先机,但这口黑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甩到姜维的头上。
第二,魏军兵分三路,钟会率 10 万大军直扑汉中,邓艾率 3 万军从陇右进攻在沓中的姜维,诸葛绪率兵三万阻断姜维退路。
在此危急时刻,姜维巧妙的引开诸葛绪,甩掉邓艾,避过钟会,将数万大军成功带回剑阁。这种高超的军事手段,颇有毛主席“四度赤水”的味道。
第三,钟会率十几万曹魏大军直扑剑阁,姜维率数万士兵严阵以待,十几万魏军居然只能望关兴叹,无计可施。
从这个意义上说,姜维无论是游击战还是防守战,野战还是阵地战,都是一把好手。十几万魏军人吃马喂,钱粮消耗巨大,只需拖延时日,魏军将不战而退。这是诸魏葛亮及姜维的亲身经历,百试百灵。
只不过姜维的这一手好算盘漏算了两个人,一是偷渡阴平的邓艾,二是下破了胆,六神无主的刘禅。当姜维率领大军在剑阁阻挡魏军,只待魏军粮尽退兵之时, *** 刘禅出城投降了。
刘禅投降之后,蜀汉官员或死或降或逃亡,树倒胡孙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古今一理,但年已 61 岁的老将姜维却并没有放弃。
姜维无可奈何投降魏将钟会之后,助长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等人之间的矛盾,引爆钟会内心谋反的熊熊烈火,这两步姜维都做的十分成功,并且借助一次酒宴的机会,将魏军中高级军官全速扣押。姜维并派人传信给刘禅,要其忍耐数日,复国指日可待。
姜维强烈建议钟会赶紧杀掉这批军官,但钟会此时却犹豫了。这一片刻的犹豫,消息走漏,魏军发生兵变,冲进皇宫释放魏军军官,并将钟会姜维杀死。
魏军士兵对姜维十分痛恨,将其剖腹取出其胆,发现姜维“胆大如斗”,十分恐惧。亲信冒死将姜维胆偷出,葬于四川庐山,因此姜维墓也被称为“胆墓”!
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征战沙场的姜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舍命一搏的姜维!如今,蜀地胆墓犹存,天水麒麟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