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邓艾生前立下诸多战功 邓艾最后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1)4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邓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生屡立战功的邓艾,为何以悲剧收场?

三国时期,灭蜀之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行动。邓艾凭借此战声名显贵,推动了三国一统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邓艾在政治军事上建树颇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本应该受到重赏的邓艾,最后却以谋反罪被诛杀,结束了他的一生,其悲惨结局令人可惜。那么,邓艾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邓艾生前立下诸多战功 邓艾最后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

邓艾

邓艾的生平

为司马懿所提拔

邓艾自幼放牛,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前往颍川,见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深有感触,便取名为范,后因同族的人重名便改了名字。邓艾家庭虽然贫困,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由于他的才学,被任命为典农都尉学士。

邓艾有口吃,在面试时表现不好,被任命为稻田守丛草吏,后来被任命为典农纲纪,帮助管理屯田事务后。一次前往洛阳汇报工作,见到了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十分欣赏邓艾的才能,便破格提拔邓艾为尚书郎,正是遇见了司马懿,邓艾的人生才发生了巨大改变。

建言淮南屯田

曹魏立国之初,为了稳定全国的形势,粮食生产全部都囤积于许都和洛阳周边,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反叛,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想要攻打东吴,必须从中原运输粮食到江淮前线,路途遥远增加了运输成本。为知道决粮食问题,司马懿便命邓艾前往淮南、淮北地区巡视情况。

邓艾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认为该地区良田虽多缺乏水利,不足以尽地利。一旦开挖河渠引水灌溉,既可以积蓄军粮,又可以打通周边的水道。修渠可以为屯田创造优越的条件,也可以连接周边的漕运。

在邓艾的建议下,曹魏在淮北、淮南大兴屯田,积蓄粮草,以为军资。由于屯田开渠政策的实施,曹魏在淮南地区积累了大量粮草,解决了曹魏长期以来远征东吴的粮食问题。后来邓艾因功被升任为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

建言徙戎

三国时期,魏国西部、北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他们时而投向魏国,时而倒向蜀国,严重威胁着曹魏的统治。邓艾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有着长远的目光。嘉平年间,右贤王刘豹将匈奴合为一部,力量逐渐集中,引发曹魏朝廷上下重视。

邓艾上书建言,将让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召入朝廷,加强对其控制,削弱其势力。邓艾的建议,对于当时维系魏国的统治是十分有利的,最后邓艾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少数民族开始大量内迁,增进了民族交流,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淮南平叛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之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起兵叛乱,讨伐司马师。邓艾率军前往乐嘉修建浮桥,从而使司马师统率的大军能够迅速占领乐嘉。文钦战败之后,邓艾迅速追击。文钦逃奔吴国,吴国将领孙峻想趁魏国内乱之际,率军渡江。

镇东将军诸葛诞令邓艾率兵驻守肥阳,但邓艾认为肥阳位置不太紧要,且距离敌军较远,于是便移兵附亭。后同泰山太守诸葛绪一举击败了吴军,邓艾因功被任为安西将军,成为魏国主要将领。邓艾目光长远,足智多谋,用兵总是能够料敌机先,率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攻灭蜀国

蜀国猛将姜维有勇有谋,机智过人,频频进攻魏国,多次同邓艾交手。邓艾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华,屡次击败姜维的进犯,后其趁司马师病重之际,率蜀国大军前来进攻,邓艾则在狄道伏击,将其击败,后邓艾被任命为安西将军。

此时姜维受大败,众人皆以为姜维将会退军,然而邓艾却认为姜维狡黠,一定会前来偷袭。果然不出邓艾所料,姜维立即率军攻打祁山。得知邓艾早已在岐山有所部署,姜维便立即改道去攻打上珪,邓艾在段谷伏击蜀国大军,姜维大败。邓艾作战,往往能料敌机先,率先抢占有利地形,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几次击败姜维后,邓艾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为邓侯。

邓艾生前立下诸多战功 邓艾最后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

姜维

景元三年,姜维再次伐魏,邓艾率兵迎战,率先抢占有利地形,构建阻击阵地,击退了姜维大军,最后迫使姜维退守沓中。景元四年,司马昭大举伐蜀,令邓艾率兵从狄道进攻姜维,牵制姜维兵力,又命诸葛绪率军攻打姜维的后方,切断姜维退路。

后镇西将军钟会领兵攻汉中,姜维在得知情况后,立即撤军,退守剑阁。剑阁地势险要,钟会久攻不下,考虑到粮草不济,打算退兵。而此时邓艾向司马昭建议:应当偷渡阴平,姜维如果救成都,则剑阁失守,若守剑阁,则成都失守,如此姜维必将处于进退两难之际。邓艾的这一计策,得到了司马昭的认同。

邓艾挑选精兵,从阴平小道出发,开山凿路,由江油进至绵竹,邓艾击破了诸葛瞻的大军后,魏军乘胜直逼成都,刘禅率王公大臣投降,蜀国灭亡。

邓艾悲剧人生的原因

之一、居功自傲。邓艾攻灭蜀国后,居功至伟,内心逐渐起了骄傲之心。邓艾变得骄傲自大,擅自做主,甚至向朝廷 *** ,封刘禅为王留居蜀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亡国之君的处理,向来是极为敏感的事,邓艾却擅自做主,恰恰触犯了司马昭的逆鳞。

第二、违背司马昭的命令,招致猜忌。邓艾向司马昭上书封刘禅为王,留与蜀地,这些建议在司马昭眼中有割据西蜀之嫌。因此,司马昭曾令卫瓘告诉邓艾,但邓艾并没有感到警醒,反而不断上书为自己辩解。

邓艾是魏国灭蜀的之一功臣,得到魏国士兵上下的一众拥护,而司马昭在军事上的功勋泛善可陈,邓艾便有了功高震主之嫌。司马昭认为邓艾具有篡夺他权力的威胁,便产生了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想法。

第三、忘乎所以。邓艾自恃有功,难免遭人记恨。钟会和邓艾一同进入蜀国,在剑阁与姜维相持,邓艾却趁机偷渡阴平,攻灭蜀国,成为灭蜀之一功臣。钟会恰恰又是一个刚愎自用、野心勃勃之人,绝不甘心屈居于邓艾之下。邓艾原本注意到了钟会,但平蜀之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对于钟会便不再提防。

邓艾生前立下诸多战功 邓艾最后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

邓艾

于是,钟会便用卑劣的手段模仿邓艾笔迹,修改司马昭书信,在邓艾和司马昭之间挑拨离间,后又联合胡烈等人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对于邓艾又十分忌惮,于是便命人将其押送京师。而监军卫瓘负责稳定形势,他参与了诬陷邓艾之事,怕事情败露,便派人在半道上将邓艾父子杀死。邓艾在洛阳的儿子也被诛杀,家人全被发配至西域,邓艾的死实是冤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3104.html

“邓艾生前立下诸多战功 邓艾最后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襄樊之战徐晃是如何打败关羽的?

襄樊之战徐晃是如何打败关羽的?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击败曹仁,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秋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也被关羽击败,关羽取得辉煌胜利。襄樊之战后期,曹操派徐晃救援,徐晃到来之后,与关羽交战,随即击败了关羽。徐晃击败关羽,徐晃被抬的很高...

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对为何在容妃去世后,康熙追封她为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读:这是《康熙王朝》中的剧情,容妃被追封皇后也是众望所归。康熙一生坎坷,父母双亡后在祖母太皇太后孝庄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经过鳌拜擅权、三藩叛乱让康熙逐渐成熟,艰难的国事伴随康熙成长而能为他排解烦闷的只有孝庄...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对刘备死后,为什么诸葛亮独揽国家大权,而不是辅佐刘禅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谁的谋略最高,恐怕首推诸葛亮了在,这个绝对没有人会反对的吧。然而公元223年,刘禅登基,蜀中大权全部落入诸葛亮手中。在诸葛亮的政策之下,蜀国的国力日益昌盛,仓库的粮食储备粮已经达到...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之后,宋朝为何再无人能以武乱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枢密院宋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国家无论是经济制度...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得位不正,为何朱棣的口碑却要比李世民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恭等人谋划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还软禁了父亲李渊 ,而也就在仅仅二个月之后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