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蜀汉会丢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关羽大意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8)510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219年,孙权败盟,吕蒙白衣渡江,袭击关羽。

然而,这不是孙权之一次这么做了。

仅仅4年前,孙权、吕蒙已经袭击了一次,那一次,吕蒙一口气袭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后来双方议和,以湘江为界,东吴将零陵还给了刘备)。

4年的时间不算特别漫长,远远不足以让人淡忘。

然而,关羽又被对手以类似的方式再次袭击,这种失误岂是一个”大意“所能概括的呢?

显然,关羽两次栽倒在同样的问题上,是其本身有为时不短的痼疾。

荆州地区太守们毫无忠诚度

215年,吕蒙袭取南三郡。

当时,长沙、桂阳二郡,孙权仅仅靠一封信就让太守举城投降了。

零陵太守郝普稍微抵抗了一下,但吕蒙找到郝太守的老友,以心理战的方式威逼利诱后,也开城投降了!

南三郡,没有一个太守愿意为关羽死守!没有一个忠臣!

4年后,吕蒙白衣渡江。

公安、南郡的守将再次麻溜开城投降!

三国时期蜀汉会丢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关羽大意吗?

荆州的太守、守将们,再次集体背叛了关羽、刘备!

看起来,荆州地区的守将、太守们基本上毫无忠诚度!而这个问题至少从215年时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关羽受命”董督荆州“,有职责考察官员们。

遗憾的是,在215年三郡太守投降,将这个问题充分暴露后,董督荆州的关羽似乎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仍然没有重视这个不容有失的问题!

这当然不是一时大意,而是近乎麻木!

情报不力、判断失误

事实上,尽管吕蒙与孙权袭取南郡的谋划是机密,但是,东吴将领集团对“关羽强盛”的担忧、讨论,在鲁肃还在世时就开始了。

显然,如果刘备集团如果在东吴稍有情报工作,就会认识到:孙权集团对关羽强盛十分担忧,而且,关羽越是强盛,孙权就越是担忧。

然而,刘备、关羽,对此不但一无所知,还在判断 *** 上出现了方向性错误。

关羽对孙权善意的无礼回复,无疑加重了孙权对“关羽强盛”的担忧。

水淹七军后,关羽更加强盛,他不但抽走了一些后方军队,还擅取湘关米。

看起来,在关羽看来,他越是强盛,孙权就越不敢动手!

因此,孙权的袭击效果那么好,其实是刘备、关羽,是在判断孙权立场的问题上,出现了方向性错误!

不仅如此,关羽在战术情报的安排上,也是极为不力的。

关羽仅仅只是在沿江安排了警戒斥候,看起来是完全没有在东吴军中安插耳目。

三国时期蜀汉会丢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关羽大意吗?

否则,东吴大军开拔,关羽又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吕蒙又何以只需拔掉沿江警戒线,就使关羽完全不知自己遭袭呢?

从战略情报到战术情报,刘备、关羽都长时间没有建设,事到临头,自然蒙圈了···

东吴的渗透

吕蒙率军抵达公安时,傅士仁十分震惊。

虞翻致信傅士仁:关羽在沿江设了警戒、烽火台,但我军现在却突然出现在这里!这如果不是天意的话,一定是得到内应呀!

傅士仁大惊,开城投降!

虞翻所说,虽是说客之词,但并非没有道理。

吕蒙”白衣渡江“,让士兵假扮成商客,趁机袭击沿江关羽的侦察兵,使关羽的沿江警戒防线形同虚设。

然而,东汉时期的商船又不是今天的集装箱,内中能藏的士兵有限,吕蒙能够以此 *** 投入的士兵也是有限的,然而,吕蒙军却能够连续袭破沿江关羽军,关羽军不但无法抵挡,连点燃烽火的机会都没有!

虞翻所言是实中带虚:如果不是安排了内应的话,这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也是,连太守这种关键人物的立场都不及把握,对一般将士的立场又如何能把握得到呢?

吕蒙的”白衣渡江“,看起来只是一时谋略,背后却是长时间侦察,甚至渗透。

关羽”大意失荆州“,看起来只是一时大意,背后却是长时间在反间谍、反渗透上的忽视。

作军无法

吕蒙袭取公安、江陵时,关羽手中仍然掌握着主力军团。

此时,关羽大军在手,仍实力雄厚,仍有大干一场的机会。

三国时期蜀汉会丢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关羽大意吗?

然而,关羽却再次”大意“了一次。

他派人与吕蒙通信,使者顺便给将士带去了给家人的信。

家人回报:我们的待遇比从前还好!

使者将这些信息带回军中,关羽军士气瞬间瓦解,许多将士一哄而散!

显然,关羽是有机会控制这些信息的,然而···关羽什么也没有做。

他没有阻止使者传递信息,也没有阻止将士逃走。

或许,对士兵们来说,这样的关羽是义气的,然而,任凭部队受到吕蒙的政治攻势而自动瓦解,绝非良将所为。

掌握部队的心理,是指挥关必备的素养,至少这一次,关羽的工作不到位。

后来,廖立说关羽”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不是没有道理。

系统性问题

将”失荆州“全部归罪于关羽是不合适的。

当时的荆州地区,是三方激烈争夺的地区。

要在此地有所作为,既需要治民理事,又需要练兵屯粮,还需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更需要灵活的外交手段,以及对各方动态的情报收集。

自诸葛亮等人入川后,这一切,全部压在”董督荆州“的关羽一人身上。

显然,许多工作,关羽既忙不过来,也确实不擅长。

三国时期蜀汉会丢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关羽大意吗?

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对关羽的性格、能力特点都是熟悉的。

显然,无论是监察,还是外交,抑或是处理与地方官、守将的关系,这些工作都是关羽所不擅长的。

但刘备对此却长时间没有做出调整,使关羽长时间处于高风险状态。

这种系统性问题,必然导致系统性风险,而系统性风险长时间不处理,就必然会演变成系统性 *** !

当刘备、诸葛亮从南郡等地带走大量生力军后,关羽不但能守住,还能发展壮大,使”关羽强盛“成为曹操、孙权都畏惧的现实。

这一切都表明,关羽确实是当时的顶级良将。

然而,关羽毕竟只是一员良将,不是吴起这样的文武全才,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性格上,他都有缺陷,要独自董督如此关键之地,能力还不足,风险极大。

刘备却迟迟没有做出调整,以至关羽的个人缺陷,变成了刘占荆州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情报不利、守将不忠、反渗透不利,最终遭遇袭击,一败涂地,也就自然而然了。

很多看起来只是“一时大意”的事情,其实,只是存在已久的风险总爆发而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8/14317.html

“三国时期蜀汉会丢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关羽大意吗?” 的相关文章

徐庶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跟随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徐庶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跟随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汉末谋士徐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人。在三国演义中他是第一个投奔刘备的人,对军事也十分的精通,所以刘备很器重他。之后曹操觉得徐庶十分的有才,曹操采纳了程昱的计谋抓住了徐庶的母亲,将他骗到了曹操阵营,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在离开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后来徐母自杀,徐庶也因为记恨...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字子通,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权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的一个存在。东汉末年,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鼎立时的司马懿父子,有些诸葛亮的黑粉,认为诸葛亮是蜀汉的权臣,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宗室出身,年少掌...

韩信临死前一句话让刘邦背后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韩信临死前一句话让刘邦背后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韩信惨遭吕后杀害,临死前说的狠话,为啥让刘邦后背发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它孕育出了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无数传奇的人物。然而最初,秦朝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是秦人奋六世之余烈,才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而秦朝的倒塌,也就使...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还不知道:慈禧与光绪什么关系?为何让光绪称自己“爸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慈禧和光绪皇帝错综复杂的关系慈禧和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便登上了最高的地位,虽然表面是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但是慈安太后无心朝政,所以国家大权还是掌控在慈禧手中。慈禧与咸丰皇帝有一个亲儿子,...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对东吴第一名将陆逊为何晚节不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为了报关羽之死以及荆州被夺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老臣的反对,尽起蜀汉全国之力,准备攻打东吴。吴主孙权获悉此事后,当即派遣使者去往成都求和,但是刘备报仇心切,派人赶走了吴国使者后,挥军攻向...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要说雍...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