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一考生在试卷上写8个字就中了状元?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9)370

清朝一考生在试卷上写8个字就中了状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如若在考试当中出现失误,那么可以通过进入到其他行业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对于古人而言读书重于一切,十年寒窗无人问,也只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唯有通过科考并取得优秀成绩,才是更佳出路。在古代科考似乎成为了功成名就的唯一途径,所以古人对于科考极为重视,甚至有人已经年过花甲还在参加科考。

清朝一考生在试卷上写8个字就中了状元?

尤其是对于穷苦人家来讲,科考更是他们唯一的出头之路,在光绪21年出现一位穷考生,凭借着八个字的答卷成功得到光绪皇帝的注意,并且被御赐为当年的状元,这个人就是骆成骧。而光绪会如此激动,主要就是因为骆成骧的答卷之上赫然写着的八个字,却道出了当时清王朝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也因此让光绪皇帝看到这样的考生心生感动!那么究竟是哪八个字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骆成骧努力学习

骆成骧出生于普通的农民之家,对于清王朝时期来讲,农民之家就已经注定生活比较拮据,而骆成骧在7岁之际就失去自己的母亲,令他的家庭状态看起来更加不堪。即便如此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成长,在父亲的影响下骆成骧成长的极为善良,也正是这样善良才令他在父亲也去世后得到他人的收养。寄人篱下的生活自然是有许多苦楚,即便是收养他的人属于比较善良,就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骆成骧发誓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值得庆幸的是养父母一家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所以骆成骧也因此拥有了学习的机会,或许是因为心中有梦想,所以自幼骆成骧读书就极为刻苦,甚至还会在闲暇之余去帮助养父母。正是他的这种听话懂事逐步获得养父母的认可,而他也因为自己的父母去世而更加善良,与周围邻居相处得也极为融洽。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到成都锦江书院,而他的养父母也希望他可以有所成就,骆成骧的聪慧也在这所学院得到认可,自上后他就走上了科举的道路,想要考中状元光耀门楣。

清末年间的局势动荡已经极为明显,在这种时代当中想要高中并非易事,他为了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博览各领域当中的书籍,勤奋加上一些天赋令他对时事政治拥有极为独到的见解。在恩师的领导下他发表了大量的争辩文章,后续仅14岁的他就凭借着优秀的文章参加考试,后续更是进入到更好的学院学习。也正是前面的这一番努力,才令他后续能够凭借八个字就被皇帝御赐为当年的状元。

凭借八字拿下状元名号

对于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讲,在清末想要高中并非易事,所以骆成骧在进京赶考之际就已经拥有了心理准备,在初次落榜后外加盘缠已经用完的情况下,他也并没有气馁。他坚持在京都准备再次考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听到了更多关于京都之事,了解到当下朝廷的状态,并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正是在此时积累的各种经验,令他的见识更加的广阔,最终凭借自己的独到见解拿到了殿试的机会,也因此向状元名号迈进一大步。

通过层层考试终于进入到清王朝的大殿当中,对于一位普通的学子来讲,进入到皇宫大殿是极为荣耀的,但是骆成骧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自我,即便是在看到光绪皇帝时还是可以保持自己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骆成骧写下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八个大字,光绪帝看到他的回答后当即感到极为震惊,随后就与其探讨起当下的局势,而骆成骧也因此将深埋于心中的见解全部倾倒出来,新奇的论点再加上清晰的思维,令光绪帝意识到此人的才能远不止于此,当即就将其定为当年的新科状元,也因此奠定了他后续政途的光明前景。

清朝一考生在试卷上写8个字就中了状元?

骆成骧一生正直

之所以光绪会对于他的八个字如此激动,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清王朝已经腐朽不堪,而骆成骧却在重重压力之下指出了慈禧太后的问题,力求可以实现求变思想。正是这样的见解打动了光绪帝,所以后续他先是成为翰林院编修,在任职不久后就成为京师大学堂提调,显然这些官职的担任已经实现了他光耀门楣的效果,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于此。多年的见识令他意识到,清王朝已经出现问题,所以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后续他一直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周边人,奈何他一人之力过于有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的出现却无力改变,最终他选择回到川蜀。在无力改变朝廷的情况下,他选择回到学校教书育人,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后人,力求可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虽然贵为状元,但是并没有为了高官厚而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却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针对于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他都是全力帮助。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为后续的清王朝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只是那时的清王朝内部已经腐朽不堪,想要改变已经为时已晚。

即便是在他为官之际,也一直是清廉自守之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坦坦荡荡,虽然无力改变朝廷但是他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为官多年的他仍旧是一贫如洗。正是这样的他才会换来百姓真正的爱戴,在他61岁离世之际,当地百姓均为其送行,其壮观程度难以想象,自此后一代清官骆成骧的一生就此结束,但是他正直的作风却被后人永远牢记。

总结:曾经用八个字就令光绪帝落泪的骆成骧,用自己的一生去为清王朝付出,虽然并没有将现状改变,但是他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为何后续百姓会对他之死惋惜的主要原因。而光绪帝也为自己能够得到这样一位状元而感到欣慰,奈何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回天无力,如若骆成骧生于清朝鼎盛时期,势必会有一番作为出现,只是生不逢时令他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光绪帝对他也是极为欣赏,相信这些认可就足以令他感到安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4396.html

“清朝一考生在试卷上写8个字就中了状元?” 的相关文章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君逸臣劳,君尊臣卑,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孙盛这段话是东晋史学家孙盛评论孙权养士的,他认为孙权为了让属下能够为其死心塌...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同时他不居功自傲,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成为皇帝与群臣都赞许的贤臣。元朝时就有一位名臣史天泽,为大元效力五十年,深得元世祖与百官信任,堪称元朝版的郭子仪。那史天泽是如何...

对于汉献帝来说 曹操的死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汉献帝来说 曹操的死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虽然颇具才能,但在其父汉灵帝采纳宗室之狼刘焉设立州牧的建议后。东汉的灭亡已经大势所趋,即使光武再世也难以挽回。因此汉献帝做了数十年的儿皇帝后,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东汉王朝至此灭亡...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令妃很受乾隆喜爱,为何乾隆不在她生前将之立为皇后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的生母令妃魏佳氏是乾隆在嫡妻富察皇后去世后最受宠妃嫔,也是乾隆在与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反目成仇之后,后宫中实际的女主人。她十年之中为乾隆生育了六名子女,可以说是乾隆独宠...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公元23年,刘玄在绿林军拥戴下,成为皇帝,年号更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玄是汉朝宗室后代,与刘秀兄弟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直系后裔,世代居住舂陵(湖北省枣阳市)。他为给屈死的弟弟报仇,广交宾客豪杰,后因宾客犯法受到连累,鞋底抹油逃匿至平林(今湖北省广水市...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众所周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熟读兵法,计策超群,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既然萧何前期帮了他,后面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韩信本身就有将帅之能,又颇有魄力和野心,在刘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为刘邦的大将军,在当时的楚汉作战,刘邦多采纳韩信建议,且都获得成功,可以说,楚汉战争就是韩...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对李广利真的是草包吗?如果李广利真的那么菜,汉武帝为何要重用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实并不完全是草包。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草包,汉武帝也不会让他领兵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也是有高光时刻的,只不过闪光点确实不多,才能平庸也是真的。李...

毕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有哪些作品?

毕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有哪些作品?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