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文化9年前 (2015-08-11)97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到了明代,国民平均寿命相比元朝从39岁提升到43岁,放到贵族群体中,这个平均值只会更高,但朱家皇族却一直低于平均线,从朱标到朱瞻基,一直有一种诅咒般的诡异,朱标是37岁去世的,而朱瞻基,跟他“伯祖”(朱标)一样,也是37。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朱瞻基出生于一个敏感的时代,他全家在北京被建文帝按在砧板上,随时可鱼肉。

有了朱瞻基,朱棣这一脉有了第三代,建文帝开始紧张起来了,加大了对朱棣的架空工作力度,削兵夺权,但也是这个第三代,给了朱棣信心,朱瞻基出生未满一岁,朱棣从北京披甲造反,对外称靖难。

虽然朱瞻基小,但他在靖难之役时也不是高枕无忧的。

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官军攻打北京城,朱棣不在城里,只有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炽守城,在别人看来,北京城是肯定破定的了,朱高炽要倒霉,小孩子朱瞻基也肯定要倒霉。

或许是带着信念,朱高炽创造了奇迹,他守住了,李景隆被北京拖得太久了,不得不带兵离开,躲过了这一劫,朱瞻基的人生注定原地腾飞。

又过了不久,朱棣入主南京,成为大明新皇帝。

货真价实高富帅:请叫我太孙

太孙,这不是个陌生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很偏心的皇帝,才会立了嫡长子当太子后,又把嫡长孙立为太孙,生怕儿子皇位不够稳,直接隔代指定继承。

朱瞻基就是这么一个太孙级的人物。

因为朱棣一家得天下来之不易,大家都是流过血的,在教育问题上,大家可不会犯浑,朱瞻基刚学会说话,他爷爷就当皇帝了,但也没让他变成什么纨绔二代。

家庭教育好,非常关键。

朱棣给朱瞻基请老师,朱高炽偶尔自己也教,朱瞻基成长的路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这几个词汇总是离不开他,自朱家创业以来,很少有这么得体的公子。

说不上文学多好,但朱瞻基有着知识的底子,又当他到了可以骑马的年纪,真的是“马不停蹄”,他就跟着他爷爷北伐草原去了。

朱瞻基有幸跟着朱棣北上,同行的还有朱瞻基那个想要皇位的叔叔朱高煦,本来在话语权上,朱瞻基是劣于朱高煦的,但因为参加了北伐,他反而开始在军方有了一定的威望。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朱棣有过几次亲征,而朱瞻基跟随的次数不会少于两次,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到底也配得上一句文武双全了,事实上,自古以来能够得到朱瞻基这般培养的皇孙并不多,即便是在汉唐,也是不多见的。

另一方面,风光的太孙殿下其实也很吃他父亲好说话的亏,因为朱高煦多次出言不逊,直指他大哥,意图太子之位,朱高炽则是好说话,不计较,朱棣也只是象征性惩罚朱高煦,并没有扼杀他这个念头,所以朱高煦对朱瞻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这种风光背后,朱瞻基不得不快速在斗争的环境中快速成长,有才华有经历的太孙,加上高压锻造他的环境,他不是一个皇族草包,渐渐也拿得上台面了。

朱瞻基:我爹短命,我更短命

公元1424年,朱棣归来的途中驾崩,朱瞻基和朱高炽紧密配合,防住了朱高煦,朱高炽正式登基。

在做皇帝之前,朱高炽已经很熟悉做皇帝的工作了,事实上,他的身体孱弱,更多时候是因为太子监国阶段,处理国家大事熬成这样的,朱棣数次北伐,国内的事务没有看起来那样好处理,只不过一直都是朱高炽在承受。

朱棣活了64岁,算是一般长寿了,但他没想到,他的儿子,只是当了几个月皇帝就驾崩了,年仅47岁,仅仅是过了明代国民的寿命平均线一点点,而朱棣还不知道,更意想不到的在后面,他的太孙,寿命更短。

登基了八个多月后,朱高炽驾崩,朱瞻基从南京回到北京,继承皇位,做皇帝这一年,朱瞻基才27岁,依然一个高富帅的年纪,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了,宠爱他的爷爷不在了,关心他的父亲不在了,而他叔叔,是他更大的敌人。

知道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忍了几年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痛恨朱棣暗示他可以取代朱高炽,卖了命后,发现就是一场空,既然朱棣造侄子的翻身,他也要走这条老路,造朱瞻基的反,咸鱼翻身。

命中注定的冲突还是爆发了,可惜朱高煦败了,他已经没有能量和这个羽翼颇丰的侄子斗了,二十几岁的年纪,能做到这个样子,多少皇帝都得对朱瞻基说句不错了。

平定叔叔后,朱瞻基继续了父亲的工作,恢复国内生产力,因为元末乱世和靖难之役,天下其实已经破败不堪了,只有恢复了内部,国家才有强大的可能,因此朱瞻基是属于守成之君的,开拓不是他应该做的。

当然,朱瞻基当皇帝后也还亲征,朱棣做过的事情,朱瞻基也会做一遍,只不过朱棣想的是将草原像汉武帝时代一样打服打跑,不说把人家打得彻底翻不了身,但一定要争取国内发展的时间,但朱瞻基,他只是浅浅地打上一打,没有拼命。

只可惜,朱瞻基不是个福厚的人,他即便在位多年,比他的父亲朱高炽还长,却不意味着他就能比他的父亲寿命更长。

公元1435年,朱瞻基登基第十个年头,也做了十年的皇帝,这一年的他有太子,也有强大的国家,大明自建立后,到了他的宣德年间,才真正算得上是“治世”,这个时代,后世也叫做“仁宣之治”。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可也是这一年,朱瞻基重病缠身,37岁的年纪,是成年男性的壮年,没有什么大病大痛熬不过去的,但朱瞻基就是出奇地熬不过去了,一病让他起不来,之后,就再也起不来了。

朱瞻基自己也没想到,他比他父亲的命更短,十年皇帝生涯,要说做够了,他是不愿意的,但不满意,也没有办法,汉昭帝做了十几年皇帝,也一样是二十岁出头就驾崩了,说憋屈,估计汉昭帝更憋屈。

明宣宗早崩的原因

朱瞻基是继朱标之后,之一个早亡的大明核心人物,但也是从朱瞻基开始,才打开了大明皇帝都短命的先河。

关于朱瞻基短命这件事后,后世人纷纷猜想,但根据朱瞻基的一生,合理地来讲,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属于过度透支身体,而他,只会更甚。

首先,朱瞻基不是某种明确的疾病去世的,关于他的重病缠身,更像是免疫力下降至无的症状,与其称之为病,这更像是衰老。

朱瞻基自幼就处在一个注定不安祥的家庭和世道中,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他只能被迫成长。

能对他造成生命影响的,主要是亲征。

只要打仗,就会受伤,朱瞻基十几岁跟着朱棣北伐,受过伤,流过血,唐代的李世民、秦琼自己都说过,受了太多的伤,元气早已经损失殆尽了,到了秋就咳,到了冬就病,已经是常态。

朱瞻基就是这样,在黄金年龄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留下了隐患,古人讲究的元气,不是虚幻的,朱瞻基丢失的,也是这样东西。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本来身体就不好,朱瞻基所在的环境,也没有给他安全感。

朱棣驾崩前后,朱瞻基的压力很大,为了防备叔叔,他费尽心机,即便是朱高炽登基,病怏怏的朱高炽也没有给他太大的信心,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朱高炽就是在为朱瞻基争取时间,这个时间,却不多了。

朱高炽驾崩、朱高煦叛乱,一系列的事情让朱瞻基疲于应对,这一切做完后,朱瞻基仍要继续完成朱高炽做的事情,他在位的十年里,国内的经济迅速增长,他还完成了三次巡逻,可以看作是三次亲征,长途跋涉,一样是一种伤害。

说他戎马一生,这是恰当的,说他鞠躬尽瘁,这也算,要说到底他为什么这么忙,归根结底还是他曾祖父朱元璋废丞相造成的,这个问题,在朱瞻基时代依旧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因此在一系列的因素下,反而朱瞻基喜欢玩“蛐蛐”这件事情,并不是很稀奇了,只能说是一个爱好,后世人说他沉迷玩蛐蛐,荒于政事,朱瞻基是贪图享乐死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4742.html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海兰珠的封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历史上海兰珠的封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海兰珠,姓博尔济吉特,是蒙古科尔沁部族寨桑贝勒的女儿。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皇太极,大清的开国皇帝。他的前半生,一直在权力和战争中谨慎小心。(一)前期的皇太极的后宫,寡妇也能接受皇太极对于大清承上启下,继承了父亲努尔哈赤的后金,建立了大清。皇太极本身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皇子,...

袁滋: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书迹传世极少

袁滋: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书迹传世极少

袁滋(749年-818年),字德深,蔡州郎山人,郡望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唐朝官员,书法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唐容管经略使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郞,官终湖南观察使。工书法,《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书迹传世极少。曾奉命出使南诏,在...

古代妃子如果出现婚外情被皇帝发现 皇帝是怎么处理的

古代妃子如果出现婚外情被皇帝发现 皇帝是怎么处理的

对古代妃子出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妃子如果有婚外情,皇帝会如何处置?在中国封建迷信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也就造成了男人只要有资本,就可以被允许三妻四妾,这种现状在皇宫中更为直观的体现出来了。作为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存在,他的后宫美女可谓是让所有男性...

萧子云:豫章王萧嶷第九子,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萧子云:豫章王萧嶷第九子,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萧子云(487年-549年),字景乔,南朝齐宗室,南朝梁史学家、书法家、文学家,“三萧”之一,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王萧嶷第九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勤奋学习,文采过人,善于草隶。建武四年(497),受封新浦县侯。梁武帝即位后,历任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司徒左...

古代读书人如果想要做官的话 古人需要经过多少考验

古代读书人如果想要做官的话 古人需要经过多少考验

还不了解:古代读书当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读书人想要当官,需要经过哪几道关?要了解一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或军事家,要正确评价其仕途,就必须对科举制度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科举考试是跻身中国官僚阶层的第一步。这个制度能很好地说明我们的老祖宗在政治方面的天才之处。古人...

在经济与文学方面,第五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经济与文学方面,第五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第五琦(712年-782年),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理财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开元十四年(726年),第五琦以明经科入仕,历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京兆尹、太子宾客、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封...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还不了解:宇文化及和隋炀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为什么宇文化及宁愿杀掉隋炀帝,也不“挟天子以令诸侯”?隋炀帝在最初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但是三次远征高句丽的失败,让他彻底丧失了斗志,甚至到后来直接躲到江都当起了缩头乌龟。三征高句丽导致生灵涂炭,各地纷纷举起了反旗,...

古代民间传言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死于绣花针 赵云真实年龄是什么

古代民间传言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死于绣花针 赵云真实年龄是什么

还不了解:赵云年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胜将军”赵云,真实年龄为何成谜?《三国演义》第91回“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北伐因赵云垂暮命其留守成都,赵云自比“廉颇之勇,马援之雄”以死威胁领军出征,民间有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绣花针失血而亡,诸多传闻赵云真实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