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薛仁贵的实力如何?他一生有何功绩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12)41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与高句丽25万大军在驻跸山对峙,李世民命诸将分头进击,只见一位白衣骑士,手持戟枪,腰挎双弓,率先冲向敌阵,所向披靡,几乎以一己之力打乱敌军阵型,唐军掩杀,斩首无数。

战后李世民召见了这位犹如神兵天降的骑士,得知他叫薛仁贵!李世民感叹道:“朕旧将病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回到长安后,薛仁贵被提拔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由此开始颇具神话色彩的一生。

三箭定天山与脱帽退万敌

薛仁贵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三箭定天山和脱帽退万敌,很多人以为这是演义小说中的故事,其实不然,这是新旧《唐书》中明文记载的。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亲近唐朝的回鹘首领婆闰去世,继任的比粟与唐朝为敌,鼓动铁勒诸部反叛唐朝,唐高宗命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率军平叛。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落,每部一姓,故称九姓铁勒,得知唐军到来,九姓铁勒集结十余万人对抗,并仗着弓马娴熟,派出十余人到唐军营前挑战,薛仁贵毫不含糊,跃马出阵,弯弓连发三箭,三人应声落马,其余人吓得赶紧下马投降,铁勒军心大乱,唐军趁势大举压上,大败铁勒。

战后薛仁贵等人坑杀降卒,依《唐会要》记载,被杀铁勒部众达到90余万!九姓铁勒自此衰落,再也无法威胁唐朝边境。因为杀降,薛仁贵等人回朝后受到弹劾,但是唐高宗选择了宽恕,至于杀降人数90万值得商榷。此战过后,唐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阿史德元珍背叛唐朝,投奔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随后率军侵犯并州、云州等地,唐高宗命薛仁贵讨伐。

两军对垒,突厥将领大声喝问唐军领兵者是谁?唐军回复:薛仁贵!突厥将领不信,说“薛仁贵早已流放象州而死,人死怎能复生!”薛仁贵拨马上前,摘掉头盔,突厥人一看果然是薛仁贵,士气矮了一截,有了退兵的想法,薛仁贵却不放过,趁机催兵掩杀,斩首万余,俘虏两万,取得云州大捷,这便是“脱帽退万敌”。

历史上薛仁贵的实力如何?他一生有何功绩

自隋炀帝开始,到唐太宗,中原王朝数次征讨高句丽,均未能灭其国。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为解新罗之危,命程名振和苏定方讨伐高句丽,薛仁贵为副,得胜回朝。

显庆五年(660年),再次命苏定方等讨伐高句丽,因北方铁勒造反和天气原因,已经打到平壤城下的苏定方不得不班师回朝;到了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唐军攻打高句丽,薛仁贵随军出征。

能够在隋唐两朝的猛攻下坚挺数十年,高句丽还是有些资本的,只不过这次他们的运气用光了,又遇到了李勣、薛仁贵等名将。李勣命高侃进逼金山,被高句丽击败,这时薛仁贵领兵赶到,冲入敌阵,将高句丽军队拦腰断为两截,大破敌军,斩首五万余人,高句丽元气大伤。

薛仁贵高歌猛进,随后以三千余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再次斩杀万余人,扶余川四十余城望风而降,薛仁贵与李勣顺利会师平壤城下,完成对平壤的合围,僧人信诚开城投降,高句丽灭亡,权臣泉男生被擒押送长安,唐高宗兴奋得在唐太宗的昭陵举办了一次献俘仪式,似乎要告诉老爹,你没办到的我办到了!

高句丽灭亡后,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管理,因为安东都护魏哲在任上去世,唐高宗命李勣率大军回朝,而薛仁贵任检校安东都护,率2万驻军负责“维稳”,同时晋封其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据史书记载,薛仁贵 *** 安东都护期间,出了不少安民举措,高句丽旧地日渐平复,融入大唐。

咸亨元年(670年),唐高宗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5万唐军护送吐谷浑王回青海,此时的吐谷浑已经被吐蕃占领,因此这次出征的主要目的就是赶走吐蕃人。

大军进抵大非川,薛仁贵留下副将郭待封在此安营扎寨,保护辎重,自己率精锐突袭乌海,在河口遇到吐蕃军,唐军大胜,顺利到达乌海城,这时薛仁贵却中了吐蕃疑兵之计,缩在乌海城不出战,而吐蕃主力却向大非川郭待封部进发,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的儿子,不甘于薛仁贵之下,对薛仁贵安排其防守辎重非常不满,未按照要求在大非川安营扎寨,做好防御,反而是率军向乌海进发,与吐蕃大军迎头碰上。

郭待封大败,唐军辎重尽数被烧毁,薛仁贵只得退军,却被吐蕃40万大军团团围住,最后唐军全军覆没,薛仁贵私自与吐蕃议和,才得以幸免,议和条件不知,大概率是以朝廷名义承认吐谷浑之地属于吐蕃。薛仁贵等人回朝后,被革职贬为庶民。

历史上薛仁贵的实力如何?他一生有何功绩

大非川惨败是薛仁贵职业生涯更大污点

大非川惨败是唐军之一次成建制地“团灭”,异常惨烈,关于此战失败的原因,很多人归咎于郭待封的冒进,但是唐高宗对薛仁贵的一番话“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在唐高宗和朝臣看来,大非川惨败主要原因是薛仁贵的主力被疑兵之计牵制在乌海!

咸亨二年,高句丽故地出现叛乱,新罗暗中支持叛军,唐高宗想到了治理高句丽有方的薛仁贵,重新启用为鸡林道总管,命其镇压叛军,镇压的过程没有明确记载,最终结果反而是薛仁贵被流放象州!

后来从新罗记载的史书中找到了原因,“遂与唐兵战于石城,斩首五千三百级,获百济将军二人,唐果毅六人”“与薛仁贵战于所夫里州伎伐浦,败绩。又进,大小二十二战,克之,斩首四千余级。”从新罗史书的记载来看,薛仁贵这次在朝鲜半岛的用兵可谓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被罢官流放也在情理之中。

两次重大失败,薛仁贵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这两次都是他作为主帅,而之前的功绩都是李勣、苏定方、郑仁泰为主帅,他为主将而取得的,因此很多人评价薛仁贵是秦琼、尉迟敬德般猛将,而非李靖、苏定方这类良帅。

纵观高宗一朝,自李勣和苏定方去世后,再也没有取得军事上的重大突破,反而是疆域逐渐萎缩,可见猛将易得,良帅难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5023.html

“历史上薛仁贵的实力如何?他一生有何功绩”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徐晃投降曹操的过程如何?

三国时期徐晃投降曹操的过程如何?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在投奔曹操之前,徐晃曾为杨奉部将,曹操将汉朝皇帝掌握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徐晃曾跟随杨奉讨伐曹操,曹操看到徐晃,很喜欢他,于是,让许褚出战,两个人最终大战五十合战平,后来,满宠偷...

历史上多尔衮是怎么死的?与顺治帝有何关系

历史上多尔衮是怎么死的?与顺治帝有何关系

当年清军能顺利入关,并很快取代明朝,多尔衮在其中的功劳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一本叫《十叶野闻》的书籍中曾记载,在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病故以后,多尔衮终日伤心,沉迷于酒色。当时的多尔衮虽然已有十多位妻妾,却没有一个儿子。这就说明多尔衮的身体,已经被酒色掏空了。清顺治...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一117年),字文强,右扶风郿县人,东汉时期大臣,齐襄王田法章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仕本郡功曹,除平氏县长,迁宛陵县令。永初年间,征为青州刺史,联合王宗并力击破张伯路等。录囚徒,察颜色,多得真伪。官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而去。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还不知道:韩信能出川而诸葛亮出不了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出川应战的是三秦败军之将,天下尚未安定,恢复的诸侯国各怀鬼胎。一盘散沙相对容易很多。诸葛亮面对的是安定了几十年的天下,魏国打输十次还有兵从容应对,蜀国败一次就伤筋动骨。韩信并非光用奇...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虽然没能实现统一中原,但在一统北方、推动佛教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魏时期还有一种残忍的继承方式,那就是“子贵母死,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北魏后宫中的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并被立为太子,就会被赐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曹操不计前嫌接纳张绣 张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曹操不计前嫌接纳张绣 张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曹操不愧为枭雄,不计前嫌接纳杀子仇人张绣,多年后张绣下场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若说曹操一生最为后悔之事,因自己风流而害死长子曹昂,绝对算是其中之一。然而,张绣作为杀死曹昂的罪魁祸首,数年后当张绣再次投降,曹操不仅丝毫未提报仇之事,甚至表现得相当热情,这又是为什...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因为过于疼爱孙子弘历,才最终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还要从当年雍亲王府的首次见面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九子夺嫡”的肃杀氛围中。希望渺茫的皇四子胤禛决定走亲情路线,借着赏花的名义,把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