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祐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对明朝有何贡献?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14)430

俗话说自古帝王最无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一直到崇祯,算上建文,一共16位皇帝,能得到一致称赞的只有明孝宗朱祐樘(chēng)一人。

《明史》: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朱国桢: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朱祐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对明朝有何贡献?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那么朱祐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01后宫佳丽三千只取一瓢饮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朱祐樘继位,年号弘治。

弘治元年,太监郭镛进言,可以选秀女入宫,为皇室开枝散叶,朱祐樘说先帝驾崩不久,现在不急着讨论这件事。

弘治二年,荆王朱见潚上表,“遣内官博选良家女入宫,以备采择”,朱祐樘回复“王叔,你的好意我领了,但是这么大事要和太皇太后商量后才行。”

弘治三年,礼部给事中韩鼎奏言,要求朱祐樘按照礼制充盈后宫,朱祐樘回复“你说得很有道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从太监,到藩王,再到朝臣,为什么都急着让朱祐樘“充实后宫”?不是他们讨好朱祐樘,而是弘治朝的后宫实在是太空虚了!

偌大的后宫,朱祐樘只养了张皇后这一只金丝雀,除了必要伺候的宫女外,连只麻雀都没有,而且这些宫女都是成化朝遗留下来的。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到了朱祐樘这儿,却是提前几百年践行了一夫一妻制。更关键的是到了弘治三年,张皇后的肚子还是一点动静没有,没有子嗣意味着国本动摇,这就不是朱祐樘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大明朝的头等大事了,因此朱祐樘登基的前三年,要求选秀女的奏章如雪花一样,幸好弘治四年,张皇后生下了长子朱厚照,朱祐樘才稍微松了口气。

朱祐樘对张皇后宠爱到什么程度呢?只要能给的全部给她。

按照朝廷礼仪,皇帝和皇后有各自的寝宫,皇后侍寝也不能留宿,要在后半夜回到自己寝宫。

旧制,帝与后无通宵宿者,预幸方召之。幸后,中人前后执火炬拥后以回,云避寒气。

朱祐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对明朝有何贡献?

朱祐樘不顾朝臣劝谏,坚持和张皇后共同起居,两人就像农家夫妇一般,双宿双飞。这种情况连朝鲜特使都看不下去,在寄回国内的信件中吐槽“昵爱皇后, 视朝常晏”,过于宠爱张皇后,导致经常赶不上早朝!

爱屋及乌,朱祐樘对张家也颇为厚待,甚至坏了很多规矩。明朝规定女子一旦进宫后娘家是无法探望的,结果朱祐樘在宫中给丈母娘整了处宫殿,想女儿了就进宫住几天;对于老丈人也不吝啬,立后时封为伯爵,朱厚照出生时加封为侯爵,去世后又追封为国公,这在明朝历史上仅此一例,甚至还特批丈人的坟地规模超过亲王,亲自撰写神道碑文,有明一朝,皇帝一共亲自撰写过三道神道碑文,另外两道是朱元璋为徐达,朱棣为姚广孝;张皇后还有两个弟弟,张鹤龄封寿宁侯,张延龄封建昌侯,张氏外戚冠绝明朝。

更加离谱的是,张皇后原本和一个叫孙伯坚的秀才有婚约,因为孙伯坚病重,两家解除婚约后,张氏才去参加宫中选秀女,这才来到朱祐樘身边,朱祐樘知晓此事后,把孙伯坚一家都封了官,感谢当初“不娶之恩”!孙伯坚一激灵,病全好了,一直活到了嘉靖朝,做到了尚宝卿的四品高官。

朱祐樘对张皇后宠爱有加,但是张皇后并不像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那样通彻,对于两个弟弟的胡作非为也不加以管制,以至于到了嘉靖朝,两个弟弟还无法收敛,横行不法被下狱论死,幸得张太后(即孝宗张皇后)求情,嘉靖同意不杀,但也不放,等到张太后崩逝后,嘉靖下令一刀砍了。朱祐樘夫妇溺爱的朱厚照,继位之后也是贪玩成性,沉湎于豹房,毫无人君气象,最后因贪玩丢了性命,也没留下子嗣,把江山拱手送给朱厚熜。

02不折腾成就了弘治中兴

朱祐樘在位18年,勤于政事,任用贤臣,除了后宫之事外大臣的劝谏他都能听得进去,也由此开创了弘治中兴。

朱祐樘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私人时间就是整天和张皇后在一起,另一部分时间他想尽一切办法要和大臣们待在一起,这一点让他十几年不上朝的老爹朱见深汗颜。

朱祐樘执政18年,早朝每天必到,除了偶尔迟到,上完早朝后他又重开午朝,继续和大臣们讨论国家大事,很多时候午朝一直开到晚上,以至于大臣们抹黑回家,大臣们肚子里正有一堆怨言呢,忽然听到前方整齐的脚步声,原来是朱祐樘怕大臣们抹黑回家不安全,特派宫中禁军保护,大臣们一个个“热泪盈眶”,“士为知己者死”,原先的怨言早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只有报效朝廷了。

朱祐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对明朝有何贡献?

若早朝和午朝结束了还有闲余,朱祐樘还会安排经筵侍讲和文华殿议政,和群臣以及翰林院学士们一起讨论治国理念。

但是光有勤政还远不够,朱祐樘的治国法宝是不折腾!

军事上,采取战略防守,面对蒙古人的袭扰,以防守驱赶为主,从不大规模出兵,既保证了边境安全,又节约了大量军费用于民生。

政治上,完全摒弃了成化朝的宦官和特务统治,批改奏章直接与阁臣面对面,不再经手太监,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也都进入蛰伏期,朝堂呈现一片祥和之气。

民生上,朱祐樘主持修订了《大明律》,删除了朱元璋时期多项残暴的法令,并对《大明律》做了279条“司法解释”,汇编成《问刑条例》,让大小事务都有法可依,国计民生都有了秩序。

正是这些不折腾,让明朝恢复了生机,史称弘治中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8/15216.html

“朱祐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对明朝有何贡献?” 的相关文章

独孤信一共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独孤信一共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独孤信,北周时期名将,八柱国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独孤信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是因为他的3个女儿都贵为皇后,分别是北周明敬皇后、隋朝文献皇后和唐朝元贞皇后。可是奇怪的是,这三个皇后都是在他被逼自杀后,才当上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出身于鲜卑贵族,生...

说说清朝紫禁城那些秘闻 清宫四大谜案是真的还是假的

说说清朝紫禁城那些秘闻 清宫四大谜案是真的还是假的

对清朝四大宫廷谜案是真是假?乾隆帝的生母,真的是宫女李金桂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爱新觉罗,一个专出恋爱脑的姓氏,满清12帝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忙着谈恋爱的同时,也在偌大的清宫留下了无数谜案。太后下嫁、皇帝出家,甚至工作狂雍正都是死于非命,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却生...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所谓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陈寿《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话,这是发生...

和珅作为贪官到底有多富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和珅作为贪官到底有多富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大贪官和珅有多富?若将他的家产放到今天,大概有多少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和珅不只是在清朝,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甚至人类历史上都算得上是巨贪,《清史稿》中记载他仅仅是家中就:“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而这...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高平陵之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以及党羽一网打尽。按照史料记载,这次事件中,司马懿一共镇压了五千多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曹魏的宗室。整个曹家从此一蹶不振,皇帝曹芳也成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穿的黑色龙袍,为什么后世皇帝不沿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秦始皇嬴政,身上的话题总是讲不尽!他扫灭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筑长城,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是非功过自留待后世评说!秦始皇剧照相信大家看过的影...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令妃很受乾隆喜爱,为何乾隆不在她生前将之立为皇后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的生母令妃魏佳氏是乾隆在嫡妻富察皇后去世后最受宠妃嫔,也是乾隆在与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反目成仇之后,后宫中实际的女主人。她十年之中为乾隆生育了六名子女,可以说是乾隆独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