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退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什么事情
还不了解:乾隆太上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退位后当太上皇当的如何?他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做了什么?
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在位时间整整60年。他在位期间,清王朝的统治力和繁荣程度到达了顶峰。也正是从那时起,大清也慢慢走向了衰败。可以说,乾隆朝是清代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在现代的影视作品里,关于乾隆的各种描写不胜枚举,但提到乾隆帝就一定绕不开这样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他最宠爱的臣子和珅,一个是他的接班人嘉庆皇帝,前一位让他在位时过得舒舒服服,另一位却在乾隆死后立刻将和珅处死抄家。究竟是什么让嘉庆这么痛恨和珅?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来看看乾隆退位给嘉庆后太上皇是怎么当的,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做了什么。
乾隆与和珅
以乾隆年间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不少,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有《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这样的电视作品看多了以后,观众心里总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剧中的主要任务,除了皇帝是固定的,连和珅的形象也是固定的呢?有人戏称为“铁打的和珅,流水的清官”。
刘墉也好,纪晓岚也罢,无数才华与智慧并存的大臣们轮番上阵,跟和珅斗智斗勇,最后都没能扳倒和珅。为什么无论和珅做了多么卑鄙的事,贪墨了多大数额的钱。最后总是能够大事化小,不了了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和珅的靠山在,他就倒不了。而他的靠山,正是龙椅上的皇帝——乾隆。
世人都了解,和珅是从一个侍卫起家,凭借自己的机灵圆滑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可以说没有乾隆就没有和珅的一切。也正是在陪王伴驾的漫长日子里,和珅把皇帝的心思掌握的准确无比。加上他自身的学识不低,而且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很强。最关键的是,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把君王的“里子”和“面子”照顾到,而且照顾的很好。
乾隆本身就是个好大喜功,热衷享乐的皇帝。可是想同时兼顾这两项,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因为热衷享乐是要花钱的,而把钱花在皇帝自身,通常会导致国库空虚,引来朝臣和百姓的非议,落得个昏庸的骂名。
在这个时候,一个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不用国库里的钱就可以解决皇帝花销的能臣,就显得十分稀缺了。而在帮皇帝达成心愿后,再不失时机的为皇帝歌功颂德一番,用尧舜作比。试问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
可见乾隆与和珅是一种隐藏在君臣之下的“共生关系”。既然对于皇帝提出的棘手要求,和珅总能完美的满足;至于和珅的钱从哪来,乾隆也乐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他一马了。
乾隆退位和嘉庆上台
乾隆八十五年,一把年纪的乾隆帝在大臣的屡屡暗示下,终于开始认真考虑退位让贤的事情了。看着自己坐了六十年的龙椅,心中满怀不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自封太上皇,让位不交权。
而在嘉庆登基前发生了一件小事,从这事可以看出乾隆是多么的舍不得:乾隆虽然让位,可并不想交出玉玺。众所周知,玉玺是皇权的象征,没有玉玺的皇帝是没有威信可言的。最终在两位朝廷刘墉,纪晓岚的说服下,乾隆不情不愿的交出了玉玺。
但随后他又提出一个要求,从今以后每日奏折,必须要经过皇帝玉玺和太上皇印玺双重盖章,才可以生效。这个程序表明自己仍然掌控着大局。
乾隆名义上退了位,可在宫中的一切照旧。首先宫里仍然使用乾隆年号指代时间,而不是新的嘉庆年号。其次在上朝时,乾隆仍然坐在龙椅上听取奏报,新皇帝嘉庆只能坐在太上皇的侧下方。
由于年迈,乾隆难免口齿不清,急需一个信任的人在嘴边听取他的旨意并传达。而和珅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个人——他可以在上朝时站立于乾隆身边,受到百官的参拜,站立的位置甚至比嘉庆还高一阶。当时的大臣们也在暗地里戏称他为“二皇帝”,在乾隆做太上皇的三年期间,和珅的权势可以说达到了巅峰。
乾隆的最后三年
乾隆皇帝一共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干了三件事情,件件都是花钱的事情。分别是摆宴席,平叛匪,修宫殿。
早在康熙朝的时候,举办过两次著名的千叟宴,而乾隆参加过其中一次。为了效仿祖父的丰功伟绩,也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乾隆除了在位时办过一次千叟宴,退休后又一次起了办宴席的念头。在和珅财政方面的权力支持下,宴会成功举办,虽然一些参会老人因为舟车劳顿在归途离世,但乾隆自身的目的达到了。
千叟宴结束不久,民间兴起了著名的“白莲教”起义。乾隆除了借机把权力抓得更牢固,更在平定叛乱上下了很大力气。他先后调动超过十万军队,共花费七千万两白银,才成功击溃叛军,并把头目王三槐活捉。
王三槐死后,白莲教却并未完全消失,而这也给嘉庆帝的统治留下了隐患。这场延续了两朝的农民运动,直接导致了清王朝走向衰落。
本来在平叛时花费大量白银,朝廷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可乾隆又提出花钱修缮因为火灾而损毁的乾清宫和交泰殿,由于和珅把持朝政,自然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加上乾隆本人的奢靡,最终导致国库空虚,而嘉庆帝和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对乾隆的不满和对和珅的恨意达到了顶点。
结语
嘉庆四年,著名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去世,终年八十八岁。嘉庆皇帝迫不及待的把和珅押进刑部牢房,并公布他的十大罪名,以最快的速度赐死并抄没家产——得白银八万万两,比大清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
和珅聪明一世,最后却得了这么一个下场。究竟是没料到有这么一天,还是树大招风,骑虎难下就不得而知了。也可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那句规劝聪明人的判词怎么说的来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诸位聪明人,当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