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旗鼓相当又是对手 两人的儿子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对手,两人的儿子为何相差甚大?
一个有人教有人管,另一个从小缺爱且父亲死得早,当然成就会有所不同。
司马懿和诸葛亮,属于旗鼓相当的两个对手,二人各为其主,曾展开过绝伦的斗智斗勇,单论计谋的话,这二人应该不相上下。
不过,同样是精英人才,二人的后人却在成就上相差甚远,司马懿的后人建立了晋朝,而诸葛亮的后人,则是泯然如众人,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从表面上看,司马懿的儿子们,在成就方面要大于诸葛亮的儿子,毕竟不管怎么说,晋朝是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的“努力”下才得以建立的。
那么,为什么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和诸葛亮的后人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简单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双方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让各自的儿子成就有了差别。
在家庭教育这方面,司马懿确实做得很好。
司马懿有三个嫡子,均是司马懿的发妻张春华所生,其中长子为司马师、次子为司马昭,三子为司马干,而最得司马懿衣钵的,正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二兄弟。
众所周知,司马师曾帮助父亲司马懿成功地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让司马家的势力更上了一层楼,除此之外,他还在司马懿去世后,利用父亲留下来的基础,让司马家的权势,在整个曹魏朝堂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擅行废立,把魏帝曹芳废黜,改立高贵乡公曹髦,这就是司马师执掌司马家族时期干的事情。
而到了司马昭接过哥哥手中的权力时,司马家族更是在曹魏朝堂上达到了顶峰,把持朝政,说一不二,甚至,还公然弑杀了魏帝曹髦。
这二人,不管是从能力还是在胆识,以及谋略方面,都深得父亲司马懿的真传,并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为什么他们的能力会如此“突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得到了司马懿的言传身教。
在我们现代教育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家庭是孩子更好的学校,一个孩子日后的成就高低,某种程度上,家庭教育的好坏就能决定一大部分。
而司马懿,对这一点深以为然。
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出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刚受曹操的强召,开始担任“文学掾”一职。
众所周知,在最初的时候,对于曹操的征召,司马懿是很不情愿的,最后还是曹操下了死命令,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曹操的身边。
但来归来,心里抵触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司马懿就开始了一段“摸鱼”的日子。
什么叫做摸鱼呢?简单来说,就是消极怠工、混日子,而在这一年,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下了长子司马师。
本身上班就是摸鱼,加上有了儿子,初为人父的司马懿,就自然而然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教育儿子身上。
司马懿的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奇怪,本身在曹操那里就属于混日子,古代又没有什么严格的考勤制度,因此时间有的是,所以多管教管教儿子,也就十分正常。
况且,司马师还是嫡长子,嫡长子在古代,地位十分特殊,是将来要继承家业的,因此,司马懿必须精心对司马师进行教育。
而在司马懿的言传身教下,司马师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不仅学业相当不错,并且为人沉稳,方方面面也都十分不错。
就连当时的名士何晏,在接触过年轻的司马师之后,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司马师字子元)是也。”---《魏氏春秋》
能得到名士的如此赞许,足以说明司马师确实不错,抛开他本身就聪敏之外,更多的就是来自于父亲司马懿的良好管教。
同样的,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其大致情况也是如此,司马昭出生于公元211年,比哥哥司马师小三岁,而这个时候的司马懿,虽说摸鱼的日子已经基本结束,但对于儿子的教育,却一直没有放松。
并且,司马昭比司马师的优势在于,他对于政务方面更加娴熟,早年间他曾经在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时,通过父亲的指导,纠正了不少之前留下的弊端,赢得的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由此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他们的综合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而他们能如此,更大的原因,就是司马懿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管束,因此,他们在后来才会取得一定的”成就“。
而反观诸葛亮的后人,情况就和这个大不一样了。
诸葛亮一共俩儿子,一个叫诸葛乔,一个叫诸葛瞻,不过,诸葛乔原本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的儿子,是过继给了诸葛亮。
并且,诸葛乔死得很早,在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时就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所以,诸葛乔抛开不说,我们单说诸葛瞻,诸葛瞻出生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是四十六岁了。
那么,这个时期的诸葛亮在干什么呢?简而言之,当时的诸葛亮很忙,特别忙。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四年,诸葛亮也在刘备的托孤中,成为了蜀汉最忙的一个人,朝中大小事务,不管是人员调动还是官员任免,几乎诸葛亮都会过问。
并且,在诸葛瞻出生的一年前,诸葛亮已经开始了北伐的艰巨任务,并且还是亲自带兵北伐。
因此,从里到外和从外到里,当时的诸葛丞相忙得不可开交,其工作强度之大,已经远超我们现代的007和996。
工作上忙,自然就缺乏陪伴诸葛瞻的时间,至于教育,那就更谈不上了。
当然,并不是说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没有进行教育,而是当时诸葛亮的位置,决定了他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所以,也就做不到像司马懿那样的言传身教和管束教育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诸葛瞻,自然也不会像司马师和司马昭那样具备很强的能力。
并且,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对儿子将来的成长很重要,诸葛亮和司马懿虽说都擅长谋略,但两者更大的不同,就是一个用谋略为公,一个则是为私。
因此,他们的这种风格,同样也在影响着下一代,而诸葛亮的克己奉公,也自然传给了儿子诸葛瞻。
所以,诸葛瞻小时候虽说十分聪明,还得到过诸葛亮的赞赏,但从秉性上来讲,他就和司马师、司马昭二人本质上就不同。
除此之外,在诸葛瞻七八岁的时候,诸葛亮就因为鞠躬尽瘁去世了,而还是黄口小儿的诸葛瞻,自此没了父亲,同时也就没有了人教育。
后来,还是后主刘禅收养了诸葛瞻,将他抚养长大,还把女儿嫁给了诸葛瞻。
刘禅是什么样的水平,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经他之手抚养出来的孩子,水平就是说破天,也高不到哪儿去。
因此,诸葛瞻的一生十分平淡,长大后娶了蜀汉的公主,之后在老丈人刘禅的关照下一路升迁,虽说身居高位,却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甚至还颇有些”言过其实“。
最后,诸葛瞻战死在绵竹,临死前,曾拒绝撤军保命,坚持要守卫绵竹,虽说死得惨烈,倒也没有辱没了武侯之后的威名,这也是他一生更高光的时刻。
通过上述对比,就能够明显看出,造成司马懿的儿子和诸葛亮的儿子成就差别很大的原因,根本还是在于家庭教育,一个是有时间也有精力言传身教,另一个则是把身心都献给了国家,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并且又在儿子幼年时去世,因此才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
说完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家庭教育,我们再来谈谈”龙虎“和”草包“。
若是单论个人事业成就的话,司马懿的儿子确实比诸葛亮的儿子要强得多,但问题是,难道这就要成功?这就是所谓的”龙虎“吗?
我认为,这并不是,成功的定义,不是像司马家那样的。
司马家族通过几代人,处心积虑地篡夺了原本属于曹魏的政权,建立了自家的王朝,其行为本身就属于”乱臣贼子“。
当然,胜者王败者寇道理也并没有错,但司马家的所作所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吃相太难看。
从司马懿开始,就开始打曹魏的主意,要了解,司马懿能在曹魏朝堂上身居高位,是曹老板给他的机会,也是曹丕给他的信任。
但他却不顾君臣之谊,妄图改朝换代。
有道是前有车后有辙,在他这种”言传身教“下,司马师自然也走上了权臣之路,并且还将司马懿的精神发扬光大,干起了废立皇帝的事情。
到了司马昭那就更过分了,他开启了史上首次臣子公然弑君的先例,当街杀了魏帝曹髦。
单是这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就已经够为人所不齿,如果这叫做所谓的龙虎,把这定义为成功的话,那让那些呕心沥血,一心为国的人情何以堪?
除了司马父子三人之外,经由他们奠基所创立的晋朝,更是烂到不能再烂。
皇帝一个比一个无能,导致爆发”八王之乱“,最终造成了异族涂炭中原百余年的”五胡乱华“,给中原大地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数不清的杀戮。
而这些,罪魁祸首就是司马懿以及他的儿子、孙子等后人。
曾经在东晋时,晋明帝司马绍某次与大臣王导和温峤聊起晋朝的发迹之路,司马绍就请富有学识的温峤说一说晋朝一统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踌躇半天不说,身旁的王导接过话头,详详细细的给晋明帝介绍了晋朝的曾经。
从司马懿如何专权,到司马师、司马昭如何架空曹魏,并如何公然弑君,到最终晋朝建立,王导认认真真的给司马绍上了一堂历史课。
听完之后,司马绍捂着脸趴在床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若如公言,晋祚安得长!”---司马绍
就连司马昭都觉得自己的先人所作所为不忍直视,认为这样得国不正的国家不会长久,何况是后人呢?
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又叫做失败?仅从后人对于司马氏和诸葛亮的不同评价,就已经了解了答案。
况且,诸葛瞻再怎么说,也是为国战死沙场,从道义上讲,绝对要比那篡位的人强得多。
回到问题,司马懿的儿子之所以能有一定的个人成就,是得益于司马懿早期的教育与管束,而诸葛瞻因为从小缺乏类似的教育,并且父亲诸葛亮又去世的早,所以才造成了他并无太大作为,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定义成”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