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拯是什么形象?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包拯的一生之中,他为人们做出了不少的好事,惩治了很多的贪官,这样一个刚正不阿,坦坦荡荡的清官,自然是有资格为后世所传颂的。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却没有几个好朋友,这是为何呢?
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一生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震撼,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人物。但是人毕竟只是人,无法成为神,自然也有一定的缺点。正是因为如此,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在《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也就是说,在欧阳修的眼中,包拯并没有那么完美。而欧阳修之所以会这样说,源于包拯连续弹劾张方平与宋祁的事件。
宋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经与欧阳修一起修撰《新唐书》,而且《新唐书》大部分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这样一个文人按道理不会得罪包拯,但是却被包拯弹劾了,而且弹劾的理由很多,比如在他成都的时候,就因为奢侈浪费而为蜀地人所不满。
但是事实上,当时宋朝朝廷中的文官们,大都游宴成风,倘若就此惩罚宋祁,可能并不可作数。更可况宋祁在宴会结束之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经常半夜三更,还是为修《新唐书》而努力。
而另一个被包拯弹劾的人是张方平,此人年少时便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宋绶、蔡齐以为奇才。张方平是个天生豪迈,颇有才干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他的能力并没有获得施展的机会。而当京城有人拍卖家产的时候,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购得一处房屋,因此被包拯弹劾,说他“无廉耻,不可居大位”。
当然,最为碰巧的地方在于,张方平和宋家兄弟都和吕夷简不和,而包拯受过吕夷简的提拔。可见包拯的行为,其实并不一定是为了公,很可能是为了自己的私人情感,只不过常人不知道罢了。
人生在世,谁不想过上比较轻松愉快的日子,只要不耽误工作就可以了。而包拯的过分苛责,自然是无法为人们所接受的,因此结交不到多少的好朋友。试想一下,倘若你买个房子,请朋友吃饭都会被他弹劾,你对他的印象能好吗?
其次,包拯还是个不喜欢笑的人,因此当时一直流传一个说法:“包公笑,黄河清。”,由此可以看出,想让包拯笑,比让黄河清都难。而一个老是板着脸的人,自然也很难交到好朋友,毕竟不受人们的喜欢。
不过,即使包拯有这些缺点,但是并不能掩盖他的清廉品格,民间谚语有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进入“二府”,成为北宋更高决策机关成员(从二品枢密副使)后,衣着饮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时”,是古代中国清官的典型代表,即使欧阳修曾批评包拯为人苛刻,但也对他不乏赞美之词,欧阳修赞美他“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